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索格》中的斯芬克斯因子和伦理选择
1
作者 柏寅松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16-18,共3页
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同名主人公体内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斗争为主线,赫索格的婚姻伦理身份和族裔伦理身份发生错位,致使其深陷伦理困境而不得不作出伦理选择。最终赫索格人性因子复苏,在婚姻关系里与雷蒙娜喜结连理,追... 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同名主人公体内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斗争为主线,赫索格的婚姻伦理身份和族裔伦理身份发生错位,致使其深陷伦理困境而不得不作出伦理选择。最终赫索格人性因子复苏,在婚姻关系里与雷蒙娜喜结连理,追寻族裔身份的过程中认同本民族文化,成为了一名犹太裔美国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该作品的伦理思想和哲学观点进行解读。认为作品中赫索格这一角色是斯芬克斯因子一体两面的体现,而他秉承犹太责任伦理思想,肩负道德责任,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应对坎坷波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赫索格》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身份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伦理语境·伦理身份·斯芬克斯因子——《文城》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
作者 张楚涓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通过对余华小说《文城》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分析了伦理语境、伦理身份及斯芬克斯因子在小说中的呈现过程及价值意义;揭示了“乱世”的伦理语境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基础;阐释了导致伦理困境发生的原因是人物伦理身份的混乱;解析了人物形象身... 通过对余华小说《文城》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分析了伦理语境、伦理身份及斯芬克斯因子在小说中的呈现过程及价值意义;揭示了“乱世”的伦理语境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基础;阐释了导致伦理困境发生的原因是人物伦理身份的混乱;解析了人物形象身上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并诠释了理性意志在伦理选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城》丰富的伦理意味,使人性中“善”的高尚和“恶”的可怖在小说中得到充分展示,也体现了余华对复杂人性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伦理语境 伦理身份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木偶奇遇记》中的变形与斯芬克斯因子
3
作者 吴敏 常远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0期7-9,共3页
《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从爱吃贪玩、任性胡闹的木偶成长为勤劳上进、孝顺父亲的男孩儿,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斯芬克斯因子动态发展的结果。在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受自然意志控制,一心追求快乐和自由,出现种种荒唐行为。当人性... 《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从爱吃贪玩、任性胡闹的木偶成长为勤劳上进、孝顺父亲的男孩儿,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斯芬克斯因子动态发展的结果。在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受自然意志控制,一心追求快乐和自由,出现种种荒唐行为。当人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的伦理意识和理性得以发展和成熟,指引他做出符合伦理规范的选择,最终不仅在生理上得以蜕变成人,更实现了伦理意义上的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奇遇记》 变形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伦理身份、斯芬克斯因子与叙事伦理:《牡丹绮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亚丽 范思环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50,共10页
邝丽莎是华裔美国作家中为数不多热衷于讲述中国故事的。目前学界对邝丽莎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雪花秘扇》和《上海女孩》这两部作品,鲜有关注她的其他作品。历史小说《牡丹绮情》取材于清代学者吴人三任妻子前后相继合评《牡丹亭》... 邝丽莎是华裔美国作家中为数不多热衷于讲述中国故事的。目前学界对邝丽莎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雪花秘扇》和《上海女孩》这两部作品,鲜有关注她的其他作品。历史小说《牡丹绮情》取材于清代学者吴人三任妻子前后相继合评《牡丹亭》的故事。作品中少女还魂描写带有鲜明中国文化印记,但背后通过伦理案例劝人向善,规范自身行为的伦理内涵更值得深究。独特叙事设计指涉作者凸显女性声音,再现被隐匿的女性写作历史伦理意图。邝丽莎以吴家三妇写作故事追溯明清时期女性写作现象,以小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牡丹绮情》 伦理身份 斯芬克斯因子 叙事伦理
下载PDF
论《群山回唱》中男性形象斯芬克斯因子的失衡及其伦理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曲涛 徐璐洋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5期62-68,共7页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以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所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与其关联的家庭纽带中各个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三个阿富汗男性...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以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所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与其关联的家庭纽带中各个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三个阿富汗男性人物斯芬克斯因子失衡的原因,以此来诠释他们如何摆脱各自所面临的抛弃亲人的道德困境,重建亲人间相互关爱的家庭伦理意识,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赛尼 《群山回唱》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浅析《大地》中主要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亚丽 朱芳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57,68,共5页
赛珍珠是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美国作家,其作品多以中国为背景,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代表作《大地》主要讲述农民王龙由贫变富的故事,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从创作主体、主题及人物形象开展相关研究。文章从文学伦理学角度... 赛珍珠是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美国作家,其作品多以中国为背景,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代表作《大地》主要讲述农民王龙由贫变富的故事,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从创作主体、主题及人物形象开展相关研究。文章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将小说置于创作历史环境加以解读,赋予小说全新理解。通过分析《大地》中主要人物王龙叔父及堂弟、王龙、梨花在人性因子或兽性因子主导下的伦理选择,剖析人物理性意志与非理性意志的伦理冲突,探讨斯芬克斯因子三种不同组合形式,从而凸显作品伦理教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伦理意旨析评
7
