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庆熊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197,共11页
罗蒂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相当复杂。罗蒂通过批判欧洲近代哲学的“表象论”的认识论路线和早期分析哲学的“图像论”语言观而得出某些类似于后现代主义的结论。从这一角度看,罗蒂与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一样都致力于解构形而上... 罗蒂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相当复杂。罗蒂通过批判欧洲近代哲学的“表象论”的认识论路线和早期分析哲学的“图像论”语言观而得出某些类似于后现代主义的结论。从这一角度看,罗蒂与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一样都致力于解构形而上学。然而,罗蒂的实用主义立场又导致他在文化观等方面与法国后现代主义者分道扬镳。罗蒂从实用的效果出发肯定现代性和世俗社会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并且他还为技术理性、人本主义和怀抱希望的浪漫主义精神正名,批评后现代主义一味解构和不提出任何致力于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至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究竟新在何处和有无问题,可将其与传统的实用主义论点和后现代主义的论点相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实用主义 后现代主义 技术理性 文化政治
下载PDF
新保守派后现代主义--从乔治·罗奇伯格的《和谐弦乐四重奏》研读他的《生存美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毅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美国当代作曲家乔治·罗奇伯格的创作生涯跨越了西方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阶段,其风格转变体现了当时西方主流音乐的倾向。文章通过对他的著述《生存美学》和代表作品《和谐弦乐四重奏》的研读,来阐释他"新保守派的后现代主... 美国当代作曲家乔治·罗奇伯格的创作生涯跨越了西方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阶段,其风格转变体现了当时西方主流音乐的倾向。文章通过对他的著述《生存美学》和代表作品《和谐弦乐四重奏》的研读,来阐释他"新保守派的后现代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缘由、矛盾-平衡理论基础以及音乐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罗奇伯格 生存美学 和谐弦乐四重奏 保守后现代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新保守主义与当代艺术发展策略
3
作者 刘琦 《阿坝师专学报》 199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本文通过对绘画艺术中水墨画与古典油画的当下语境研究,以及后现代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产生、发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条件等进行分析,从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了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与经济、历史、政治的不可分割的性,同时从国内国际的环境中阐... 本文通过对绘画艺术中水墨画与古典油画的当下语境研究,以及后现代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产生、发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条件等进行分析,从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了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与经济、历史、政治的不可分割的性,同时从国内国际的环境中阐明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对传统的把握与对时代精神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前卫主义 科技主义 水墨画 当代艺术 中国 绘画艺术 古典油画 发展
下载PDF
当代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分析:后现代主义,还是新制度主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继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有两大学术思潮:一个是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这两大学术思潮一个偏人文一个偏社科,而后现代主义提倡的人文情怀、浪漫色彩、小范围研究方法、不关注重大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有两大学术思潮:一个是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这两大学术思潮一个偏人文一个偏社科,而后现代主义提倡的人文情怀、浪漫色彩、小范围研究方法、不关注重大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对民族志科学性的反思等特点,使得人类学民族学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要想走出边缘成为显学,应向社会学取经,更多地吸取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养分,更多地对当今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社会学 后现代主义 制度主义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美学向度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增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8-41,共4页
"新写实"小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写实主义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二者在文化指向和美学趣味上都存在契合现象;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主要是平面化解构意识下的世俗体验与... "新写实"小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写实主义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二者在文化指向和美学趣味上都存在契合现象;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主要是平面化解构意识下的世俗体验与主体消解;艺术上采取原生态还原的零度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小说 后现代主义 美学向度
下载PDF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史观及其反思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1-208,216,共9页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在叙史的体例、思路、方法等方面开辟了文学史书写的新范式。它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秉持文化视野的文学观。文学内涵大大扩容,模糊了文学与文化的边界;第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去分化的理念;第三,主张文学...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在叙史的体例、思路、方法等方面开辟了文学史书写的新范式。它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秉持文化视野的文学观。文学内涵大大扩容,模糊了文学与文化的边界;第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去分化的理念;第三,主张文学史的建构观。第四,拆解总体性历史元叙事,强调历史横断面的小叙事;第五,重视文学接受的考察。辨析该书文学史观念的思想依据,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其知识背景与历史语境,并且对这种文学史观念进行必要的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史》 文化研究 建构 小叙事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怀旧的后现代主义——兼论“新维多利亚小说”再现历史的政治 被引量:4
7
作者 杜丽丽 范跃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针对学界"怀旧的后现代主义"的提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文化和理论界的"历史转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怀旧特征。进而论述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与立场。后现代主义者并非一味鼓吹&qu... 针对学界"怀旧的后现代主义"的提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文化和理论界的"历史转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怀旧特征。进而论述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与立场。后现代主义者并非一味鼓吹"历史虚无论",也不是单纯地为怀旧而怀旧。在借用历史和传统时,他们戏拟与反讽并存,历史的救赎意识与反思精神同在。最后以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历史叙事为理论模型,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再现历史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的后现代主义 维多利亚小说 戏拟和反讽 历史再现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彩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5-227,共3页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其教育思想在当时轰动一时。2001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角色转换,重新理解“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其中的教...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其教育思想在当时轰动一时。2001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角色转换,重新理解“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其中的教育理念与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改革 被引量:5
9
作者 龙喜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8期10-12,共3页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 ,知识观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批判、反思和超越。知识观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又是课程改...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 ,知识观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批判、反思和超越。知识观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知识观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学的结缘——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联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37,共5页
