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十七年”宣传画的探索与问题
1
作者 陈华辉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75,共2页
宣传画能够对中心运动及社会现象予以及时地反映,并具有艺术的表现能力。新中国“十七年”的宣传画在民族化探索以及人物塑造、标题与内容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的同时也萌生不少问题。当时的一些讨论和经验总结,对于当下宣传画或公... 宣传画能够对中心运动及社会现象予以及时地反映,并具有艺术的表现能力。新中国“十七年”的宣传画在民族化探索以及人物塑造、标题与内容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的同时也萌生不少问题。当时的一些讨论和经验总结,对于当下宣传画或公益海报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十七年”宣传画 民族化 标题
原文传递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的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与出版
3
作者 朱嘉春 秦茂盛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2,共9页
新中国“十七年”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译本不仅丰富了当时国内的儿童图书市场,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儿童教育的有力工具。由于受到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该时期我国的儿童文学译介以对苏联作品的译介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译介的主要目... 新中国“十七年”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译本不仅丰富了当时国内的儿童图书市场,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儿童教育的有力工具。由于受到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该时期我国的儿童文学译介以对苏联作品的译介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译介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新中国儿童的教育和培养,而以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代表的国营专业出版机构是译本成功走向市场的重要保障。以书目定量统计和个案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十七年”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译介与出版情况进行整体考察可知,在通过翻译引进外国儿童文学的过程中,译者、编辑和出版商应充分考虑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主流儿童观和教育政策等影响因素,共同打造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满足读者期待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翻译出版 中国“十七年” 《木偶奇遇记》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图像叙事研究
4
作者 张爱坤 《艺术生活》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作为电影作品的宣传附属,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生产遵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情节化的视觉元素安排和民族化的视觉符号呈现,形成了一套较为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这种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刚刚... 作为电影作品的宣传附属,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生产遵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情节化的视觉元素安排和民族化的视觉符号呈现,形成了一套较为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这种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政治诉求,也体现了“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建设”的时代主题。以“典型化”“情节化”和“符号化”为显著特征,电影宣传画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提炼与重组,将影像文本重新编码为政治宣传画属性的图像,是政治化美学原则的视觉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电影宣传 图像叙事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研究
5
作者 李启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新中国“十七年”是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的高峰期,他创作的19首艺术歌曲涵盖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原创性艺术歌曲、由民歌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三个类别。这些歌曲实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中国... 新中国“十七年”是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的高峰期,他创作的19首艺术歌曲涵盖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原创性艺术歌曲、由民歌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三个类别。这些歌曲实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中国艺术歌曲体裁和创作技法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善德 中国“十七年” 艺术歌曲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美术展览中人民新形象的呈现与传播
6
作者 文苑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77-82,共6页
新中国十七年美术展览不仅是美术交流、传播的平台,而且是中国人民新形象的展示窗口。专业美展表现了专业美术工作者塑造人民新形象的探索,工农兵美展表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形象的建构,赴海外交流展则将中国人民的新形象播布四海。这些美... 新中国十七年美术展览不仅是美术交流、传播的平台,而且是中国人民新形象的展示窗口。专业美展表现了专业美术工作者塑造人民新形象的探索,工农兵美展表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形象的建构,赴海外交流展则将中国人民的新形象播布四海。这些美术展览呈现与传播了人民新形象,以视觉化的方式印证并强化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及身份认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美术展览 人民形象
下载PDF
新年画运动与新中国十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7
作者 顾琪 孙旭红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6-105,共10页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新年画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年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气氛热烈、主题鲜明、雅俗共赏、便于传播,这些特征很好地契合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主流意识...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新年画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年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气氛热烈、主题鲜明、雅俗共赏、便于传播,这些特征很好地契合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新年画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新年画工作者运用因地制宜、贴近实际、情感共鸣、图式多样等策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
