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OM 1.0:基于GPU的电子断层重构软件 被引量:1
1
作者 储琪 张凯 +9 位作者 万晓华 张茨 张艳 张广勇 沈铂 卢晓伟 赵开勇 褚晓文 张法 孙飞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电子断层成像技术能够在纳米尺度下重构出不具有全同性的细胞或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针对现有电子断层成像技术中重构软件的不足,特别是迭代重构算法速度慢的缺点,我们开发了一款基于Graphic Processor Unit(GPU)... 电子断层成像技术能够在纳米尺度下重构出不具有全同性的细胞或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针对现有电子断层成像技术中重构软件的不足,特别是迭代重构算法速度慢的缺点,我们开发了一款基于Graphic Processor Unit(GPU)平台的电子断层重构软件——ATOM,实现了图像对位、重构参数计算、三维重构及数据可视化等电子断层重构的基本功能。其中,在二维对位方面,ATOM实现了迭代的无标记平移和旋转对位;在三维重构方面,实现了背投影和多种迭代重构算法,并实现了迭代重构在GPU平台上的并行加速,获得了良好的加速比,如SIRT算法得到了47倍加速比。ATOM是绿色开源软件,可以运行在支持Qt和CUDA的所有操作系统上。ATOM为图形界面软件,结合详尽的安装及使用文档,便于用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重构 GPU加速 图像对位 迭代重构 图形界面
原文传递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在材料微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明华 郭军 陈木子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是在透射电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以解析材料三维结构的一种技术。本文以美国FEI公司Tecnai G^2 F20透射电镜三维重构系统——Xplore 3D系统为例,探讨了样品制备与取向的选择、样品漂移问题的成因与校正、降低缺失...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是在透射电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以解析材料三维结构的一种技术。本文以美国FEI公司Tecnai G^2 F20透射电镜三维重构系统——Xplore 3D系统为例,探讨了样品制备与取向的选择、样品漂移问题的成因与校正、降低缺失锲存在造成的模型失真及空间分辨率的提高等问题,从以上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的要点及在材料微观结构方面的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透射电镜 材料微观结构
下载PDF
断层复杂性对地震余震衰减的影响——以2024年乌什M_(S)7.1地震为例
3
作者 尹欣欣 王树旺 +1 位作者 梁潇南 马关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5-972,991,共9页
地震余震活动及其衰减过程与区域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以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县M_(S)7.1地震为例,基于精定位结果,采用断层网络重构(FNR)方法探究该区域复杂断层构造对余震序列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乌什地震主震区存在错综复杂的断层系... 地震余震活动及其衰减过程与区域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以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县M_(S)7.1地震为例,基于精定位结果,采用断层网络重构(FNR)方法探究该区域复杂断层构造对余震序列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乌什地震主震区存在错综复杂的断层系统,除SN向主断层带外,还伴生多条次级断层分支,形成网状断裂结构。余震沿主断层西南段呈线性展布,同时次级断裂带上也分布有大量散射态余震簇。这种复杂的几何形态和多向滑移行为,使得地震应力在各断层面间有效传递,导致余震活动持续发育。利用贝叶斯框架下的Omori模型,对余震序列进行参数反演。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p值高达0.74,K值为599.73,表征其衰减极为缓慢、持续时间长、活跃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地震精定位 大森定律 断层重构 余震序列衰减
下载PDF
使用电子断层技术对IgG1抗体逐个分子的三维重构与结构分析
4
作者 张星 廖雨恒 +3 位作者 童慧敏 张磊 张胜利 任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9-849,共11页
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了解抗体的结构和结构动态特征,是理解人体免疫作用机理、修复或提高免疫能力、定向设计抗体以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本文以人体IgG1抗体为对象,综述了使用... 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了解抗体的结构和结构动态特征,是理解人体免疫作用机理、修复或提高免疫能力、定向设计抗体以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本文以人体IgG1抗体为对象,综述了使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IgG1抗体结构方向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使用逐个分子的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对抗体进行结构研究的方法,包括样品制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并描述了利用该技术,在研究抗体结合肽分子后的结构形变和通过收集不同构象来研究抗体动态结构特征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对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免疫球蛋白 透射电子显微学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
下载PDF
透射电镜三维重构确定金纳米粒子的立体结构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明华 郭军 陈木子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9-502,共4页
