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界、过渡与回游——新世纪台湾电影新世代创作的三组动作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炫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并非是一个均质的整体,亦无统一的风格形式创作,因此台湾电影新世代的青年影人正坐落在既清晰可辨、却又难以识别的历史坐标之上。对于"新世纪台湾电影"的定义乍看简单,实则复杂,充满暧昧性,因为新世纪...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并非是一个均质的整体,亦无统一的风格形式创作,因此台湾电影新世代的青年影人正坐落在既清晰可辨、却又难以识别的历史坐标之上。对于"新世纪台湾电影"的定义乍看简单,实则复杂,充满暧昧性,因为新世纪的台湾电影创作者,除了包含台湾新电影导演,还包括继承之的遗绪及新电影导演的子弟兵,以及可能接受台湾新电影熏陶而长大的青年导演、新锐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新世纪里并呈于世。再者,新电影老将们的电影创作风格并非完全凝滞不进,在呈显作者电影的风格脉络轴线上,新世纪里观众仍可觉察他们对影音实验的激情。他们似完全迥异,却又秉承共通的发展趋势,扩大新世纪台湾电影创作的创作视野。本文试以新世纪台湾影史的几大重要转折为轴线,诸如加入WTO、《海角七号》大红、ECFA签订与生效,由外围事件切入内延的新世代导演创作嬗变或主题的过渡,十余年间跨国合制和类型片成型、小屏幕与大银幕的人才跨界、新电影以降的人文电影传承……得出结论:只有我们不以纠结而挣扎、苟延残喘来定义电影工业崩盘下的台湾影人,改以察见其中隐隐可见的能动性方略,才能准确定位新世代影人专属的创作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台湾电影 后新电影 台湾电影复兴 台湾电影新世代 后海角 ECFA 世代
原文传递
政权更迭情势下台湾电影中的国族认同研究
2
作者 周玉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1,共4页
在新世纪后的台湾,其多样的文艺方式反映着社会影响下民众心理的阶段性变化。电影作为艺术手段已经逐渐渗透进入权力制约下的社会精神面貌,流动在表象之下的是民众内心对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演变的深层感悟。本文将台湾... 在新世纪后的台湾,其多样的文艺方式反映着社会影响下民众心理的阶段性变化。电影作为艺术手段已经逐渐渗透进入权力制约下的社会精神面貌,流动在表象之下的是民众内心对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演变的深层感悟。本文将台湾社会与政治层面发展的三个重大阶段与台湾主流电影发展相结合,以台湾电影中体现出的国族意识作为探究切入点,探讨新世纪台湾电影中的国族认同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台湾电影 政党轮替 国族认同 “在地”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