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铁军 冯磊 +1 位作者 张伟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 上肢手术 手术中 腋路法 神经丛阻滞麻醉 复合 阻滞效果
下载PDF
以斜角肌间沟为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探讨
2
作者 简道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 :探讨以斜角肌间沟为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40例右侧穿刺成年患者 ,仰卧头低位。左手食指扪清并按压住斜角肌间沟中下部 ,于锁骨上约 2 cm,紧靠食指前端的前斜角肌外缘进针。针干经前斜角肌浅面 ,胸... 目的 :探讨以斜角肌间沟为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40例右侧穿刺成年患者 ,仰卧头低位。左手食指扪清并按压住斜角肌间沟中下部 ,于锁骨上约 2 cm,紧靠食指前端的前斜角肌外缘进针。针干经前斜角肌浅面 ,胸锁乳突肌深面 ,与矢状面成 45o角 ,针尾低于冠状面 1 0~ 1 5o,朝胸锁关节稍外侧进针 ,J形导丝法置管 1 2 cm于体内。结果 :1次和 3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0 %和 97.5% ,进针深度 4.2± 0 .6 cm。结论 :以斜角肌肌间沟为进针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解剖标志易于确定 ,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穿刺术 锁骨下静脉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3
作者 梁寿德 李聚禧 罗正同 《华夏医学》 2003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上肢或肩部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法 ,观察麻醉效果、优缺点、并发症等 ,并综合分析。结果 :5 8例阻滞效果完善 ,10例效果不完善 ,其中 6例... 目的 :探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上肢或肩部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法 ,观察麻醉效果、优缺点、并发症等 ,并综合分析。结果 :5 8例阻滞效果完善 ,10例效果不完善 ,其中 6例辅用静脉镇痛药 ,4例追加尺神经阻滞完成前臂和手部的手术。结论 :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法定位明显 ,操作简便 ,效果优良 ,穿破血管风险极少 ,但尺神经区域阻滞不完善 ,较适用于肩部、上臂部手术 ,并利于安置导管行连续阻滞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 改良法
下载PDF
斜角肌间沟和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香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22期925-925,989,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国产麻醉呼吸机功能仪检测10例肌间沟入路和8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结果: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及1秒钟时间的肺活量(FEV1)均有显著下降(P<0...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国产麻醉呼吸机功能仪检测10例肌间沟入路和8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结果: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及1秒钟时间的肺活量(FEV1)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幅度与文献报道中由于单侧隔肌麻痹引起通气功能幅度相近。结论:此两种麻醉方法均可阻滞膈神经而导致单侧膈肌麻痹,引起通气功能降低。因此,并发心肺疾患、呼吸代偿能力低下或麻醉中应慎用强力镇静药,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呼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锁骨上 臂丛神经阻滞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尺侧手术的应用
5
作者 陈爽姿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评价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尺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前臂尺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0.3ml/kg行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B组行斜... 目的:评价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尺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前臂尺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0.3ml/kg行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B组行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记录有无寒战、恶心、呕吐、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及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斜角肌间沟复合尺神经阻滞组尺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尺神经阻滞完善率高于单纯斜角肌间沟臂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上肢前臂尺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沟臂丛 尺神经阻滞
下载PDF
斜角肌间臂丛阻滞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高媛媛 张鹏 +2 位作者 张海鹰 周荣胜 王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909-9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斜角肌间臂丛阻滞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斜角肌间臂丛阻滞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与超声引导下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阻滞前后心率变异指标、SpO_(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同时研究危险因素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斜角肌间臂丛阻滞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与性别、平均年龄、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和饮酒史无关(P>0.05),镇痛维持时间较短、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阻断节数较少的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患者更易表现出心率变异性(P<0.05)。阻滞后,实验组LF、HF、LF/HF、RMSSD、SDNN和PNN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阻滞后SpO_(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心率变异性危险因素的多因素为镇痛维持时间(OR=6.224,P=0.001<0.05)、运动恢复时间(OR=9.556,P=0.002<0.05)、阻断节数(OR=7.591,P=0.001<0.05)。结论:斜角肌间臂丛阻滞出现心率变异性与镇痛维持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阻断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臂丛阻滞 心率变异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斜角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申明 董建萁 +2 位作者 段卫东 柳顺锁 吴亚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日本产MICROSPIRO-298型呼吸功能仪检测了10例肌间沟入路和8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结果:发现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日本产MICROSPIRO-298型呼吸功能仪检测了10例肌间沟入路和8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结果:发现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时间肺活量(FEV1)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幅度与既往报道由于单侧膈肌麻痹所造成的通气降低幅度相近。结论:作者认为此两种麻醉方法均可阻滞膈神经而导致单侧膈肌麻痹,引起通气功能降低,故此提出:(1)并发心肺疾患、呼吸代偿能力低下或有严重胸部损伤、呼吸功能不全者,慎行此两种神经阻滞;(2)不宜同时进行对侧锁骨上和肌间沟阻滞;(3)麻醉中慎用强力镇静药,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呼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锁骨上 臂丛神经阻滞 呼吸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泉金 尹惠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完成时间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锁骨下静脉 穿刺术
下载PDF
前斜角肌间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深阶 赖恩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斜角肌间 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
原文传递
避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并发症有关的解剖学依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万发 曹广义 +1 位作者 桂国成 解俭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4-105,128,共2页