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而这一特性受制于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形状,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二维图像不能真切地观测和确定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结构。透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可作为... 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而这一特性受制于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形状,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二维图像不能真切地观测和确定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结构。透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可作为一种确定纳米颗粒立体结构的直观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的三维重构技术,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二维图像的采集、图像匹配对中及重构、立体模型的构建,从而通过构建的模型对两种金纳米颗粒样品的不同几何形状所产生的边界形态进行了确认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纳米金颗粒 立体几何结构
下载PDF
基于GPU平台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加速
6
作者 张广勇 卢晓伟 +3 位作者 沈铂 张凯 储琪 赵开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0-312,F0003,共4页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Electron Tomography,ET)是在纳米尺度下研究不具有全同性的细胞或大分子三维结构的重要方法。迭代重构法是ET中重构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其性能较差,重构大尺寸图像时需要数天的时间甚至更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Electron Tomography,ET)是在纳米尺度下研究不具有全同性的细胞或大分子三维结构的重要方法。迭代重构法是ET中重构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其性能较差,重构大尺寸图像时需要数天的时间甚至更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迭代重构法中经典的方法是代数重构法(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ART)和联合迭代重构法(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IRT),SIRT算法总是收敛的并且比ART重构的效果更好。利用CUDA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基于Tesla C1060GPU平台上的并行SIRT重构算法,并利用存储器合并访问、常量存储器、共享存储器等优化技术对并行算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的SIRT并行算法在Tesla C1060GPU平台上的最大加速比是Intel i7 920CPU上的串行算法的47倍,并且重构的质量没有任何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联合迭代重构 并行计算 GPU CUDA ATOM
下载PDF
透射电镜三维重构确定杂化嵌段共聚物两相空间分布
7
作者 唐明华 郭军 朱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6-690,共5页
多金属氧酸盐(POM)簇-聚合物杂化物是一类兼有无机材料催化性能和聚合物可加工性的,具有优异应用前景的杂化材料。POM簇-聚合物杂化物中两相的空间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该材料纳米尺度的3D两相空间形貌和结构无法用常... 多金属氧酸盐(POM)簇-聚合物杂化物是一类兼有无机材料催化性能和聚合物可加工性的,具有优异应用前景的杂化材料。POM簇-聚合物杂化物中两相的空间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该材料纳米尺度的3D两相空间形貌和结构无法用常规的透射电镜观察和表征。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的三维重构技术,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法进行二维图像的采集、图像匹配对中及重构,并完成立体模型的构建,从而通过构建的模型对三种杂化共聚物的两相空间分布进行了确认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POM簇-聚合物杂化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多源地质数据综合三维建模及地质学分析——以青海木里三露天勘探区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前林 李青元 +4 位作者 曹代勇 李青 魏竹斌 李永红 崔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4,共8页
常规的二维地质图件难以直观地表达煤炭资源的三维空间展布。基于青海木里三露天勘探区的钻孔数据、二维平面地形地质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地质勘探剖面图,对该地区地形、煤层底板和断层的三维空间形态及温度场进行了重构。三维重建结... 常规的二维地质图件难以直观地表达煤炭资源的三维空间展布。基于青海木里三露天勘探区的钻孔数据、二维平面地形地质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地质勘探剖面图,对该地区地形、煤层底板和断层的三维空间形态及温度场进行了重构。三维重建结果清晰明确地展示了三露天勘探区煤层的形态特征、各个沉积旋回的聚煤范围和强度、构造轮廓特征以及地下地温特征等。结果表明,基于多源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直观形象地反映煤层等地质体的形态和属性特征,可有效地分析复杂断层在地质历史中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使用三维建模技术重构地质体对沉积构造及地质体属性特征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限定三角剖分 底板三维重构 断层重构 沉积构造分析 地温场重构
下载PDF
一种指数型动态螺距螺旋轨道的三维精确重建
9
作者 李真真 杨晓东 杜明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7-833,共7页
寻求新型轨道,以适应形态各异的感兴趣区域的三维精确重建。基于动态螺距螺旋轨道精确重建的充分条件,提出一种指数型动态螺距的螺旋轨道。理论分析表明,该新型轨道完全满足这一充分条件,可实现锥形束CT的精确重建,并具有在物理上易于... 寻求新型轨道,以适应形态各异的感兴趣区域的三维精确重建。基于动态螺距螺旋轨道精确重建的充分条件,提出一种指数型动态螺距的螺旋轨道。理论分析表明,该新型轨道完全满足这一充分条件,可实现锥形束CT的精确重建,并具有在物理上易于实现的优点及易于变形的特性。仿真1采用多个参数下的指数型螺旋轨道与标准螺旋轨道,对钟表模型实现重建;仿真2采用线性组合的指数型螺旋轨道与标准螺旋轨道,对简化的腹部模型感兴趣区域进行实验重建。对钟表模型的重建,各参数下的指数型螺旋轨道与标准螺旋轨道具有相似的重建效果;对简化的腹部模型中感兴趣区域重建,指数型螺旋轨道可同时降低整体与局部剂量,与标准螺旋轨道的重建结果相似。指数型动态螺距螺旋轨道可依据感兴趣区域的形态而灵活变换形态,并实现精确重建,可较好地逼近多种扫描轨道,且重建的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重构 精确锥形束重建 动态螺距螺旋轨道 指数型螺旋轨道
下载PDF
A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complex stratigraphic surfaces with multitype fault constraints
