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刘启玲 王金蕾 马汀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已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水平和微血管病变快速、无创的成像手段。笔者对OCTA相关的定量参数及临床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已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水平和微血管病变快速、无创的成像手段。笔者对OCTA相关的定量参数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建兵 王天乐 +3 位作者 崔磊 杨巨顺 尹剑兵 严松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级肺动脉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段静脉、右肺段静脉、左房、升主动脉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A检查中能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并获得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双源CT Flash扫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超 郁兆勇 +5 位作者 赵艳梅 孙迎迎 仝永红 戚谦 孔波 徐文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DSA辅助检查、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A辅助检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达到图像精确融合,高于对照组24例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5例患者由于无法配合操作放弃治疗。观察组造影剂剂量(68.94±4.61)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910.98±32.69)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9、94.605,P<0.05)。观察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用于神经介入手术中能在将射线的辐射量降低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的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黎嘉卿 谭理连 +1 位作者 梁健华 张紫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阳 鞠志国 +5 位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张慧群 宁忠平 方明 李新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冯长超 王芳 付敏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PCI患者148例,共190枚支架,依据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n=24枚)和无...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PCI患者148例,共190枚支架,依据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n=24枚)和无ISR组(n=166枚),给予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对照。结果: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IS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2.77%、9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血管部位成像质量评分及评估符合率方面,左主干(LM)、前降支(LAD)明显高于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PCI患者ISR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尤其在LM、LAD血管部位的评估中具有更佳的成像质量及评估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评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危险程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长超 王芳 付敏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危险程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本院NSTEMI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冠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危险程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本院NSTEMI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冠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血管造影术对NSTEMI冠脉狭窄及其危险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在检查NSTEMI无、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方面,CAG检查分别为18例、30例、62例、42例,CT血管造影术分别为19例、31例、62例、40例;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NSTEMI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51%、94.44%、9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NSTEMI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6.67%、90.32%、90.48%,Kappa值为0.765,两种检查具有良好的的相关性。结论: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有效评估NSTEMI的冠脉狭窄及其危险程度,可作为一种早期评估NSTEMI病情的无创、简易、准确筛查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评估 冠脉狭窄 危险程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树重建扩大到较小动脉提高FFRCT准确性的研究
8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2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领域扩展冠脉树来提高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准确性。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评估将冠状动脉树分析从最小直径1.2mm扩展到0.8 mm的效果。方法对接受CCTA和介入性FFR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重建三维冠状动脉树,生成具有不同管腔直径下限(1.2 mm和0.8 mm)的有限元网格。根据Murray定律定义了出口边界条件。应用NKS方法求解CFD控制方程,得到FFRCT。结果在个体患者水平上,将冠状动脉树的最小直径从1.2mm扩大到0.8mm,FFRCT的灵敏度提高了16.7%(P=0.022),这导致四个假阴性病例转变为真阳性病例。ROC曲线的AUC值由0.74增至0.83。此外,NKS方法可以解决在2160个处理器核的情况下,在10.5分钟内将冠状动脉树扩展到0.8 mm管腔直径的计算问题。结论将重建的冠脉扩大到较小的管腔直径可以显著提高FFRCT的敏感性,NKS方法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流体力学
下载PDF
MS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对小肝癌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司徒卫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05-807,82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分别用3ml/s和5ml/s速度团注造影剂对拟诊为SHCC的两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每组30名,其中3ml/s组35个病灶,5ml/s组41个病灶... 目的:评价不同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分别用3ml/s和5ml/s速度团注造影剂对拟诊为SHCC的两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每组30名,其中3ml/s组35个病灶,5ml/s组41个病灶。采用BOLUS track ing团注造影剂跟踪软件确定动脉期扫描的开始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速度所获动脉期图像的诊断效果。结果:3ml/s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和灵敏度分别为0.93±0.01和28/35(80%),5ml/s组则分别为0.91±0.01和36/41(8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ml/s组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6/250(95%)和28/42(67%),高于5ml/s组[227/265(86%)和36/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5ml/s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MSCT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动脉期图像对于有肝硬化背景的高血供SHCC的诊断假阳性率高于3ml/s。结论:并存肝硬化的高血供SHCC患者进行MSCT检查时,采用中等速度(3ml/s)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动脉期假阳性结果较少,诊断效果优于较高速度(5ml/s)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造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注射速度 肝脏 肿瘤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10
作者 杨晖 郑卓妮 +3 位作者 苟苏庆 郑宇阳 蔡剑秋 陈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术 黄斑区 血管密度 超声乳化 区域分析
下载PDF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俊 刘尊钢 +1 位作者 金燕南 庄天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 双源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OCTA检测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观结构改变
12
作者 王继文 邓锐东 陈子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定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结构改变。方法回顾性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5~15岁青少年(共计180只眼睛...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定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结构改变。方法回顾性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5~15岁青少年(共计18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正视组(n=30),轻度近视组(n=44),中度近视组(n=56),高度近视组(n=50)。用OCTA测定各组的RNFL、视盘旁萎缩弧β区(PPA-β)及视盘旁萎缩弧α区(PPA-α)面积、PPA-β及PPA-α区微血管丢失(MVD)面积、PPA-β及PPA-α区血流密度值,同时收集各组的SE和眼轴长度(AL)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PA-β区MVD面积与SE、AL、RNFL及PPA-β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4组的SD、AL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近视程度越重SD、AL值越高。4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正视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的上方、下方、颞侧和平均RNFLT均显著低于中度近视组和轻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只近视眼中有141只(94.00%)的PPA-β区存在MvD。