下载PDF
探讨新中国十七年版画的题材类型
8
作者 马娟 张华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从 1949 年到 1966 年,十七年期间版画艺术题材类型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视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版画作品的视觉分析,对十七年版画题材进行分类,探讨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作品的题材类... 新中国成立后,从 1949 年到 1966 年,十七年期间版画艺术题材类型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视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版画作品的视觉分析,对十七年版画题材进行分类,探讨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作品的题材类型,进行总结、概括,具体、全面了解十七年版画题材的现实状况和整体面貌,以期达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效果,显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版画题材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题材类型
下载PDF
回应与引领:《美术》期刊与新中国十七年美术
9
作者 王洪斌 《艺术生活》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美术》杂志自1950年创刊以来,肩负着传播与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引导美术创作方向、展现美术创作成果、推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的任务与使命。《美术》杂志不仅承载着新中国美术历史的丰富信息、主流线索与典型案例,同时... 《美术》杂志自1950年创刊以来,肩负着传播与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引导美术创作方向、展现美术创作成果、推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的任务与使命。《美术》杂志不仅承载着新中国美术历史的丰富信息、主流线索与典型案例,同时也记录着新中国美术发展全景,积极参与了国家美术形象的塑造。刊登在《美术》中的文章,是现代美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新中国美术的宝贵资料。本文以《美术》期刊文献为切入点,梳理《美术》杂志是如何回应、记录新中国十七年美术发展,进而影响、推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中国十七 文艺方针
下载PDF
人民形象的呈现及象征意义--以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美术中的人民形象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8,I0009,共6页
作为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美术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人民形象从或微观或宏观的角度彰显出时代风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新中国美术家们通过对画面构成形式的调整与改造,实现人民形象在艺术表现、功能价值和精神意... 作为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美术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人民形象从或微观或宏观的角度彰显出时代风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新中国美术家们通过对画面构成形式的调整与改造,实现人民形象在艺术表现、功能价值和精神意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使人民形象成为统合主人地位、实现现代化和幸福生活的象征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形象 中国 十七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期刊封面中的木刻版画探析——以1949年——1966年部分期刊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大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2,共6页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版画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出版的一些杂志封面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发现这些杂志封面装饰包含有众多艺术形式,其中木刻版画所占比例较大。新中国成立后,版画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版画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出版的一些杂志封面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发现这些杂志封面装饰包含有众多艺术形式,其中木刻版画所占比例较大。新中国成立后,版画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使其在期刊封面中的应用相当普遍,由此归纳出版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性特征、抒情性表达,以及对现代版画形式语言成果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十七 期刊封面 木刻版 形式语言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国画家王仙圃的身份及创作转型——兼谈黑龙江地区的“中国画改造”(上)
12
作者 齐克达 于冠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以东北哈尔滨著名国画家王仙圃先生,在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创作经历与绘画作品为研究线索,通过对其艺术经历与艺术创作转型的考察分析,试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有着传统中国画学养背景并耕耘在边疆省份的地方画家,在中国画“改造... 本文以东北哈尔滨著名国画家王仙圃先生,在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创作经历与绘画作品为研究线索,通过对其艺术经历与艺术创作转型的考察分析,试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有着传统中国画学养背景并耕耘在边疆省份的地方画家,在中国画“改造”的时代语境下,对其时主流文化推行的艺术理念的接受程度、回馈方式及呈现面貌,并以此来印证绘画作品与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的相互关系,进而深刻分析研究新中国“十七年”时期黑龙江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情境,为这段逝去不远的历史瞬间,提供一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和史实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年”时期 黑龙江地区 中国改造 写生 创作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国画家王仙圃的身份及创作转型——兼谈黑龙江地区的“中国画改造”(下)
13