10
作者 Deng Shi-Wu Jia Yu +1 位作者 Yao Xing-Miao Liu Zhi-N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95-204,322,共11页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tratigraphic surfaces is widely employ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also serves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tratigraphic surfaces is widely employ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also serves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data visualization and visual analysis in these fields. The existing surface construction methods have several deficiencies and face va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multitype faults and roughness of resulting surfaces. In this paper, a surface modeling method that uses geometr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s) is introduc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igraphic surfaces. I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surface roughness caused by the irregularity of stratigraphic data distribution. To cope with the presence of multitype complex faults, a two-way projection algorithm betwee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and a two-dimensional plane is proposed. Using this algorithm, a unified method based on geometric PDEs is developed for dealing with multitype faults. Moreover, the corresponding geometric PDE is derived, and an algorithm based on an evolutionary solution is developed. The algorithm proposed for constructing spatial surfaces with real data verifies its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its ability to handle irregular data distribution. In particular, it can reconstruct faulty surfac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overthrust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NTERPOLATION fault MESHING
下载PD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USHOU MOUNTAI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CENTRAL NINGXIA
11
作者 ZHANGJin MAZongjin +1 位作者 RENWenjun LEIYongliang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3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There are many thrust-related structures occurring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of the Niushou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e fault-related folds are the typical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There are many thrust-related structures occurring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of the Niushou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e fault-related folds are the typical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se struc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se structures of the Miboshan Formation were formed are reconstructed, and the strata underwent about three stages of deformation: (1) horizontal shortening, (2) folding, and (3) thrusting. And the fact that the Niushou Mountain is the leading edge of an old thrust sheet was proved, the Niushou Mountain,the Daluo Mountain and the Xiaoluo Mountain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front part of this old thrust zone,so the Niushou Mountain and the Ordovician strata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Ningxia now are likely allochthons. In the period from middle Ordovician to Devonian, the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Ningxia belonged to the back-arc foreland basin of North Qilianshan orogen, which was adjacent to the continent in the north.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early Paleozoic period, the Niushou Mountain was formed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back-arc foreland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iushou Mountain fault-related fold CLEAV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