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前期的断事官、必闍赤、中書省和燕京行省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3年第3期45-64,共20页
对于蒙古前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祕史》記载了成吉思汗建国时的大略情况,《元史·百官志》所述大都是忽必烈中統以后的制度,至于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到忽必烈改制以前,这五十余年中,蒙古的政治制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从前者过渡到... 对于蒙古前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祕史》記载了成吉思汗建国时的大略情况,《元史·百官志》所述大都是忽必烈中統以后的制度,至于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到忽必烈改制以前,这五十余年中,蒙古的政治制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从前者过渡到后者?史籍缺乏系統明确的記述。我們知道这段期間,正是蒙古汗国迅速扩大,征服了許多先进的民族,国內社会經济制度,阶級关系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的国家机构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解决这些問題,对于理解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于探討上层建筑与經济基础的关系,揭露国家的阶級实質,都会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解决上述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蒙古史 执事 元史 耶律楚材 断事官 神道碑 蒙古汗国 怯薛 蒙古人
下载PDF
从“大断事官”制到中书省——论元初中枢机构的体制演变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大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74,共15页
一 1259年秋,大蒙古国合汗蒙哥在四川攻宋前线,因伤染病而死。翌年春夏,蒙哥的两个皇弟,正在汉地率军作战的忽必烈和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先后宣布即大汗宝位。双方间延续四年的汗位争夺战争以忽必烈的胜利告终。中统年间这场汗位之争,远... 一 1259年秋,大蒙古国合汗蒙哥在四川攻宋前线,因伤染病而死。翌年春夏,蒙哥的两个皇弟,正在汉地率军作战的忽必烈和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先后宣布即大汗宝位。双方间延续四年的汗位争夺战争以忽必烈的胜利告终。中统年间这场汗位之争,远远超出了应由谁来继任大汗这个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忽必烈动员中原汉地的军事、政治资源,最终夺得大汗地位和"大蒙古国"国号这笔政治遗产,有力地推动了大汗统治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事官 行中书省 忽必烈 中枢机构 行尚书省 大蒙古国 体制演变 札鲁忽赤 制度体系 阿里不哥
原文传递
燕京行尚书省的建立及其职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78,共6页
燕京行尚书省的建立及其职权张金铣一、燕京行尚书省的建立及其管辖范围金朝灭亡前,蒙金之间展开了持续二十余年的战争。战争初期,蒙古“所获城邑,即委而去,未尝置兵戍守”①,至多以归附之人留守所下之地。至12l5年,蒙古真正... 燕京行尚书省的建立及其职权张金铣一、燕京行尚书省的建立及其管辖范围金朝灭亡前,蒙金之间展开了持续二十余年的战争。战争初期,蒙古“所获城邑,即委而去,未尝置兵戍守”①,至多以归附之人留守所下之地。至12l5年,蒙古真正占领的只有金北京、中都及西京周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尚书省 《元史》 神道碑 耶律楚材 课税所 燕京行台 札鲁忽赤 断事官 中书省 中原地区
下载PDF
关于东宁府的置废
4
作者 朴延华 《韩国研究论丛》 2007年第3期375-386,共12页
关于东宁府的研究,因资料限制,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东宁府的废止方面,而对东宁府管辖形态、归附地区范围的研究较少。并对高丽为收复东宁府所做努力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探讨东宁府统辖范围,以及高丽争取元朝归还东宁府所做的种种... 关于东宁府的研究,因资料限制,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东宁府的废止方面,而对东宁府管辖形态、归附地区范围的研究较少。并对高丽为收复东宁府所做努力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探讨东宁府统辖范围,以及高丽争取元朝归还东宁府所做的种种努力。探讨元朝把东宁府归还高丽的原因,是恩赐,是防止高丽与哈丹军队联合,还是元朝的战略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宁 元宗 乃颜 西海道 断事官 地区范围 窝阔台 东京行省 慈悲岭 总管府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小军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09年第1期183-189,共7页
