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构造意义与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李雪峰 刘寒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22,共14页
5.12汶川8.0级地震断层的同震位移方式、大小和空间变化为检验断层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范例。本文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可能的深部过程分析,并考虑到地震动力作用的影... 5.12汶川8.0级地震断层的同震位移方式、大小和空间变化为检验断层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范例。本文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可能的深部过程分析,并考虑到地震动力作用的影响,探讨了断层同震位移的地质意义和断层运动学模型问题,继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断层构造变形的现象对断裂构造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提出了如下初步认识:(1)根据地震破裂面两侧地表高程差确定的断层垂直同震位移,并不完全是深部震源破裂的构造位移扩展到地表所致,而是包含了地震动力作用对断层破裂面两侧深部岩体的结构损伤破坏(膨胀)强烈程度差异所形成的非构造位移;(2)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走滑-逆冲位移大小和方式的空间变化,可以用区域稳态构造应力和地震动力的联合作用给予合理解释,即断层的逆冲位移成分可以归因于为垂直断层的南东向的区域构造挤压应力作用之结果,而水平走滑位移则与震源体破坏过程形成的地震动力作用方向与不同区段断层的交角变化所致,即震源体上方映秀-北川断层南段和彭灌-江油断层,无论是区域构造应力,还是地震动力,都与断层走向近于直交,因此,断层以逆冲为主;而映秀-北川断层北段,即北川-青川段,由于地震动力方向与断层面斜交,并且越向北东方向交角越小,即使构造应力仍然为垂直断层走向,但构造应力和地震动力的联合作用,必然会导致走滑位移成分增加,自南向北位移的减小和震源体产生的地震动力作用的衰减;(3)汶川地震中发震断层同震位移,自南向北不仅位移方式呈现出由逆冲为主到逆冲走滑的变化,而且位移大小也逐渐减小,特别是在虹口一带,在同一摩擦镜面上先后出现了不同方向断层擦痕,即一次构造过程,就可在断层中先后形成不同方向运动学线理,反映了地震构造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复杂性。这些构造现象对历史断层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理论和原则提出了挑战。在研究断层历史活动方式和活动期次时,如何建立沿断层走向的运动学方式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关系问题,利用断层不同方向的运动学线理确定的断层活动期次和活动方式的可靠性问题,断裂构造运动学-力学过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应该充分考虑地震动力作用的叠加影响问题等。这些有关地壳构造变形分析的基本科学问题值得构造地质学家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断层 同震位移 断层运动学-力学模型 地震动力作用 岩体损伤
下载PDF
工程区地应力场的综合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成虎 张彦山 +1 位作者 郭啟良 赵仕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2-1568,共7页
针对如何准确确定工程区地应力场提出了综合分析法,即利用断层力学分析法、原地应力实测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工程区地应力场,以期得到更为全面准确的结论。断层力学分析法可以和原地应力实测相互支持映证,并为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而数值模... 针对如何准确确定工程区地应力场提出了综合分析法,即利用断层力学分析法、原地应力实测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工程区地应力场,以期得到更为全面准确的结论。断层力学分析法可以和原地应力实测相互支持映证,并为数值模拟提供依据,而数值模拟可以帮助深刻理解地质条件对实测数据的影响,同时能很好地展现地应力场的三维分布。文中以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个研究实例来展示该方法的有效性。工程区地质构造活动主要受近EW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控制,利用断层力学分析法可得该区域三向主应力关系应为SH>SV>Sh,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应为N60oE—N120oE。实测结果显示该区域应力状态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且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N66.6—87.6oW。依据室内实验数据和工程地质调查结论,构建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工程区的应力场,分析得到工程区的应力场三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与原地实测的结果较一致。综合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原地应力测值受地质构造影响较为明显,数值模拟结论能较好地代表完整岩体区的应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分析法 原地应力测量 断层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地应力场 胶东半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