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探头符合线路^(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闻瑞 郑健 +6 位作者 赵晋华 阮征 孙湘君 何之彦 车文军 汪太松 陆荣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9-352,F000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2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18)F-FDG DHC-SPECT/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并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迭代重建后,将同机CT图像与符合线路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再采用视觉分析法和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L)与周围纵隔组织(N)的摄取比值R(L/N)。将^(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5.0%(15/20例)、特异度为91.7%(22/24例)、准确率为84.1%(37/44例)、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15/17例)和81.5%(22/27例)。15例^(18)F-FDG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为9.4,最小为1.6。结论^(18)F-FDG DHC-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CT 增强CT 图像融合 肺癌 分期
下载PDF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岩 徐予 +3 位作者 高传玉 翟亚萍 陈岩 朱中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和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9例)和对照组(33例)。骨髓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将骨...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和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9例)和对照组(33例)。骨髓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经造影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术后随访1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移植组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由(43.3±5.5)%增加到(54.1±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由(25.3±8.3)%、(26.1±6.5)%降低至(14.7±4.6)%、(20.2±7.1)%,前者比后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在移植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SPECT对干细胞移植的有效率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缺血性心脏病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检查在鉴别肠癌和肠淋巴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春锋 高艳 +1 位作者 毛小英 谭忠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鉴别肠癌和肠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肠道淋巴瘤患者资料。结果肠癌和肠淋巴瘤在18F-FD...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鉴别肠癌和肠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肠道淋巴瘤患者资料。结果肠癌和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检查上在多段肠管受累(P=0.049)、肠壁厚度(P<0.05)、肠腔内径(P=0.017)、FDG摄取程度(P=0.007)等4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在鉴别肠癌和肠淋巴瘤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18)氟-氟脱氧葡萄糖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沈丽娟 陆曙 +4 位作者 周永华 邢清敏 李岚 杨敏 周春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DCM组(n=6),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 目的:探讨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DCM组(n=6),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g/ml),2次/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6周,停药观察2周。造模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造模过程中记录大鼠体重的变化及死亡情况,造模后行^(18)F-FDG Micro-PET检查、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检测。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DCM组造模后死亡1只,其余大鼠经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检查证实造模成功。DCM组^(18)F-FDG标准摄取率较对照组降低[(1.23±0.55)vs(6.65±0.41),P<0.01];^(18)F-FDG标准摄取率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709,P=0.0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R=-0.924,P=0.000)、血浆BNP水平(R=-0.948,P=0.000)呈负相关关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R=0.968,P=0.000)和短轴缩短率(R=0.863,P=0.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8)F-FDG 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结合超声心动图、生化检测及病理学观察,可以作为评价DCM模型检验方法;该方法为小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连续的活体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心肌病 扩张型 模型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多模式成像技术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学诚 赵全明 +7 位作者 李德鹏 刘瑜 郑虹 李丽琴 张玉慧 闫云峰 赵欣 李昕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动脉粥样硬化 PPARΓ 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时空关联成像联合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各类型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云 宋杰东 孟凡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讨论时空关联成像联合超声断层显像技术(STIC-TUI)在产前评价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超声筛查中可疑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79例行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获取胎儿心脏容积数据... 目的讨论时空关联成像联合超声断层显像技术(STIC-TUI)在产前评价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超声筛查中可疑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79例行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获取胎儿心脏容积数据、TUI技术进行脱机分析,对所有可疑病例产前超声定期随诊,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多排螺旋CT及引产后尸检证实,对比TUI技术对不同类型的VSD的诊断差异。结果 79例可疑CHD胎儿病例中48例胎儿有VSD,其中产前经常规2DE诊断34例,符合率71%,经TUI诊断44例,符合率为92%,其中直径≤4 mm的VSD常规2DE诊断模式符合率为69%,TUI模式诊断符合率为100%,直径>4 mm的VSD常规2DE诊断模式符合率为94%,TUI模式诊断符合为100%。常规2DE漏斗部VSD符合率100%;膜周部VSD符合率86%;肌部VSD符合率80%。TUI模式漏斗部VSD符合率100%;膜周部VSD符合率88%;肌部VSD符合率93%。