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尾沟和断错水系及断错速率的商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景元 《内陆地震》 1988年第4期413-415,共3页
能形成所谓“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必是先有冲沟,后被断错的水系。而先有断层,后溯源侵蚀发育的冲沟则不能形成“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因此,断层一侧沟的长度—断尾沟长度与断层年龄无关,最终与断层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易确定。
关键词 尾沟 水系 断错速率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鹤庆-洱源断裂带遥感影像特征及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永明 魏显虎 +3 位作者 李德文 陈玉 沈晓明 孙昌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9,共16页
鹤庆-洱源断裂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偏西,四周分别被程海近SN向断裂(带)(东)、丽江-剑川NE向断裂(北、北西)、龙蟠-乔后NNE向断裂(南西)及红河NW向断裂(南)等区域性活动大断裂所围限。根据断裂构造的直接解译标志——清晰... 鹤庆-洱源断裂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偏西,四周分别被程海近SN向断裂(带)(东)、丽江-剑川NE向断裂(北、北西)、龙蟠-乔后NNE向断裂(南西)及红河NW向断裂(南)等区域性活动大断裂所围限。根据断裂构造的直接解译标志——清晰的线性形迹和鹤庆-洱源断裂带形成的构造地貌标志如大型/微型断层陡坎、断层谷地、断塞塘等及断裂走滑造成的水系错动、河流阶地面被错及同一盆地边界相邻的多个洪积扇顶的同向扭动等,在高分辨率的SPOT-5(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2.5m)及中等分辨率ETM(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m)遥感影像上对鹤庆-洱源断裂带的空间分布、规模、活动性质、相对活动时代及活动幅度进行了遥感分析,并做了详细的野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鹤庆-洱源断裂带基本沿丽江盆地东部东边界、鹤庆盆地东边界、洱源盆地西边界及鹤庆盆地与洱源盆地间的山地段(简称山地段)分布,断续延伸近100km,在盆地边界断层走向近SN向、山地段为NE40°~50°。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洪积扇中前缘微型断层陡坎(高不超过5m)的存在不仅反映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而且也说明活动性有逐渐向盆地内部迁移的迹象,尤以鹤庆盆地东边界最为明显。2)通过SPOT-5遥感影像上洪积扇的色调及几何特征分析,晚更新世早中期的洪积扇广泛分布在各盆地的边界及山地段谷地的两侧,扇形地保存相对完整;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洪积扇分布较为有限,但扇形地保存十分完整,这两期洪积扇是我们分析鹤庆-洱源断裂带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活动性依靠的最主要地貌类型。3)根据断裂带活动性质遥感分析,鹤庆一洱源断裂带主体断裂在盆地边界垂直断错晚更新世早中期洪积扇,地貌上形成一级洪积台地,高出盆地面不超过40m,同时水平断错出山口处的水系,断错幅度不超过20m,为左旋走滑正断层;在山地段断裂带主体断裂水平断错发育在晚更新世早中期洪积扇中的水系可达200m,以左旋走滑为主。次级断裂在盆地边界垂直断错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洪积扇前缘,地貌上形成不超过5m的微型断层陡坎,为典型的正断层。次级断裂在山地段水平断错2级河流阶地,一级阶地(T1)被断错可达5m,二级阶地(R)被断错在20m,为左旋走滑断层。4)根据相对年代学遥感分析以及结合前人的绝对年龄测试结果得知,鹤庆-洱源断裂带主体断裂主要在晚更新世时期断续活动,次级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迹象明显。结合高精度DEM数据和GPS实测一级洪积台地等地貌面高程数据,并通过夷平面、断层陡坎、洪积台地及河流阶地等地貌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推断鹤庆-洱源断裂带主体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在盆地段最大垂直断错幅度不超过40m,水平断错幅度不超过20m;在山地段水平断错幅度可达200m。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次级断裂在盆地段垂直断错幅度不超过5m,在山地段水平断错幅度可达20m。由此计算的鹤庆-洱源断裂带主体断裂自晚更新世以来在盆地段的最大垂直断错速率为0.4mm/a,在山地段和盆地段的最大水平走滑速率分别为2.0mm/a和0.2mm/a;次级断裂在盆地段的最大垂直断错速率为0.17mm/a,在山地段的最大水平走滑速率为0.67mm/a。所有最大垂直断错速率和最大水平走滑速率均明显小于周边程海断裂及丽江-剑川断裂等地震断裂构造相应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洱源裂带 遥感影像特征 活动性质 活动年代 活动幅度 最大垂直和水平断错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