我们对33具(66侧)男成尸进行了避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产生并发症的解剖学研究。观测了臂丛上干中点至膈神经、迷走神经、颈部交感干、第六颈椎椎间孔外缘、喉返神经的距离,为临床提供掌握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及穿刺至臂丛上干时需避... 我们对33具(66侧)男成尸进行了避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产生并发症的解剖学研究。观测了臂丛上干中点至膈神经、迷走神经、颈部交感干、第六颈椎椎间孔外缘、喉返神经的距离,为临床提供掌握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及穿刺至臂丛上干时需避免其邻近神经麻痹的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臂丛 阻滞麻醉 并发症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穿刺深度的回归方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万发 曹广义 +1 位作者 桂国成 解俭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4期226-227,248,共3页
本文对34具(66侧)男成尸分别进行了测量,观测了肌间沟径路臂丛阻滞麻醉经皮肤穿刺点至臂丛上干的进针深度平均为1.2±O.3(X±SD)cm.给临床上提供以个体颈围推算经皮肤穿刺点至臂丛上干的自身比例和回归方程。
关键词 阻滞麻醉 臂丛 斜角肌间
下载PDF
臂丛阻滞(肌间沟、锁骨上入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梁兆科 沙启乐 寇风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日本产MICROSPIRO- 501 型肺功能仪检测9 例肌间沟入路和8 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并做出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肺活量(VC)、用... 目的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日本产MICROSPIRO- 501 型肺功能仪检测9 例肌间沟入路和8 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前后的通气功能并做出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 秒钟时间肺活量(FEV)均有显著下降( P< 0.05) ,其下降幅度与既往报道由于单侧膈肌麻痹所造成的通气降低幅度相近;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可阻滞膈神经而导致单侧膈肌麻痹,引起通气功能下降,因此:(1)并发心肺疾患、呼吸代偿功能低下或有严重胸部损伤、呼吸功能不全者,慎行此两种神经阻滞。(2) 不宜同时对侧锁骨上和肌间沟阻滞。(3) 麻醉中慎用强力镇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角肌间 锁骨上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副作用 呼吸功能
下载PDF
臂丛上干被斜角肌卡压后的临床表现
13
作者 常嵘 王允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5期309-309,共1页
日常有大量的患者以上肢麻木、疼痛而首诊于神经科门诊,其中部分病因缘于臂丛在斜角肌间走形行过程中被周围组织所卡压。该类疾患中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为专科医师所熟知;然而,病因和病理机制类似的另外一类疾病,“臂丛上干卡压... 日常有大量的患者以上肢麻木、疼痛而首诊于神经科门诊,其中部分病因缘于臂丛在斜角肌间走形行过程中被周围组织所卡压。该类疾患中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为专科医师所熟知;然而,病因和病理机制类似的另外一类疾病,“臂丛上干卡压症”,即第5、第6甚至第7颈神经被卡压后所造成的上肢感觉运动障碍,对于许多医师却相对陌生。由于认识不足,该病易为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上干 斜角肌间 卡压症 临床表现 胸廓出口综合征 上肢麻木 专科医师 神经科门诊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晓仙 郭卫红 +1 位作者 刘峰 王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对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拟行全身麻醉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随机分为IS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斜角肌间阻滞麻醉,46例)和SC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CB麻醉,46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对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拟行全身麻醉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随机分为IS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斜角肌间阻滞麻醉,46例)和SC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CB麻醉,46例)。两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和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阻滞效果、术后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阻滞成功率、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活动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静息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SCB组明显少(低)于I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B用于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可作为一种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斜角肌间阻滞 锁骨上阻滞 动态关节镜 肩袖修复 镇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俊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斜角肌间沟阻滞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杨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46-94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斜角肌间 局麻药物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C6横突入路100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毛雪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2期60-60,共1页
臂神经丛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亦接受C4及T2脊神经前支发出的小分支,主要支配整个手、臂运动和绝大部分手、臂感觉。组成臂丛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沟分上、中、下干。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观察 横突 C6 斜角肌间 神经丛
下载PDF
部分麻醉书籍对臂神经丛阻滞的定位方法不准确
18
作者 马凯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2,共2页
部分麻醉书籍对斜角肌肌间沟阻滞法的定位方法不够准确。笔者对几种麻醉书籍中的定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产生定位错误的可能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麻醉学 教科书 臂神经丛阻滞 斜角沟法 定位方法
下载PDF
建议对《临床麻醉学》部分插图进行修正
19
作者 马凯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共2页
通过查阅《麻醉解剖学》教材,发现《临床麻醉学》教材的部分插图存在标注或绘制不当。建议《临床麻醉学》的编者修正问题插图,以提高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信度。
关键词 麻醉学 教科书 插图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 斜角沟法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与三氧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60例报告
20
作者 徐培章 韩新明 +1 位作者 戴永红 陈宇华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88-288,共1页
冻结肩系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我院对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与三氧痛点注射。在颈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沟。沿此沟向下可触及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在搏动点上方1ml处的肌间沟表面,相当第6颈椎横突水平作为穿刺点。穿刺针向后并... 冻结肩系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我院对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与三氧痛点注射。在颈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沟。沿此沟向下可触及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在搏动点上方1ml处的肌间沟表面,相当第6颈椎横突水平作为穿刺点。穿刺针向后并略向下进针,穿过筋膜有突破感,再进针少许,患者有异感现象出现,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可注射配制好的全部神经阻滞液,内含2%盐酸利多卡因5ml,伊痛舒注射液(安徽凤阳科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痛点注射治疗 冻结肩 三氧 斜角肌间 盐酸利多卡因 伊痛舒注射液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