对于小型室间隔缺损及肌部室间隔缺损TUI-STIC较2DE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胎儿VSD方面TUI模式相对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型室间隔缺损,肌部室间隔缺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室间隔缺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显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成浩 陈辉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93-995,9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的性能评估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726例手术前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了^(99m)TcO_4^-SPECT显像,同期测定726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CT、CYFRA21-1、CA19-9和IGF-I水平,并与86例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的性能评估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726例手术前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了^(99m)TcO_4^-SPECT显像,同期测定726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CT、CYFRA21-1、CA19-9和IGF-I水平,并与8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7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99m)TcO_4^-SPECT显像,随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和热结节,甲状腺癌的比率呈降低趋势,270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T、CYFRA21-1、CA19-9和IGF-I水平较45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T和IGF-I水平预测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和0.884(P<0.01),临界值分别为55.15 pg/ml和169.10 ng/ml。结论 ^(99m)TcO_4^-甲状腺SPECT显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分析具有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而血清CT和IGF-I具有预测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生物标志物 预测
原文传递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平 周克 +2 位作者 陈治明 陈钰 周凯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病理检查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胆囊疾患中恶性肿瘤21例(其中原发胆囊癌19例,胆囊癌术后复发2例),良性病变4例;胆囊床受侵及肝内转移14例、十二指肠受侵2例、骨骼等远处转移3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PET/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准确监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核医学正电子断层显像在肾肿瘤患者术前诊断中的作用
9
作者 霍力 党永红 +6 位作者 崔瑞雪 程欣 李汉忠 邢海群 王瞳 吕京桥 李方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PET在肾肿瘤术前诊断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肾肿瘤患者PET图像。134例肾肿瘤术前评估患者中,32例行常规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或PET/CT显像(以下简称FDG-PET),51例行FDG-PET双时相显像,51例... 目的探讨PET在肾肿瘤术前诊断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肾肿瘤患者PET图像。134例肾肿瘤术前评估患者中,32例行常规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或PET/CT显像(以下简称FDG-PET),51例行FDG-PET双时相显像,51例1周内分别行FDG-PET及碳-11乙酸盐(11C-acetate,AC)PET或PET/CT(以下简称AC-PET)双核素检查。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FDG-PET对肾原发恶性肿瘤总的诊断准确率为48.5%,阳性预测值为96.3%,对透明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最低,为28.6%。对肾盂癌及其他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2.9%和75.0%。AC-PET对透明细胞癌诊断准确率93.5%。FDG-PET双时相显像60.0%阳性病灶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升高,2例阴性病灶变为阳性。20例PET检查前其他检查发现肾外病灶的患者,检查后排除4例,并新发现6例患者肾外转移病灶。结论 FDG-PET检查对肾盂癌及其他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高,对肾实质肿瘤诊断能力差,对肾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有帮助。AC-PET可弥补FDG-PET的不足。FDG-PET双时相显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FDG-PET对肾肿瘤诊断假阴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诊断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乙酸盐类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全身肿瘤显像图像质量分析及控制
10
作者 戚忠智 贾志云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901-190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全身肿瘤显像常见图像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控制方法,以提高PET/CT显像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6月1 000例行18F-FDG全身肿瘤显像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PET... 目的通过对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全身肿瘤显像常见图像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控制方法,以提高PET/CT显像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6月1 000例行18F-FDG全身肿瘤显像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PET/CT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得出标准片与非标准片。并对非标准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整个检查流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果标准片158例,占15.80%;非标准片842例,占84.20%。伪影是造成非标准片的主要因素(93.00%,783/842),其次依次为患者注射记录信息录入误差(2.49%,21/842),仪器因素(1.90%,16/842),扫描不全(0.95%,8/842),肌肉软组织摄取(0.83%,7/842),核素污染(0.59%,5/842),药物注射(0.24%,2/842)。废片率为5.80%(58/1 000),重做率为2.20%(22/1 000)。结论影响PET/CT图像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贯穿于整个检查流程过程中,但大多可以控制,需要医、技、护、药相互协调配合。而设备严格的常规质量控制及维护、患者充分的准备、合适的体位选择、扫描野及参数的设置、后处理技术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技师充分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伪影 质量控制 后处理技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孟达 李强 +2 位作者 王友良 童竑章 沈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蒨 吴平 姚成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18,共5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即使采用最积极的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元明显改善。实施个体化诊疗是改善胶质瘤疗效和预后的必要手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精确诊断和评估。然而,胶质瘤细胞学起源的异质...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即使采用最积极的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元明显改善。实施个体化诊疗是改善胶质瘤疗效和预后的必要手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精确诊断和评估。然而,胶质瘤细胞学起源的异质性使其分子表型、组织学构成、生物学行为变化多样。目前胶质瘤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脑胶质瘤 个体化诊疗 氨基酸 病理学诊断 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 高级别胶质瘤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智勇 周友俊 +4 位作者 孙华 汪春 谢燃 赵升 李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方法:对4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25检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准确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方法:对4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25检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准确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31)、92.8%(13/14)、91.1%(41/45)、96.5%(28/29)和81.5%(13/16)。