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归元后曾任成吉思汗帐前侍卫,太宗时曾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路断事官等职务;世祖时曾任陕西、四川、云南等行省平章政事。近三十年国内关于赛典赤的研究论文有一百多篇,笔者试就这... 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归元后曾任成吉思汗帐前侍卫,太宗时曾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路断事官等职务;世祖时曾任陕西、四川、云南等行省平章政事。近三十年国内关于赛典赤的研究论文有一百多篇,笔者试就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综合概括。由于学力所限,难免有所遗漏,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典赤 达鲁花赤 断事官 燕京路 赡思丁 世祖 瞻思 阿儿思兰汗 省平 元世祖忽必烈
下载PDF
元世祖中统初年宰相的任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坦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51-54,共4页
元世祖中统初年宰相的任用赵文坦元世祖中统至元年间,汉族士人最受重用的时期是中统初年。中统三年,王文统因李之乱被诛后,汉人政治地位因此大受打击,而以阿合马为首的回回人政治地位逐渐增长。①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克谨”篇说... 元世祖中统初年宰相的任用赵文坦元世祖中统至元年间,汉族士人最受重用的时期是中统初年。中统三年,王文统因李之乱被诛后,汉人政治地位因此大受打击,而以阿合马为首的回回人政治地位逐渐增长。①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克谨”篇说:“世祖既得天下,卒赖姚枢牧庵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世祖 行中书省 文统 刘秉忠 史天泽 《元史》 左丞相 断事官 中书右丞相 汉族士人
下载PDF
新发现的兰州庄严寺元代法旨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苏民 乔今同 《敦煌学辑刊》 198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读《陇右金石录》,在卷六之十二页见如下记述:'重修庄严寺碑,在兰州庄严寺,今佚。皋兰县志。重修庄严寺碑,正书,碑高八尺,宽四尺,后镌成化十六年,现存一百八十字,刘瑛撰,书人姓名无考。'庄严寺今在兰州虽仍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读《陇右金石录》,在卷六之十二页见如下记述:'重修庄严寺碑,在兰州庄严寺,今佚。皋兰县志。重修庄严寺碑,正书,碑高八尺,宽四尺,后镌成化十六年,现存一百八十字,刘瑛撰,书人姓名无考。'庄严寺今在兰州虽仍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十年浩劫的炮烙,不仅其形骸已疮痍满目,而且其内藏已空空如洗了,那么这块很早就已逸去的重修庄严寺碑,究竟记载了什么呢?查清乾隆四十三年吴鼎新纂修的《皋兰县志》,在卷十二(古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严寺 皋兰县志 吴鼎新 陇右 帝师 《元史》 大元 萨迦 达鲁花赤 断事官
下载PDF
伯颜丞相和他的诗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特木尔巴根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2-15,共4页
元代伯颜丞相是功臣名将,同时也是一位文质高厚的诗人。他原系蒙古八邻部人。其曾祖述律格图,事太祖,为八邻部千户。其祖名阿刺,承袭父职,兼断事官,平忽禅有功,得食其地。其父晓古台从宗王旭烈兀开西域.伯颜即长于西域。至元初伯颜奉旭... 元代伯颜丞相是功臣名将,同时也是一位文质高厚的诗人。他原系蒙古八邻部人。其曾祖述律格图,事太祖,为八邻部千户。其祖名阿刺,承袭父职,兼断事官,平忽禅有功,得食其地。其父晓古台从宗王旭烈兀开西域.伯颜即长于西域。至元初伯颜奉旭烈兀之遣入朝奏事,世祖忽必烈见其貌伟、听其言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颜 旭烈兀 断事官 世祖 宗王 奏事 元初 蒙古人 开府仪同三司 见其
下载PDF
黑水城所出《宣光二年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亦集乃分省咨文》再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恒 《西夏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黑水城所出《宣光二年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亦集乃分省咨文》对研究北元初期亦集乃地区分省设置以及元代地方官员职能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该文书性质应为亦集乃分省为应对冯都督等所率明军进攻上呈给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的呈文,而非此前... 黑水城所出《宣光二年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亦集乃分省咨文》对研究北元初期亦集乃地区分省设置以及元代地方官员职能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该文书性质应为亦集乃分省为应对冯都督等所率明军进攻上呈给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的呈文,而非此前学界所认定的咨文和札付;其次,文书中'把截、守御官'的共同出现,主要目的是协力应对明军进攻;最后,元代地方行省的分省设置与元末'兵兴'联系紧密,其内部官员设置与行省官员设置略有不同,'丞相'一职通常不设时,官员来源主要以行省和总管府为主,且大多数以'升迁'形式调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 亦集乃分省 把截 守御 断事官
下载PDF
谒成吉思汗陵 被引量:1
10
作者 淡泊斋主 《神州》 2011年第B1期79-83,共5页
