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论纲 被引量:1
1
作者 穆随心 黄晶晶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建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业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政策及社会法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亟需厘清其法理基础,其中工伤保险制度的性质定位是“总开关”。通过“源流考镜”,工伤保险制度缘起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变革,该变革下强化的个... 建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业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政策及社会法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亟需厘清其法理基础,其中工伤保险制度的性质定位是“总开关”。通过“源流考镜”,工伤保险制度缘起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变革,该变革下强化的个别雇主(损害填补)责任需要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等实现工伤风险分担的初步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对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等的探索也形成了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技术储备”。彻底的风险分担社会化只能是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基于公法力量的介入,工伤保险制度得以初步形成,且单个雇主责任的保险化样变使其最初呈现出劳动法属性。随着“以超越于总资本之上的国家担负起防止、补偿(工伤)的最终责任”理念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超越劳动法属性而正确回归其社会保障法的本质规定性:保障所有可能遭受工作(职业)伤害风险的职业群体。体认到这一点,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自觉,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得以自然而然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工伤保险制度 法理基础 社会保障法面相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配送骑手和快递员群体的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青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57-74,共18页
在“社会结构-个体行动”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对全国1600多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行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调查。以即时配送骑手和快递员群体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其社会保险参保水平尤其是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相... 在“社会结构-个体行动”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对全国1600多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行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调查。以即时配送骑手和快递员群体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其社会保险参保水平尤其是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相对较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法律关系等制度性特征直接决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总体参保程度及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险种选择。个体年龄、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等特征及其与制度特征的交互,对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结合与新业态从业人员、地方政府部门的深度访谈,从制度结构嵌入个体理性决策的角度对新业态从业者的参保行为做出进一步阐释,最后提出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社会保险 制度结构 参保选择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成本收益与收入再分配效应——基于共同富裕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益 陆颖 +1 位作者 李殊琦 吴万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于个人和社会角度,意在探讨哪种参保选择能同时满足个人的“成本收益”效应最大化和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化,以达到推进共同富裕的效果。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CLDS),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发现:新业态从业人员基... 基于个人和社会角度,意在探讨哪种参保选择能同时满足个人的“成本收益”效应最大化和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化,以达到推进共同富裕的效果。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CLDS),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发现:新业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可使养老金成本收益比增加,使养老金基尼系数减小;养老金成本收益比随城职保参保率提高而增大,基尼系数随城职保参保率提高而减小;提升城职保参保率与增加缴费指数相结合的政策可以发挥更大的成本收益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应加快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城职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养老保险 成本收益比 收入再分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基于PMC指数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建国 韩苗苗 张宇涵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需充分且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能够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政策制定前端视角,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的41项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政策文本挖掘和PMC指数模型相结合...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需充分且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能够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政策制定前端视角,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的41项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政策文本挖掘和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2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文本处于“整体良好”水平;在评估的12项政策中,仅有1项优秀政策,其余7项良好政策和4项可接受政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化空间;部分政策预测性和反馈机制不足,政策内容覆盖不全面,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据此,建议重视政策的前瞻性和反馈性,增加社会救助、部门协同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内容,促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精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社会保障 PMC指数模型 政策文本分析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冬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7期168-169,共2页
近年来,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的产生与蓬勃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带动大量新业态就业创业岗位。新业态的激活在成为点燃全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同时,也暴露出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保覆盖率低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 近年来,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的产生与蓬勃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带动大量新业态就业创业岗位。新业态的激活在成为点燃全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同时,也暴露出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保覆盖率低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新业态劳动者存在明显的参保缺口。从需求端来看,新业态从业者参保意愿普遍不高;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社保覆盖方式不适应新业态从业人员就业灵活化、平台化特征。由于新就业形态存在用工方式复杂、劳动关系模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与之适应等制约,大多数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这就导致新业态从业人员在社会保险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社会保险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养老风险防范路径研究
6
作者 马红鸽 李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的,在防范社会风险中担当重要职责。但也应该看到,风险社会重大考验时暴露出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欠缺的问题:以工资为对象的费税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新型就业形态的特殊性。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的,在防范社会风险中担当重要职责。但也应该看到,风险社会重大考验时暴露出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欠缺的问题:以工资为对象的费税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新型就业形态的特殊性。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防范“银发浪潮”冲击而来的养老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全面把握现阶段养老风险的迫切性与复杂性,构建风险理论分析框架,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要特别关注的对象——新业态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群体的养老可持续问题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应降低新业态从业人员面临风险,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多重风险分担的养老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养老风险 多层次 数字经济