血清CA125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23/31)、78.5%(11/14)、75.5%(34/45)、88.4%(23/26)和57.9%(11/19)。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CA125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26例血清CA125升高者中23例PET/CT检查显示数目不等的复发;19例CA125正常患者,8例PET/CT检查显示复发,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007,P=0.001)。10例血清CA125≤100 U/mL的复发患者病灶数均较少,90%(9/10)为1~3个;21例CA125>100 U/mL复发患者病灶数80.9%(17/21)为3个以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4.006,P=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与血清CA125检测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粤农 林颖 +1 位作者 邵美君 章少彬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主诉耳鸣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正电子组和单光子组各100例,分别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客观诊断,客观诊断的标准为苯二氮受体数量的减少程度;同... 目的探讨正电子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主诉耳鸣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正电子组和单光子组各100例,分别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客观诊断,客观诊断的标准为苯二氮受体数量的减少程度;同时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和耳鸣问卷调查法进行主观诊断,主观诊断以THI评分作为耳鸣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诊断差异。结果正电子组患者客观诊断有效率为87.0%,单光子组患者客观诊断有效率为69.0%,两组患者的诊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耳鸣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耳鸣的客观诊断效果优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临床中能够更加具体的显示患者耳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雪娜 李娜 +1 位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或临床≥6个月以上的随访。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51例患者中,3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16例为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阳性36例,其中3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3例显像假阳性为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炎症。2例^(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为腹膜微浸润。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8.86±4.82,非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2.05±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81.3%,准确性为90.2%。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对肠梗阻病因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晓燕 吴湖炳 +3 位作者 王全师 周文兰 李洪生 王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胃癌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胃癌初诊患者于手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将33例手术治疗患者的PET/CT结果与病理学检查、其他影像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将PET/CT显...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胃癌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胃癌初诊患者于手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将33例手术治疗患者的PET/CT结果与病理学检查、其他影像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将PET/CT显像TNM分期与手术病理学检查TNM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对胃癌原发灶的检出,18F-FDG PET灵敏度为84.8%,PET/CT为100%。18F-FDG 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学检查比较,对T分期、N分期、M分期的一致性分别为81.8%、75.8%、93.9%,对TNM分期的一致性为90.9%(Kappa值分别为0.514、0.557、0.767、0.759,P<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TNM分期具有重要价值,且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应注意印戒细胞癌等细胞类型易出现的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鲍俊初 周文兰 +2 位作者 王全师 李从海 黄英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以上。结果:112例患者中,16例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100%,准确性97.3%。复发病灶SUVave为4.4±1.2,吻合口炎性病灶SUVave为2.6±0.5,两者差异显著(t=3.9370,P=0.0005)。PET/CT诊断胃癌术后肿瘤转移的灵敏度94.1%、特异性96.7%和准确性95.5%。26例行两次以上PET/CT检查,第一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或转移15例,经放化疗后6例PET显像示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均存活;9例治疗后PET显像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新病灶,患者存活时间为3个月至1年。结论:18F-FDG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并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氟化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 赵全明 +5 位作者 张学慧 聂毛晓 闫云峰 梁喆 赵欣 冯婷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 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2周及术后高脂饲料喂养。手术过程由于球囊拉伤血管破裂或术后感染死亡4只,共14只在第16周末接受PET/CT显像、病理及血液采集,其中2只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及微钙化形成。取病变部位和邻近部位做钙化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种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钙化和炎症与PET显像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与对照部位18F-FDG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部位比较,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明显升高(P<0.05)。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5,P<0.01;r=0.880,P<0.01),病变部位18F-FDG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不相关(r=-0.272,P>0.05;r=-0.085,P>0.05)。18F-NaF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相关(r=0.714,P<0.01),但18F-FDG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不相关(r=-0.405,P>0.05)。结论 18F-NaF较18F-FDG能够更准确地用于检测微钙化,并进一步发现易损斑块,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血管造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兰兰 郝珊瑚 +2 位作者 张国旭 武晓丹 战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 6%(25/27)、89. 7%(26/29)、91. 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 5%(7/8)和97. 9%(47/48)、95. 0%(19/20)和91. 7%(33/36)、91. 3%(21/23)和90. 9%(30/33); 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生殖器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碳-11乙酸盐正电子断层显像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霍力 党永红 +4 位作者 付喆 吕金桥 邢海群 郭宁 李从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00,共8页
关键词 碳同位素/诊断应用 乙酸盐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