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区前陆冲断带撕裂断层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庆芬 徐朝晖 +4 位作者 徐怀民 刘文芳 王国辉 尚建林 仇建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27,共5页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阐述了撕裂断层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撕裂断层断面近直立,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波组错断、同相轴紊乱等特征;在水平时间切片上,表现为同相轴扭曲、宽窄和产状变化等特征;在测井曲线主要表现...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阐述了撕裂断层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撕裂断层断面近直立,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波组错断、同相轴紊乱等特征;在水平时间切片上,表现为同相轴扭曲、宽窄和产状变化等特征;在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隔夹层的频繁出现以及锯齿化程度的增强。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区三叠系具有一定规模的撕裂断层8条,延伸长度3~7km。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撕裂断层既可形成有效的运聚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撕裂断层 相干体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哈山地区撕裂断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雁 王千军 +2 位作者 熊伟 于洪洲 王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9-70,共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山前带形成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逆冲推覆叠加构造,断裂和裂缝非常发育,南邻玛湖生烃凹陷,成藏条件非常有利。近几年来,相继发现了春晖油田和阿拉德油田,哈浅101井、哈深2井等多口井也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山前带形成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逆冲推覆叠加构造,断裂和裂缝非常发育,南邻玛湖生烃凹陷,成藏条件非常有利。近几年来,相继发现了春晖油田和阿拉德油田,哈浅101井、哈深2井等多口井也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勘探潜力非常大。但不同区段构造变形和油气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挤压构造的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及控藏作用(薛雁等,2017),对分隔不同区段的撕裂断层(杨勇等,2014;王勇,2010)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地区 撕裂断层 差异推覆
下载PDF
百21井区克上组油藏撕裂断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1-213,共3页
针对百21井区不同区域生产情况明显不同、开发效果差别大的特点,综合运用该区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以及油藏生产资料,对克上组油藏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重新落实油藏边界断裂,识别出油藏内部的4条小型撕裂断层。研究表明,撕裂断层附近为... 针对百21井区不同区域生产情况明显不同、开发效果差别大的特点,综合运用该区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以及油藏生产资料,对克上组油藏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重新落实油藏边界断裂,识别出油藏内部的4条小型撕裂断层。研究表明,撕裂断层附近为油气富集区,也是油田高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撕裂断层 断裂转换带 构造精细解释 克上组油藏
下载PDF
酒泉盆地窟窿山地区撕裂断层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肖文华 由成才 +2 位作者 谭修中 任晓红 杨红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撕裂断层 油气成藏 裂缝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基于实验结果讨论断层破裂与强震物理过程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胜利 刘力强 +3 位作者 马瑾 巴晶 王凯英 扈小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225-232,共8页
基于断层摩擦滑动实验、含凹凸体断层的变形破坏实验、断层撕裂扩展的实验、交叉断层的变形实验等多种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工作 ,讨论了与断层破裂与强震物理过程相关的若干问题。研究表明 ,断层的整体滑动引起其两侧块体弹性应变的释... 基于断层摩擦滑动实验、含凹凸体断层的变形破坏实验、断层撕裂扩展的实验、交叉断层的变形实验等多种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工作 ,讨论了与断层破裂与强震物理过程相关的若干问题。研究表明 ,断层的整体滑动引起其两侧块体弹性应变的释放 ,是强震发生的原因 ,因此构造活动区具有较大尺度、结构连续且简单、介质均匀的断层 (或断层段 )是产生强震必备的构造条件 ,深部新生断层(盲断层 )向上撕裂扩展产生强震 ,尚需“弱层”提供“解耦”条件以便断层发生整体滑动。强震孕育过程中包含着凹凸体的破裂 ,断层面上凹凸体的尺度、强度及数量决定着前震活动的特征、强震动态破裂过程以及前兆现象。由断层分割的块体通过边界断层的交替滑动、以“框动”的方式运动 ,因此块体周边的断层上强震活动具有交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实验 断层摩擦 断层撕裂 凹凸体 交叉断层 地震机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3 位作者 余腾孝 陈刚 岳勇 赵彬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高陡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花状构造特征.根据撕裂断层两侧断块运动方向和断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将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分为单侧逆冲型和同向差异逆冲型两种类型.这些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明显受基底断层和区域挤压应力的控制.先存基底断层控制后期撕裂断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挤压应力在基底断层两侧造成的位移变形量差异为撕裂断层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地区 撕裂断层 花状构造 基底断层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 被引量:57
7
作者 刘和甫 李晓清 +1 位作者 刘立群 廖群山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常由于走滑断层弯曲所产生 ,结合油气勘探中盆地—区带—圈闭 3个层次 ,相应地划分为 3类走滑断层 :(1)转换断层为控盆断层 ;(2 )转移断层为控带断层 ;(3)撕裂断层为控藏断层。走滑断层伴生盆地按力学性质可以划分...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常由于走滑断层弯曲所产生 ,结合油气勘探中盆地—区带—圈闭 3个层次 ,相应地划分为 3类走滑断层 :(1)转换断层为控盆断层 ;(2 )转移断层为控带断层 ;(3)撕裂断层为控藏断层。走滑断层伴生盆地按力学性质可以划分为 :(1)走滑伸展盆地 ;(2 )走滑挤压盆地及 (3)走滑旋转盆地。转移断层可以与裂谷盆地或前陆盆地复合 ,发育断裂互联网络 ,形成雁列褶皱或雁列断块油气区带 ;撕裂断层与低角度正断层或逆冲断层相交时常形成有利圈闭 ,如活板构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断层 转移断层 撕裂断层 走滑伸展盆地 走滑挤压盆地 走滑旋转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起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田 朱光 +2 位作者 向必伟 林少泽 顾承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1140,共21页
