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斧文蛤(Meretrix lamarchi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嘉丽 王庆恒 +1 位作者 邓岳文 杜晓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从湛江东海岛斧文蛤野生群体随机取200个2龄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i L)、小月面长(Lu L)和体质量(W)6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壳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壳性状对体质量的... 从湛江东海岛斧文蛤野生群体随机取200个2龄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i L)、小月面长(Lu L)和体质量(W)6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壳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壳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体质量极显著相关(P<0.01),小月面长与体质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壳宽、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韧带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W=-126.784+1.249XSL+2.036XSW+0.911XSH,为斧文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姚韩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6-364,共9页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内部中轴处有亚顶体腔;细胞核为长锥形,有核前窝和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近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部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斧文蛤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的细胞学变化,结果发现,斧文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7~28℃条件下受精,受精后6 min,精子入卵并膨胀成球形;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膨胀形成雄、雌原核;35 min,两性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5~80 min,第三次卵裂完成,自此次起开始进行螺旋分裂。另外,在斧文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其对成熟分裂和早期卵裂过程影响很大,常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精子 超微结构 受精 多精入卵
下载PDF
人工蓄养斧文蛤的生殖周期及早期发育 被引量:5
3
作者 邵艳卿 张炯明 +3 位作者 方军 肖国强 滕爽爽 柴雪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了探讨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的繁殖规律和胚胎发育过程,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每月采集样品,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海区移养的斧文蛤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性成熟率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对其胚胎... 为了探讨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的繁殖规律和胚胎发育过程,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每月采集样品,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海区移养的斧文蛤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性成熟率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斧文蛤的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雌雄性比约为1:1,性腺发育时间基本同步,均始于2月,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发育,大部分个体在6月至7月发育成熟,7月下旬至8月底是繁殖盛期,可用阴干加流水刺激方法诱导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9℃、盐度28、p H 7.8~8.5条件下,经16~20 h孵化成D形幼虫,壳长为100~110μm,浮游幼虫经5~6 d培育进入匍匐幼虫期,壳长约200μm,最后发育变态为稚贝。本研究为斧文蛤的人工繁育、养殖开发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性腺发育 繁殖周期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斧文蛤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国萍 程雪艳 +4 位作者 滕爽爽 柴雪良 林兴管 刘广绪 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4-920,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维持金属元素代谢平衡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为了解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重金属Cd^(2+)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本文采...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维持金属元素代谢平衡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为了解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重金属Cd^(2+)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636 bp的Ml-MT c DNA基因序列。该序列包含65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40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3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76个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占27%,不含芳香族氨基酸,含16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预测的分子量约为7.704 k D,理论等电点7.138。MT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与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的相似性高达88%,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同源性为87%。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检测MT在斧文蛤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组织特异性,其中内脏团表达量最高,其次依次为鳃丝、闭壳肌、外套膜、斧足。在Cd^(2+)(0.13 mg/L)胁迫0、6h、12h、24h、48h、72h和96h下,斧文蛤内脏团MT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具体表现为"高-低-高-低"的波浪式变化,除6h以外,其他时间点均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MT基因在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斧文蛤抵御重金属Cd^(2+)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分子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金属硫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Cd2^+
下载PDF