丙子八月,余在呼和浩特市主持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时,因为初到内蒙,本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哈斯乌拉便建议去看看成吉思汗陵。
关键词 成吉思汗陵 中国通俗文艺 自治区文联 哈斯 窝阔台 也速该 斡耳朵 西亚地区 不儿罕合勒敦 断事官
下载PDF
蒲松龄族属新考
11
作者 鲍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7-52,46,共7页
蒲松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虽有蒲学奠基人路大荒先生最早提出蒲氏为蒙古族的颇有根据的见解,然学术界所论不同。蒲松龄族属四说,即回族说、蒙族说、女真说、汉族说。《蒲松龄族属数说》一文,
关键词 族属 忙兀 蒲鲁浑 畏答儿 《元史》 乃颜 女真族 路大荒 断事官 窝阔台
下载PDF
述元朝对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的经营与管辖
12
作者 吕光天 古清尧 《黑河学刊》 1986年第1期2-10,16,共10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唐后出现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元史》“地理志序”说,元朝的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下面分述其对北面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的经营与管辖。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元史》 贝加尔湖地区 水达达 断事官 万户府 元帅府 奴儿干 地理志 豁里部
下载PDF
大蒙古国的行尚书省和札鲁花赤
13
作者 王颋 《历史地理》 2001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大蒙古国“行尚书省”和“札鲁花赤”(亦“断事官”)的涵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又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方面的“权威”论著,都免不了存在着可以商讨的观点。本文从“行尚书省”建置和委任主吏身份、名衔的考察出发,... 大蒙古国“行尚书省”和“札鲁花赤”(亦“断事官”)的涵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又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方面的“权威”论著,都免不了存在着可以商讨的观点。本文从“行尚书省”建置和委任主吏身份、名衔的考察出发,得出以下新的结论:一、“行尚书省”的机构有两种:一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一为架在“总管府”之上的地方二级行政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蒙古国 总管府 断事官
下载PDF
关于《蒙古秘史》的作者和译者 被引量:1
14
作者 巴雅尔 《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23-41,共19页
《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察安》,明初改称《元朝秘史》,是蒙占民族第一部书面著作。这部书运用编年的体例,传纪文学的手法,韵散结合的形式,从蒙古民族起源的原始传说写起,一直叙述到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为止。从史学的角度看。
关键词 蒙古人 《元史》 元朝秘史 圣武亲征录 断事官 脱卜赤颜 窝阔台 华夷译语 蒙古畏兀字 畏兀
下载PDF
元代职官(一)——蒙古官制
15
作者 周清澍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2期72-76,共5页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建大蒙古国。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建元中统,开始采用汉制职官。1271年改国号为元。在1206-1260这五十余年间,历经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统治中心仍在漠北,并以蒙古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去统治被征...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建大蒙古国。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建元中统,开始采用汉制职官。1271年改国号为元。在1206-1260这五十余年间,历经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统治中心仍在漠北,并以蒙古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去统治被征服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蒙古国 断事官 统治中心 忽赤 金朝 宪宗 燕京行尚书省 蒙古语 斡耳朵
原文传递
论元代中书省的本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屈文军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0,56,共15页
元史学界主流意见认为,元代的中书省基本上是一汉式宰相机构.本文围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两项内容,从元代宰相制度与唐宋等朝代宰相制度的比较、元代尚书省和门下省设置风波、中书省与行省关系、中书省与怯薛关系等方面,论证了元代的中... 元史学界主流意见认为,元代的中书省基本上是一汉式宰相机构.本文围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两项内容,从元代宰相制度与唐宋等朝代宰相制度的比较、元代尚书省和门下省设置风波、中书省与行省关系、中书省与怯薛关系等方面,论证了元代的中书省尽管拥有汉式官署名称和官职称号,但本质上并不是传统宰相制度的自然发展,而是大蒙古国时期大断事官机构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中书省 断事官 宰相制度 断事官 尚书省 门下省 行省 朝会制度