高度近视组PPA-β区的MvD面积、PPA-β面积分别为(0.239±0.106)、(1.104±0.270)mm^(2),均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0.095±0.041)、(0.612±0.264)mm^(2)]和轻度近视组[(0.071±0.030)、(0.507±0.241)mm^(2)],而PPA-β区血流密度为198.24±95.89,低于中度近视组(349.07±126.32)和轻度近视组(402.63±13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PPA-α区存在MvD占比为56.00%,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26.79%)和轻度近视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PA-α区的MvD面积、PPA-α面积及PPA-α区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A-β区MvD面积与与SE、RNFLT呈负相关(r=-0.492、-0.574,P<0.05),与AL、PPA-β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0、0.798,P<0.05)。结论PPA-β区MvD是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血管改变的重要指标,且与SE、AL、RNFLT和PPA-β区面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 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纳 侯昌龙 +2 位作者 赵光明 李征宇 张贵祥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以3D 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对比分析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3D DSA共检出47例,合计52个小动脉瘤。颅内小动脉瘤组(直径3~5 mm)32个,其中CTA检出32个,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颅内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20个,其中CTA检出19个,假阴性1例和假阳性4例。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0%和91.5%。64排CT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诊断与DSA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的应用,提高了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能力,CTA可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选检测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旋转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烽 梁栋(综述) 邵毅(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804-809,共6页
视网膜微循环与脑小血管具有相似的特征。视网膜被认为是可检测到的“窗口”,以检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的微血管损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式,可提供视... 视网膜微循环与脑小血管具有相似的特征。视网膜被认为是可检测到的“窗口”,以检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的微血管损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式,可提供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中血流的深度分辨图像。现总结有关OCTA在与眼科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视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可否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慧 李梓伦 +3 位作者 姚陈 黄雪玲 王深明 常光其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对腹膜后纤维化(RPF)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诊断为RPF患者18例。对RPF组织回声特点、累及范围、组织厚度进行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对腹膜后纤维化(RPF)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诊断为RPF患者18例。对RPF组织回声特点、累及范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评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脉血流情况以及输尿管是否扩张、有无肾积水等。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中,单侧肾积水8例,双侧6例;单侧输尿管扩张5例,双侧8例。17例进行CTA检查,1例仅累及内脏动脉,1例仅累及髂内动脉,15例不同程度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下腔静脉被包绕者7例。8例进行CDU检查,1例累及髂内动脉者漏诊,其余患者CDU检查与CTA检查结果一致。两者测量RPF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36.2(5~66)个月,其中12例患者随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CDU及CTA随访纤维化组织厚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结论利用CDU及CTA对RPF影像学特点、病变范围、肾脏、输尿管及受累大血管与纤维组织之间的关系病变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提高对RPF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及误诊,对RPF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随访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镇 覃飞 蒙印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特征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特征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发病在5天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的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测量破裂的动脉瘤部位、形态参数,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颅内动脉瘤的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结果CTA和DSA检查破裂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比较、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4 mm的破裂颅内动脉瘤,CTA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71.43%,而对于≥4 mm的破裂颅内动脉瘤,CTA的灵敏度为96.29%,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6.29%,阴性预测值为85.71%。结论CTA与DSA发现动脉瘤部位大小、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图像质量优良率相近。CTA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CTA显示动脉瘤,大于4 mm的要比小于4 mm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肿瘤体形态学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CT及MRI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卫平 肖波 张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 (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 ;头部CT的特征表现为...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 (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 ;头部CT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 ,以两侧或单侧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低密度改变最明显 ;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病灶 ,T2 加权呈高信号 ,T1加权呈低信号 ,基底节或苍白球区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对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计算机断层造影术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中毒断层 CT MRI
下载PDF
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辉 肖恩华 +2 位作者 李德泰 刘国清 童石铭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CT征像和手术情况 ,对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像与手术难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CT所示病灶较大、多叶受累、包膜... 目的 :初步探讨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CT征像和手术情况 ,对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像与手术难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CT所示病灶较大、多叶受累、包膜不完整、门脉主分支受侵犯、肝门结构受累及肝外结构受累等征像对手术难度的增大具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易发并发症 ,甚至死亡。结论 :CT可为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提供直接的判断手术难度的征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评估 X线计算机断层造影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和CT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自育 张新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伤情、C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伤情、C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及CT的特征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伤后24 h内及3、71、4 d血清CRP的浓度。结果伤后24 h内CRP即升高并达到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与GCS呈负相关。同一时间点GCS不同组之间及同组不同时间点CRP值有统计学意义。CRP峰值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10.08,P<0.05),且与CT特征密切相关,中线移位程度越大峰值越高(F=58.328,P<0.05),环池受压越明显峰值越高(F=158.547,P<0.05)。结论血清CRP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早期诊治继发性脑损害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反应蛋白 格拉斯哥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定侧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开初 毛季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CT及体位刺激试验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分型、定侧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 2 2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醛固酮腺瘤 (APA)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水平 (PAC)多 >2 5 0pg&... 目的 :探讨CT及体位刺激试验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分型、定侧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 2 2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醛固酮腺瘤 (APA)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水平 (PAC)多 >2 5 0pg·ml-1。CT检查诊断APA的灵敏度为 75 % ,特异度 10 0 % ;体位刺激试验分别为 87%和 10 0 %。两方法诊断结果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差 (P >0 .0 5 ) ,但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临床诊断APA以基础PAC及体位刺激试验为最佳。CT和体位刺激试验对APA均具较好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X光计算机断层造影术 体位刺激试验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