作者 邹惠玲 李渊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阿尔比 《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选择
下载PDF
圣者也成魔——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下《西游·降魔篇》中的人魔佛转化
8
作者 成芳霞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历来作为正义与自由化身的孙悟空在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却以邪恶极丑的形象出现,令观众感到新奇而又疑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解析作品中人物从人或神沦为妖魔、再从魔转化为佛的变化,认为是斯芬克斯因子不... 历来作为正义与自由化身的孙悟空在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却以邪恶极丑的形象出现,令观众感到新奇而又疑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解析作品中人物从人或神沦为妖魔、再从魔转化为佛的变化,认为是斯芬克斯因子不同组合和变化的结果。在兽性因子的支配下,圣者也可能转化为妖魔。儿歌简单的语言传递至善,征服邪恶。去除魔性,回归本真与理性是走向完美并最终成佛的必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 兽性因子 理性
下载PDF
有岛武郎《该隐的后裔》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9
作者 高红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9-41,共3页
《该隐的后裔》发表于1917年(大正6年)7月的《新小说》上,是有岛武郎的成名作。本文旨在文学伦理学理论的框架下,以《该隐的后裔》中的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在伦理选择中所体现斯芬克斯因子做一个系统的... 《该隐的后裔》发表于1917年(大正6年)7月的《新小说》上,是有岛武郎的成名作。本文旨在文学伦理学理论的框架下,以《该隐的后裔》中的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在伦理选择中所体现斯芬克斯因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概括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下载PDF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10
作者 朱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近几年颇有建树,尤其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凝练了人性善恶论,将伦理看作定义人性的本质特征,将文学理解为特定时期伦理的艺术表达形式,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其它批评术语的适用域尚缺少足够的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近几年颇有建树,尤其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凝练了人性善恶论,将伦理看作定义人性的本质特征,将文学理解为特定时期伦理的艺术表达形式,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其它批评术语的适用域尚缺少足够的研究。《老人与海》是国内文学伦理学研究领域的高频引用文本,通过代入斯芬克斯因子等伦理批评术语进行经典重读,发现伦理学术语的有效性和文本语境有密切关系,甚至存在自我兽化的反伦理结构,这是当下多数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概念还需要更明确的逻辑推演以及多维度的批评阈值推敲,这样才会使伦理批评体系根深叶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越位 丛林法则
下载PDF
《我的孩子们》中瓦西卡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11
作者 李君 杨广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9期121-123,共3页
《我的孩子们》是当代俄罗斯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现了1920-1930年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德裔人的生活变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主人公瓦西卡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促使他在不同阶段... 《我的孩子们》是当代俄罗斯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现了1920-1930年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德裔人的生活变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主人公瓦西卡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促使他在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伦理选择,从而展现出不同的个体形象。虽然瓦西卡的童年遭遇了各种不幸与苦难,但家庭的温暖成功地唤醒了瓦西卡身上的人性因子,并遏制兽性因子而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促使瓦西卡伦理意识的全面觉醒,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孩子们 瓦西卡 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 兽性因子
下载PDF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诗棋 张志宏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3-46,54,共5页
扬·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刻画了极端条件下派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过程,其中派的斯芬克斯因子表现出显著的灵肉背离的特征,而派的兽性因子被刻画成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它在救生艇的出现、与派的... 扬·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刻画了极端条件下派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过程,其中派的斯芬克斯因子表现出显著的灵肉背离的特征,而派的兽性因子被刻画成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它在救生艇的出现、与派的对峙、被派驯服以及最终隐藏于山林的过程暗示了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与理性意志的斗争过程。斯芬克斯因子实为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应用于当代优秀小说的批评扩展了该理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芬克斯因子 理性意志 非理性意志 自由意志
下载PDF
浅析《坚果壳》中主要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坚果壳》(2016)是麦克尤恩较新的代表作,讲述了胎儿叙述视角下一则关乎伦理道德的谋杀故事。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坚果壳》中主要人物克劳德及特鲁迪、约翰在人性因子或兽性因子主导下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剖析人... 《坚果壳》(2016)是麦克尤恩较新的代表作,讲述了胎儿叙述视角下一则关乎伦理道德的谋杀故事。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坚果壳》中主要人物克劳德及特鲁迪、约翰在人性因子或兽性因子主导下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剖析人物理性意志与非理性意志的冲突,探讨斯芬克斯因子三种不同组合,从而凸显其道德价值及教诲意义,进而引发现代人对伦理混乱及人性迷失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壳》 麦克尤恩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斯芬克斯因子的理想平衡——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看不见的人》
14
作者 谌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3期47-48,共2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的小说《看不见的人》,由于...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的小说《看不见的人》,由于其与其他黑人作家叙述方式的不同,越来越受各国文学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给《看不见的人》一种全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斯芬克斯因子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艾里森