海洋酸化条件下Cd^(2+)和Hg^(2+)对斧文蛤幼贝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蒋国萍 肖国强 +4 位作者 张炯明 刘广绪 滕爽爽 方军 柴雪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为研究在海洋酸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利用海洋酸化人工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酸化条件下(对照组pH 8.20、酸化组pH分别为7.80、7.60和7.40)Cd^(2+)和Hg^(2+)对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 为研究在海洋酸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利用海洋酸化人工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酸化条件下(对照组pH 8.20、酸化组pH分别为7.80、7.60和7.40)Cd^(2+)和Hg^(2+)对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幼贝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海洋酸化范围内,单一的海洋酸化对斧文蛤幼贝的存活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海洋酸化显著增强了Cd^(2+)和Hg^(2+)的急性毒性。与对照组相比,酸化组Cd^(2+)和Hg^(2+)的毒性随着酸化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Cd^(2+)和Hg^(2+)均在pH 7.40时对斧文蛤的毒性最强,其96h半致死(96h LC_(50))浓度分别为4.068 mg/L(Cd^(2+))和10.332 mg/L(Hg^(2+)),明显低于pH8.20、7.80和7.60时其对斧文蛤幼贝的96h LC_(50)浓度(其值分别为Cd^(2+)6.458、5.947、4.728 mg/L和Hg^(2+)12.027、11.169、10.595 mg/L)。研究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毒理作用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内容,为斧文蛤资源恢复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Cd2+ Hg2+ 斧文蛤
下载PDF
4个斧文蛤群体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滕爽爽 方军 +4 位作者 金文辉 肖国强 邵艳卿 柴雪良 张炯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研究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不同地理群体(浙江苍南群体、福建长乐群体、福建宁德群体以及广东汕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采用1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引物共检测出63个等位... 为研究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不同地理群体(浙江苍南群体、福建长乐群体、福建宁德群体以及广东汕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采用1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引物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2~7个,平均每个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4.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27~2.59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37~0.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6~0.5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3~0.490;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4个群体的大部分微卫星位点都偏离平衡状态(P〈0.05);UPMGA聚类分析表明,浙江苍南群体与福建宁德群体聚为一支,福建长乐群体和广东汕头群体聚为一支;群体间遗传变异指数Fst为0.230 9,表明4个斧文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3.09%。研究表明,斧文蛤4个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4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它们实际的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4个地理群体间的变异较大,遗传分化水平较高。该研究为斧文蛤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短文蛤和斧文蛤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海 张炯明 +1 位作者 张问 杨文鸽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5年第4期7-10,共4页
为了解斧文蛤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特点,对养殖短文蛤和野生斧文蛤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斧文蛤比短文蛤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糖类和灰分,2种文蛤均含有丰富的呈鲜、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与短文蛤相比,斧文蛤含有更... 为了解斧文蛤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特点,对养殖短文蛤和野生斧文蛤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斧文蛤比短文蛤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糖类和灰分,2种文蛤均含有丰富的呈鲜、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与短文蛤相比,斧文蛤含有更多的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以及更高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比例,斧文蛤中苏氨酸,色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值高于短文蛤;斧文蛤比短文蛤的脂肪含量低,但斧文蛤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见斧文蛤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贝类,值得进行大规模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斧文蛤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斧文蛤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蒲利云 王国福 +5 位作者 杨明秋 汪坤 李丙顺 沈铭辉 夏光远 刘洪涛 《河北渔业》 2022年第9期15-18,共4页
利用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亲本人工促熟培育试验,比较不同培育密度的促熟效果,结果表明40~80个/m^(2)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同时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等不同组合方法诱... 利用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亲本人工促熟培育试验,比较不同培育密度的促熟效果,结果表明40~80个/m^(2)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同时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等不同组合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结果表明,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结合的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 人工 促熟 催产
下载PDF
浙江和广西两种文蛤的分子鉴定及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董迎辉 姚定余 +2 位作者 林志华 姚韩韩 陆荣茂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5-1512,共8页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苍南文蛤CN1、CN2与斧文蛤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0%、99.2%,在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2个苍南文蛤也与斧文蛤单独聚为一支,据此将苍南文蛤确定为斧文蛤,此结果将斧文蛤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沿海,修正了现有文献中记载的仅在我国南海诸省分布的说法;而白壳文蛤与其它6种文蛤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都不高(79.6%~85.3%),在系统进化树上单独分出一支,明显是独立于这些文蛤之外的新种。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文蛤BH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最大,斧文蛤其次,而白壳文蛤10条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生任何核苷酸位点变异,说明其遗传多样性很低。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了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的形态差异,发现斧文蛤的壳长明显大于壳高,且SMW/TW、IW/TW 2个参数与文蛤、白壳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而白壳文蛤的壳宽指数大、壳型相对膨胀,SW/SL和SW/SH值均最大,与文蛤和斧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属贝类种间鉴别、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斧文蛤 COⅠ基因 分子鉴定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