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坦福嗜睡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初筛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华 刘翠霞 李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2期2668-2669,共2页
目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寻找简捷、经济的初筛诊断方法。方法对128例打鼾者应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进行嗜睡评分(EP),再经多导睡眠图(PSG)将其分为鼾症组34例、轻度OS-AHS组45例、中度OSAHS组37例、重度OSAHS... 目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寻找简捷、经济的初筛诊断方法。方法对128例打鼾者应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进行嗜睡评分(EP),再经多导睡眠图(PSG)将其分为鼾症组34例、轻度OS-AHS组45例、中度OSAHS组37例、重度OSAHS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EP及PSG监测结果。并将EP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EP在鼾症组及OSAHS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逐渐升高(P均<0.05)。各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嗜睡评分、最低Sp(O2)、Sp(O2)<90%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EP与PSG、Sp(O2)<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P均<0.01),与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时最低Sp(O2)呈负相关。结论EP越高,OSAHS病情越重。SSS表可以用于基层医院及在人群疾病普查时对可疑OSAHS患者进行初筛诊断,为OSAHS患者进一步确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福嗜睡量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的睡眠剥夺百分比振幅动态变化研究
2
作者 李磊磊 王潇磊 +5 位作者 逯慧珍 孙泽恒 赵萌萌 王虹 郑建民 朱元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6,131,共6页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图像,同时利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收集个体睡眠状态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多时间全脑perAF值动态变化存在差异的脑区(P<0.05,FDR校正)。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perAF值动态变化与SSS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双侧丘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左内侧前额叶及右侧颞上回的perAF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即上述脑区的perAF值在五个时间点中至少有两个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发现22时与6时的右侧颞上回(r=0.36,P=0.03;r=0.37,P=0.02)及左内侧前额叶(r=0.33,P=0.05;r=0.41,P=0.01)perAF值与SSS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默认模式网络、额顶注意力网络及丘脑的异常活动可能是SD过程中个体嗜睡程度增加及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振幅 斯坦福嗜睡量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真实条件下长时间作业的驾驶安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坚 刘湘 +1 位作者 王向银 蒲海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5,共7页
为研究长时间单调驾驶对驾驶员疲劳、嗜睡、反应时间和驾驶速度的确切影响,以合作企业3系重卡为操作对象进行了一组真实驾驶条件试验。在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地从合作企业物流公司选择12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作为试验的驾驶员样本。试验采用... 为研究长时间单调驾驶对驾驶员疲劳、嗜睡、反应时间和驾驶速度的确切影响,以合作企业3系重卡为操作对象进行了一组真实驾驶条件试验。在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地从合作企业物流公司选择12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作为试验的驾驶员样本。试验采用主观评分方法记录试验者的嗜睡和疲劳状况,所有数据分析基于统计学软件PASW Statistic 18.0。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单调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疲劳和嗜睡,而疲劳和嗜睡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驾驶速度的加快,却没有导致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显著变化。在持续驾驶3 h之后驾驶员的疲劳和驾驶绩效发生了明显劣化,故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以2~3 h为界合理安排司机的作业负荷和绩效考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斯坦福嗜睡量表 驾驶行为策略 反应时间 ANOVA分析
下载PDF
不同认知任务诱发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疲劳时脑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勇胜 焦志刚 +5 位作者 王致洁 强东昌 黄靖 谢溯江 武留信 詹皓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为飞行员脑功能鉴定及防护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45名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 连续心算和连续操作任务期间的脑平均血流速度(Vm),同步分析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 目的为飞行员脑功能鉴定及防护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45名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 连续心算和连续操作任务期间的脑平均血流速度(Vm),同步分析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 Vm、神经行为能力指数(NAI),并对脑疲劳诱发的嗜睡倾向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定。结果在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第2 h,大脑 ACA 的 Vm 增快,第4 h 以后减慢,MCA、PCA 的 Vm 无显著变化。完成连续操作任务的第4 h 以后,PCA 的 Vm 先于 MCA 的 Vm 减慢,ACA、MCA 和 PCA 的 Vm 直至第5 h才明显减慢。反映连续操作能力的 NAI 指数在第2 h 上升,第4 h 以后下降。反映心算能力下降的错误反应率和反映脑功能状态的 SSS 评分在第4 h 以后显著上升,表明脑功能出现显著抑制。结论不同认知活动对大脑 Vm 的影响存在差异。5 h 连续心算任务没有诱发 Vm 的显著变化,但5 h连续操作任务诱发 MCA 的 Vm 大幅度降低,有可能是晕厥前症状或立位耐力降低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认知疲劳 神经行为能力指数 斯坦福嗜睡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