下载PDF
《追风筝的人》中父亲形象的斯芬克斯因子分析
15
作者 赵岩 黄娜娜 《快乐阅读》 2021年第16期18-19,共2页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131周,并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最佳畅销书,引起了国内外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以细腻的文...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131周,并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最佳畅销书,引起了国内外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描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关于亲情、友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对阿富汗的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反思。国内外专家对该作品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阿米尔的人物形象、宗教、文化、种族等主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界 阿米尔 父亲形象 斯芬克斯因子 卡勒德·胡赛尼 畅销书排行榜 《追风筝的人》 种族问题
下载PDF
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视域下解读《飞逸》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茜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0年第4期20-23,共4页
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飞逸》展现了对白人满怀恨意的印第安少年在种族问题上所面临的伦理选择。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来看,主人公“青春痘”因深受对白人仇恨的折磨,选择听任身上兽性因子的摆布而开枪杀人,但... 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飞逸》展现了对白人满怀恨意的印第安少年在种族问题上所面临的伦理选择。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来看,主人公“青春痘”因深受对白人仇恨的折磨,选择听任身上兽性因子的摆布而开枪杀人,但在时空之旅中,依靠人性因子的力量明白了听任兽性因子而选择暴力只会在种族间带来可怕的灾难,最终决定放下仇恨,与白人融合。阿莱克西以文学想象力寻找解决种族问题的途径,提出只有依靠人性因子的理性意志进行沟通与融合才是解决之道,试图引起社会对理性与和平解决种族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逸》 斯芬克斯因子 文学伦理学 谢尔曼·阿莱克西 种族融合
下载PDF
伊斯特伍德《骡子》的斯芬克斯因子探析
17
作者 王保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124,共3页
在当代好莱坞电影普遍以商业娱乐性、视觉奇观性迎合观众之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却以较强的伦理性和思想深度著称,其新作《骡子》亦是如此。影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片中主人公厄尔的遭际并不曲折,但其自身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 在当代好莱坞电影普遍以商业娱乐性、视觉奇观性迎合观众之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却以较强的伦理性和思想深度著称,其新作《骡子》亦是如此。影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片中主人公厄尔的遭际并不曲折,但其自身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抗衡过程,美国社会伦理秩序失衡,对人理性、意志及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已得到精彩的呈现。由聂珍钊所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批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骡子》进行伦理维度上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批评
下载PDF
王熙凤的伦理天平——论王熙凤的斯芬克斯因子
18
作者 吴蓓蓓 《戏剧之家》 2019年第6期209-210,共2页
王熙凤,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人物,不少的红学研究者都有所谓的"凤姐情结",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王熙凤进行的只是抽象或者主观的道德评价,却鲜有学者从伦理的角度去研究。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回... 王熙凤,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人物,不少的红学研究者都有所谓的"凤姐情结",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王熙凤进行的只是抽象或者主观的道德评价,却鲜有学者从伦理的角度去研究。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回归王熙凤所处的"末世"伦理环境,分析王熙凤在处理"贾琏偷娶尤二姨"这一事件上的伦理选择,探究王熙凤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博弈,阐明王熙凤伦理天平失衡的悲剧以及这个角色的伦理教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熙凤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理智与情感》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19
作者 钟检妹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6期16-18,共3页
“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术语。“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两种因子不同的组合排列使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斯芬克斯因子”为切入点,对《理智与情... “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术语。“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两种因子不同的组合排列使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斯芬克斯因子”为切入点,对《理智与情感》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进行剖析,解读她们身上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冲突与制衡,从而让读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反思小说人物的命运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 兽性因子 《理智与情感》
下载PDF
布宁小说中斯芬克斯因子的表现形态
20
作者 赵燕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俄罗斯作家布宁的众多小说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集中展现了他对伦理选择与生存意义的关切。布宁小说描绘了斯芬克斯因子的博弈与制衡,揭示了博弈过程的动态交互、此消彼长以及互为因果的逻辑运行机制,彰显出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在伦理选... 俄罗斯作家布宁的众多小说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集中展现了他对伦理选择与生存意义的关切。布宁小说描绘了斯芬克斯因子的博弈与制衡,揭示了博弈过程的动态交互、此消彼长以及互为因果的逻辑运行机制,彰显出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在伦理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作家借助类浮士德情结的描写展现情感欲望冲突,通过人物对爱情与死亡的选择呈现兽性因子的越界,借助审判救赎与伦理教诲昭示人性因子的复归。由此,布宁小说中斯芬克斯因子的表现形态具有流动性、悖论性和悲剧性特征,布宁对情感欲望与伦理道德的审视凸现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伦理教诲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表现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