下载PDF
共享经济模式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
7
作者 殷晓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8期53-57,共5页
共享经济模式下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激增,然而这部分群体的职业伤害却未获得有效救济。为此,针对目前试点城市已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的共性问题,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参保范围、方式与认定条件、待遇水平等展开设计,以实现共享... 共享经济模式下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激增,然而这部分群体的职业伤害却未获得有效救济。为此,针对目前试点城市已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的共性问题,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参保范围、方式与认定条件、待遇水平等展开设计,以实现共享经济模式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全面构建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保障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以众包网约配送员为例 被引量:47
8
作者 娄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9,共10页
数字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着职业伤害风险,但是他们与平台企业的关系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这个群体因此也难以被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建立在稳定的劳动关系基础上,该制度的无过错补偿、单位单方面... 数字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着职业伤害风险,但是他们与平台企业的关系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这个群体因此也难以被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建立在稳定的劳动关系基础上,该制度的无过错补偿、单位单方面缴费、预防康复与补偿相结合三项原则的法理基础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格从属性,社会化经办原则的法理基础是私权的社会化实现。以职业安全风险高的众包网约配送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个群体与平台之间不存在人格从属性,但是具备社会化的同行业风险共担因素,应当以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解决医疗待遇问题,再通过社会自治机制解决其他待遇。劳动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建立在雇主指挥权的基础上,因此与职业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的第三者责任也应当由平台企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保障 工伤保险 从属性 第三者责任
下载PDF
融入与共享: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实现路径 被引量:46
9
作者 席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1,共9页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成为了劳动就业领域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使得新业态从业人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职业替代风险与职业伤害风险、疾病风险与...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成为了劳动就业领域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使得新业态从业人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职业替代风险与职业伤害风险、疾病风险与养老风险。相应地,这种灵活化、弹性化和松散化的就业形态与以雇主责任为基础、以月薪为基数的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错位",导致了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保困境。因此,需要通过融入性保障与共享型保障的制度设计,更好地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社会保险 融入性保障 共享型保障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白艳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9,共10页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对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业态从业人员集中于外卖配送、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由于新业态平台企业普遍采取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和灵活用工模式...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对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业态从业人员集中于外卖配送、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由于新业态平台企业普遍采取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和灵活用工模式,新业态从业人员与平台企业之间的雇佣关系呈现弱化状态,致使其很难进入与劳动关系紧密捆绑的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将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制度构建的前提应该是明确平台企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之间存在新型雇佣关系,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设计应以“职业伤害风险防控—强制性伤害保险配置—保险服务—审慎监管”为内在逻辑主线,通过多主体参与互动,构建多维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归责研究——基于汉德公式分析框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飞跃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3期81-97,共17页
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当前现实的迫切需要,其核心问题是解决职业伤害如何归责以及责任大小的确立。职业伤害本质是雇佣关系条件下劳动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雇佣关系判断依据是劳动者是否出让劳动力使用权,从业... 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当前现实的迫切需要,其核心问题是解决职业伤害如何归责以及责任大小的确立。职业伤害本质是雇佣关系条件下劳动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雇佣关系判断依据是劳动者是否出让劳动力使用权,从业人员依据与平台是否存在雇佣关系区分为被雇佣者与独立生产者,独立生产者伤害风险自负。依据汉德公式(B<PL),存在雇佣关系的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如何归责取决于双方预防成本与损害后果的大小比较。调查某外卖平台上海浦东某站点用工现状、骑手管理措施、职业伤害致因、预防手段,比较平台与骑手预防成本和损害后果,结论为平台预防成本总体低于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归责平台,但从业人员履行必要预防义务的成本低于损害后果,承担部分共同责任。研究为现行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设计提供了一个值得争鸣的理论视角,可以丰富现有工伤保险归责与补偿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 汉德公式 预防成本
下载PDF
经济损失视角下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预防的重要性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阳煜 刘辉霞 彭静志 《中国市场》 2020年第20期163-163,166,共2页
随着新业态的发展,新业态从业人员已成为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新业态从业人员居高不下的工伤事故发生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经济损失较之传统稳定就业者甚是巨大,而新业态从业人员目前又无法纳入工伤保险的... 随着新业态的发展,新业态从业人员已成为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新业态从业人员居高不下的工伤事故发生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经济损失较之传统稳定就业者甚是巨大,而新业态从业人员目前又无法纳入工伤保险的制度保障范畴。文章建议尽快把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预防提上议事日程,以弥补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损失 新业态从业人员 工伤预防重要性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薛惠元 舒怡 《决策与信息》 2019年第8期49-55,共7页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已成为当前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新业态从业人员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和参保意识不足,传统的“单位制”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与之相适应。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参加养老保险时,存在参...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已成为当前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新业态从业人员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和参保意识不足,传统的“单位制”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与之相适应。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参加养老保险时,存在参保率低、断保现象普遍且转移续接困难、个人缴费比例过高等问题。要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社保”探索建立适应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意识;激发就业市场主体中大数据驱动的平台型组织的参保积极性;加快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 商业养老保险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难点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4