作者 齐克达 于冠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本文以东北哈尔滨著名国画家王仙圃先生,在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创作经历与绘画作品为研究线索,通过对其艺术经历与艺术创作转型的考察分析,试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有着传统中国画学养背景并耕耘在边疆省份的地方画家,在中国画“改造... 本文以东北哈尔滨著名国画家王仙圃先生,在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创作经历与绘画作品为研究线索,通过对其艺术经历与艺术创作转型的考察分析,试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有着传统中国画学养背景并耕耘在边疆省份的地方画家,在中国画“改造”的时代语境下,对其时主流文化推行的艺术理念的接受程度、回馈方式及呈现面貌,并以此来印证绘画作品与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的相互关系,进而深刻分析研究新中国“十七年”时期黑龙江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情境,为这段逝去不远的历史瞬间,提供一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和史实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年”时期 黑龙江地区 中国改造 写生 创作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连环画艺术发展及当代启示
14
作者 索奕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围绕新中国成立十七年连环画艺术发展,探讨国家各类文化改造和教育活动,提出连环画艺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从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强调"两结合"美学特征;秉承"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重视专... 围绕新中国成立十七年连环画艺术发展,探讨国家各类文化改造和教育活动,提出连环画艺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从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强调"两结合"美学特征;秉承"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重视专业化的编创队伍建设;重视出版社的调整改造,高度重视文学脚本的作用。研究启示在于:强调说教功能的连环画作品适用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连环画创作应立足中华民族艺术传统;承上启下的"连环画生态"必须重视新老创作队伍建设;发展连环画必须深入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十七 连环艺术 发展 启示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日用消费品设计实践与转型
15
作者 易建芳 肖艳会 许立洁 《艺术生活》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文章以新中国十七年日用消费品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厘清这一时期推动日用消费品设计转型的社会机制。日用消费品设计的现代性诉求体现在出口创汇背景下,以及手工艺合作运动和现代科技工业十分落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运动。在新中国十七年... 文章以新中国十七年日用消费品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厘清这一时期推动日用消费品设计转型的社会机制。日用消费品设计的现代性诉求体现在出口创汇背景下,以及手工艺合作运动和现代科技工业十分落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运动。在新中国十七年间,日用消费品设计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为其解决了生活问题。同时在国家意志对设计服务问题的不断强调中开始了设计转型,1949至1966年间的民生设计是探讨新中国设计历史开端的重要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民生设计 日用消费品 设计转型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风景版画的抒情性探索
16
作者 陈金秋 黄作林 《丝网印刷》 2022年第15期56-58,共3页
论述新中国十七年风景版画发展进程中的抒情表达,启发理解新中国建立之初风景版画的歌颂基调,并对其在新中国十七年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进行阐释。
关键词 中国十七 风景版 抒情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立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4,共5页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婚姻观念的主流。这一时期人们择偶更注重政治思想一致,追求互相爱慕与情投意合,逐步改变了以金钱、相貌取人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同时,倡导晚婚、尊重和保护军婚等观念逐渐形成,离婚、再婚成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 婚姻观念 嬗变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现代性及其冲突 被引量:3
18
作者 祝晓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6,共5页
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和社会存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对"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性"产生了极度的压力,导致了主题的时代变化。在"十七年&q... 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和社会存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对"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性"产生了极度的压力,导致了主题的时代变化。在"十七年"电影中,来自社会现实层面的"冲突"及其解决,不同于经典意义的"悲剧",而是正剧代替了悲剧,以一种"非冲突"或"反冲突"的方式来表现冲突,成就了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一次联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七年”电影 现代性 冲突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之我见 被引量:4
19
作者 饶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12,共2页
“十七年电影”从创作到研究,从发行到放映,构建了完整的电影体系,它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甚至是对几代中国人的影响,都使得它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关键词 中国 十七电影 电影艺术
下载PDF
文学政治关系考论——评方长安著《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小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161,共2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颇为深入的研究。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发生、思潮流变、重要作家作品等方面的研究专著不少,但很少有人从中外文学动态关系角度论述新中国“十七年文学”,更没有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颇为深入的研究。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发生、思潮流变、重要作家作品等方面的研究专著不少,但很少有人从中外文学动态关系角度论述新中国“十七年文学”,更没有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的论著。2009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的论著《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文学关系研究 中国 政治关系 民族 冷战 长安 “十七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