为探讨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方式,对其印支期变形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研究与综合分析。张八岭隆起带上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表现为上盘向南南西运动的平缓韧性滑脱变形带;庐江地区张八岭群表现为郯庐陡立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大别造山带东缘郯... 为探讨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方式,对其印支期变形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研究与综合分析。张八岭隆起带上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表现为上盘向南南西运动的平缓韧性滑脱变形带;庐江地区张八岭群表现为郯庐陡立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大别造山带东缘郯庐剪切带经历了两期变形事件,早期变形表现为北东走向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而晚期变形为叠加的北东-南西向紧闭褶皱;大别造山带内宿松杂岩及造山带南缘张八岭群表现为折返构造特征。结合前人白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及郯庐断裂带周缘前陆变形带特征,提出了郯庐断裂带起源的板片撕裂断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起源 张八岭群 左行走滑剪切带 中三叠世 板片撕裂断层
下载PDF
汶川地震擂鼓地区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谭锡斌 袁仁茂 +1 位作者 徐锡伟 陈桂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3,共9页
基于擂鼓附近地表破裂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破裂机制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擂鼓附近几何形态的变化、同震位移量... 基于擂鼓附近地表破裂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破裂机制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擂鼓附近几何形态的变化、同震位移量的明显偏小,以及破裂带拐弯处的表层物质发散运动,表明该地区具有一般挤压阶区的特征。由于北川—映秀断裂北段是兼有逆冲运动和右旋走滑运动的断裂,所以相比于一般挤压阶区,擂鼓挤压阶区受到了更强烈的挤压隆升,并且仍受到逆冲引起的撕裂断层作用。擂鼓阶区内形成的滑坡、地表破裂以及鼓包都是局部块体受到强烈挤压作用的结果,而撕裂断层作用影响较小,且完全被挤压隆升变形所掩盖。根据文中的研究并结合已有的深部运动资料,笔者构建了擂鼓挤压阶区三维结构模型。对擂鼓地区的同震变形机制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过程,也可为断裂阶区内的防震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擂鼓 挤压阶区 撕裂断层
下载PDF
黔城推覆体群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学特征
10
作者 何丰胜 马文璞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华南中、新生代红盆中存在一系列由元古宇 -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地质体 ,突起于红盆之中。许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对沅麻盆地南段主体由板溪群、震旦系组成的黔城推覆体群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成因与印支期以... 在华南中、新生代红盆中存在一系列由元古宇 -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地质体 ,突起于红盆之中。许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对沅麻盆地南段主体由板溪群、震旦系组成的黔城推覆体群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成因与印支期以来川、黔、湘地区存在的、由南东向北西推覆的区域性构造事件有关 ,其形态、结构与国内外许多典型的推覆结构有相似之处。该推覆体由数条撕裂断层分为几个叠瓦体 ,各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本文用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来解释该推覆体群的运动学模式 ,并据该区的地质特征对经典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进行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城推覆体群 撕裂断层 断层 逆冲断层 运动学
下载PDF
布罗内格罗右旋撕裂断层对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古近系构造和地层的控制作用
11
作者 Alejandro Escalona +3 位作者 Paul Mann 梁慧(译) 白搌瑞(校)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07年第4期22-41,共20页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部。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在古近纪的斜向碰撞所引起冲断层作用及伴生的撕裂断层[即布罗内格罗(BurroNegro)右旋走滑断层带]导致了该盆地东北部的变形。前人为马拉开波盆地东北边缘的厚层古近系沉积中心...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部。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在古近纪的斜向碰撞所引起冲断层作用及伴生的撕裂断层[即布罗内格罗(BurroNegro)右旋走滑断层带]导致了该盆地东北部的变形。前人为马拉开波盆地东北边缘的厚层古近系沉积中心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构造模型。在第一个模型中,该沉积中心是一个前陆盆地,它受控于晚古新世一中始新世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南西向的斜向碰撞过程中的掩冲断层作用。第二个模型认为,不对称的古近系马拉开波沉积楔体受控于右旋撕裂断层的走向滑动,该断层将其西面较稳定的台地区(马拉开波盆地)与其东面走向南东的冲断席[拉腊(Lara)冲断席]分隔开。本文研究的资料支持第二个模型。 最深达到5s双程走时的区域地震剖面,揭示了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不对称的古近系沉积中心的构造。布罗内格罗断层是一条长约100km的右旋走滑断层,它把马拉开波盆地东部高度变形的深海相地层,同马拉开波盆地西部低变形程度的内、外陆架地层分隔开。布罗内格罗断层带东北面的地震剖面表明,以局部反转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边界的狭长地下盆地,充填了约3km厚的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碎屑沉积岩。始新统岩层构造隆起的深部地震反射为杂乱反射,位于成层性比较一致的渐新统和中新统次盆地之下。本文认为这些构造隆起是在渐新世-中新世斜向板块会聚过程中活化的陡倾断层带和页岩底辟。 从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和布罗内格罗断层带的地质特征和总体构造轮廓判断,一开始它是一条右旋撕裂断层。在本文的模型中,布罗内格罗断层带在目前的法尔孔地区吸收了该断层以东深水区冲断层前缘的南东向运动。马拉开波盆地古近系碎屑岩楔体具有前陆盆地许多常见的特征,其中包括现今马拉开波湖中部附近穹隆或前隆之上的上超现象。布罗内格罗断层带和马拉开波陆架边缘在古地理方面的一致性表明,碰撞之前南美洲被动陆缘的原始形状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加勒比一南美洲板块斜向碰撞作用自西向东的推进,在马拉开波盆地东部形成了逐渐变新的平行撕裂断层,形成这些断层的大地构造作用可能与布罗内格罗断层的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开波盆地 撕裂断层 构造模型 海相地层 古近系 东北部 右旋 控制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