14
作者 张军 《中国医疗保险》 2017年第6期57-59,共3页
新业态从业人员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就业形态,也是国家倡导的一种就业形式,对于这一类职业人群,应当给予工伤保障的制度安排,以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权益。但现阶段,不宜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中,建议在工伤保险制度... 新业态从业人员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就业形态,也是国家倡导的一种就业形式,对于这一类职业人群,应当给予工伤保障的制度安排,以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权益。但现阶段,不宜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中,建议在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下,建立重大职业伤害保险,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伤残和工亡的保障问题。这样做,可使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有制度性安排,保障其工伤保障权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费率,减轻其缴费负担;可以规避灵活就业人员工伤认定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工伤保险
下载PDF
零工经济视角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路径探析——以外卖配送人员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桂华 边畅 《时代经贸》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随着“新业态”零工经济的兴起,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外卖配送人员队伍日益庞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外卖配送人员的重要作用凸显,成为“风雪中最美的逆行者”,同时外卖配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即以外... 随着“新业态”零工经济的兴起,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外卖配送人员队伍日益庞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外卖配送人员的重要作用凸显,成为“风雪中最美的逆行者”,同时外卖配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即以外卖配送人员为例,通过对这一群体进行抽样调查,揭示其职业伤害保障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经济 新业态从业人员 外卖配送人员 职业伤害保障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梦 李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6-34,共9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因此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成为重要一步。根据新业态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因此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成为重要一步。根据新业态行业就业现状,梳理总结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现有模式,分析各模式实施的效果,发现在建立健全该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为更好地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还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层级,各级主体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紧密结合,进一步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保障 试点政策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海舰 赵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8,共14页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群”的蓬勃发展使员工从强单位从属性向弱单位从属性转变、用工模式从固定制向灵活制转变。单位从属和用工模式的变化,颠覆了传统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使得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由“单位化”向“社会化”...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群”的蓬勃发展使员工从强单位从属性向弱单位从属性转变、用工模式从固定制向灵活制转变。单位从属和用工模式的变化,颠覆了传统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使得企业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由“单位化”向“社会化”转变。当前“单位化”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面临劳动报酬保障制度缺失、算法偏见和算法霸权频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缺失、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缺失、第三方侵权责任主体不明、劳动权益保障主体责任缺失六大困境。建立“社会化”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劳动基准账户、科学规范算法规则、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明确平台企业组织过错责任、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以此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平台企业 新业态从业人员 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下载PDF
共享经济下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霞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日益庞大,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工权益如何维护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在劳工权益保护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关系不明确、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日益庞大,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工权益如何维护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在劳工权益保护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关系不明确、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用工平台缺乏社会责任、从业人员个人缺乏维权意识与申诉渠道等问题,维护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工权益仍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多方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新业态从业人员 劳工权益 劳动关系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难点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原珊珊 《区域治理》 2020年第36期278-279,282,共3页
新业态从业人员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就业形态,也是国家大力推崇的一种就业形式,对于该种类型职业的人群,需要给予工伤保障制度安排,实现对该种类型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但是现阶段,我国针对新业... 新业态从业人员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就业形态,也是国家大力推崇的一种就业形式,对于该种类型职业的人群,需要给予工伤保障制度安排,实现对该种类型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但是现阶段,我国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安排严重缺位,因此建议在工伤保险制度的框架下建立重大职业伤害保险,从而解决此类就业人员的伤残和工亡保障问题。工伤保险制度的落实和履行,能够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开展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意外提供有效保障。另外,还能够规避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认定困难,认定步骤烦琐以及用人单位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推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工伤保险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国海 《西部财会》 2021年第10期68-70,共3页
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在平台经济的推动下日益增加,该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缺失问题也开始凸显。阐述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内涵和就业方式平台化、劳动关系模糊化等特点,分析他们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时存在参保制度不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 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在平台经济的推动下日益增加,该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缺失问题也开始凸显。阐述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内涵和就业方式平台化、劳动关系模糊化等特点,分析他们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时存在参保制度不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困难、经办机构对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平台、提高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等对策和途径,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以完成养老保险覆盖全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社会养老保险 参保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