原文传递
元代《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考释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建路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00,125-126,共7页
河北省大名县新出夏、汉双体文字《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是元代色目人唐兀昔里氏家族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其进行考证可知,传世文献中记载小李钤部担任的"也可扎鲁火赤"、"天下断事官"等,都是燕京行省... 河北省大名县新出夏、汉双体文字《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是元代色目人唐兀昔里氏家族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其进行考证可知,传世文献中记载小李钤部担任的"也可扎鲁火赤"、"天下断事官"等,都是燕京行省的断事官;元代的"钤部"一词由西夏文"(?)"音译而来,在西夏时期的含义是"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名 小李钤部 墓志 断事官 统军
原文传递
元代翰林机构的成立——兼论元初中枢体制的变迁 被引量:4
18
作者 屈文军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元代翰林机构,包括翰林国史院和从中分立出来的蒙古翰林院。它们的成立,与其说是模仿汉式制度而设,不如说是忽必烈对前四汗时期负责文翰事务的必阇赤体系一步步变革的结果。这些变革分六步进行,分别发生于中统元年的四月、七月、中统二... 元代翰林机构,包括翰林国史院和从中分立出来的蒙古翰林院。它们的成立,与其说是模仿汉式制度而设,不如说是忽必烈对前四汗时期负责文翰事务的必阇赤体系一步步变革的结果。这些变革分六步进行,分别发生于中统元年的四月、七月、中统二年的五月、八月和至元元年的九月以及至元十二年的三月。变革的原则是既吸收引进一些汉式王朝诏令事务上的制度因素,又保留原先必阇赤体系的大致形态。必阇赤体系的变更,往往伴随或跟随着元朝行政中枢中书省的类似变迁,后者由前四汗时期断事官机构演变而来。元代翰林机构尽管职掌式微,却是汉人、南人发挥政治作用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实权轻微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权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国史院 必阇赤 中书省 札鲁忽赤(断事官) 蒙古翰林院
原文传递
元代昏钞倒换及烧钞制度概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仁忠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0,61,共3页
元代昏钞倒换及烧钞制度概述罗仁忠元朝是纸币盛行的时期,为保证纸钞的通行无阻,元朝制订出比较完善的行钞法,并设立有"钞都提举司"负责纸钞的印制、发行和调拨;设立"回易库"负责昏钞(钞之破旧者)的倒换;"烧钞库"负责烧毁... 元代昏钞倒换及烧钞制度概述罗仁忠元朝是纸币盛行的时期,为保证纸钞的通行无阻,元朝制订出比较完善的行钞法,并设立有"钞都提举司"负责纸钞的印制、发行和调拨;设立"回易库"负责昏钞(钞之破旧者)的倒换;"烧钞库"负责烧毁倒换回的昏钞。元朝制钞主要用桑皮纸。《马可·波罗游记》中载,桑皮纸的制作,是将桑树皮剥下,取出桑树粗皮与木质间的一层极薄内皮,将之浸泡水中倒入臼中,捣烂成浆,铺开加压阴干后即成纸。此种纸张纤维细,印刷效果好,但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其韧度无法与现代制钞纸相比。流通过程中,反复折叠及摩擦,很易破损为昏钞。另外,由于元代用钞量大,特别是后期钞法大乱,滥印钞券,桑皮纸来源不足,只好采用榆树皮制作的纸张制钞,这种榆树皮纸的韧度就更差了,使用稍久即脱浆变软,极易损毁,而且榆树皮汁煮熟后泛黑色,导致钞纸似墨渍污染,印刷不清。故而元代流通的纸币中,有较多破残难用的昏钞存在,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民居、官署、寺庙及店铺的房基下,发现约144张元钞,其中昏钞数量占绝大多数①。而在民间,"诸行买卖人等将元宝交钞,贯伯分明,微有破损,不肯接使"②。为此,除张榜晓谕、令行通用外,为解决涩滞纸钞流通的昏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钞 钞法 提举司 回易库 交钞 通行无阻 内蒙古额济纳旗 印刷效果 至元宝钞 断事官
原文传递
1993年元史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铣 吴海涛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4年第10期9-15,共7页
1993年元史研究概况张金铣,吴海涛1993年国内的元史研究,较之往年又有一定的进展。周良霄、顾菊英编著的《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六十余万言,比较详尽地叙述有元一代的历史,并有不少新的见解和具... 1993年元史研究概况张金铣,吴海涛1993年国内的元史研究,较之往年又有一定的进展。周良霄、顾菊英编著的《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六十余万言,比较详尽地叙述有元一代的历史,并有不少新的见解和具体事件的考订。中国元史研究会主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元一代 蒙古人 蒙元时期 回回人 收继婚 断事官 安西王 十三万户 木华黎 汗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