20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因子已经深深浸入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肌体,消解中心,拆解深度模式,对欲望化叙事的青睐等解构特征,不仅使当代文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更使作家思维空间的拓展和改变僵化的文化身份等都具有积极的建构... 20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因子已经深深浸入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肌体,消解中心,拆解深度模式,对欲望化叙事的青睐等解构特征,不仅使当代文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更使作家思维空间的拓展和改变僵化的文化身份等都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当然,在性欲表现上的渲染与夸张,在心理刻画上的粗鄙与世俗,以及发泄对社会与政治不满时所操持的那种玩世的调侃所带来的影响等,也消极地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写实小说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城市发展新途径——一种人文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振晓 都林 《城市学刊》 2016年第6期31-35,共5页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发展观主导下,中国城市化面临发展危机。城市的发展需要后现代主义中的"人文主义"观念的指引,并从人文城市、文脉继承、生态伦...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发展观主导下,中国城市化面临发展危机。城市的发展需要后现代主义中的"人文主义"观念的指引,并从人文城市、文脉继承、生态伦理、多元价值、城市美学五大方面开辟"人文主义"理念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城市发展 途径 人文主义 解读
下载PDF
“新”的与“寓新于旧”的──从格式塔看后现代主义和新理性主义建筑思潮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昊羽 《新建筑》 1995年第2期26-28,共3页
试图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和新理性主义这两种重要的建筑思潮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其创作实践和理论依据在视觉心理学层次上的概括、比较、分析,从视知觉的角度指出其各自的审美实质。
关键词 建筑思潮 格式塔 后现代主义 理性主义
下载PDF
新修辞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鞠玉梅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修辞学理论代表了修辞学的当代复兴,它的本质性理论前提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后现代主义理论之间有一种相互借用、相互激发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新修辞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一一阐述了其后现... 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修辞学理论代表了修辞学的当代复兴,它的本质性理论前提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后现代主义理论之间有一种相互借用、相互激发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新修辞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一一阐述了其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的新修辞学正日益成为一种极具解释力的修辞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后现代主义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刍议——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兰 苏春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8期14-14,共1页
后现代主义以其特有的批判、反思精神成为21世纪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显学,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阀下对教育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后现代的知识合法性危机对于当前教育的挑战以及后现代大众文化背景下教... 后现代主义以其特有的批判、反思精神成为21世纪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显学,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阀下对教育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后现代的知识合法性危机对于当前教育的挑战以及后现代大众文化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等几个问题作出了相关的探讨,同时分析了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理论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文化诗学与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的谱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西方学界崛起的背景是后现代主义,它对后现代理论既有批评方法论的沿袭也有理论论本体的反叛。正是在与各种后学理论的交锋中,新历史主义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从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论和理论旨趣两方面,对新历史...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西方学界崛起的背景是后现代主义,它对后现代理论既有批评方法论的沿袭也有理论论本体的反叛。正是在与各种后学理论的交锋中,新历史主义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从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论和理论旨趣两方面,对新历史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的话语关系作出适当清理,是正确理解新历史主义话语特征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诗学的谱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 理论关系 泛文化诗学
下载PDF
用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创生大学新课堂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30期47-48,共2页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即即时创作、教学即生命历程、教学即社会交往、教学即系统博弈。一种全新的,以非线性、生成性、平等对话为特征的大学新课堂将在这种理念下创生。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大学 课堂
下载PDF
埃伦·伍德对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左翼理论的批判——以普兰查斯、拉克劳—墨菲和后现代主义为典型
17
作者 姜霁青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埃伦·伍德批评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左翼在理论上日渐背离经典马克思主义,其中以普兰查斯、拉克劳与墨菲、后现代主义最为典型。在她看来,普兰查斯过分抬高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重要性,其理论中存在诸多矛盾与混乱,并具有很大的危害... 埃伦·伍德批评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左翼在理论上日渐背离经典马克思主义,其中以普兰查斯、拉克劳与墨菲、后现代主义最为典型。在她看来,普兰查斯过分抬高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重要性,其理论中存在诸多矛盾与混乱,并具有很大的危害;而拉克劳与墨菲的理论中存在诸多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其"激进民主"方案也缺乏可靠的社会根基,政治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改良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其理论逻辑混乱,政治主张亦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伍德批判的出发点在于捍卫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但在有些问题上批判过于笼统,分寸上也不是很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伦·伍德 左翼 普兰查斯 拉克劳与墨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新状态”文学的诘难——兼评后现代主义
18
作者 王晓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78-80,共3页
由于“新状态”文学的提倡者对这一定义缺乏清晰的定义和阐释,所以,我只能在通读了有关“新状态”文学的文章后将之粗略地总结如下:“新状态”首先指作家对自身的一种位置意识,亦即从高高在上的启蒙者|代言人的地位降为社会生活的普通... 由于“新状态”文学的提倡者对这一定义缺乏清晰的定义和阐释,所以,我只能在通读了有关“新状态”文学的文章后将之粗略地总结如下:“新状态”首先指作家对自身的一种位置意识,亦即从高高在上的启蒙者|代言人的地位降为社会生活的普通参与者,不再具有代表真、善、美讲话的先天特权,并且由于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的冲击而从总体上退到边缘状态;其次指作家在这个位置上的新的写作策略,即从伟大叙事|讲述寓言|洞察本质的俯视姿态转向平视生活的个体观点,仅仅描写和讲述自己在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由这生存姿态所折射出的生活。 经过这样一番归纳后,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新状态”文学的提倡者承认与否,这一提法属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却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简要的审视。后现代主义是始于本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化运动,体现在文学、艺术、宗教、建筑、大众传播媒介等领域。它并不是一种公认的主流文化,在其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争论,但它在以下方面却是达成共识的:后现代主义首先指一种力图超越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在性 内在性 '状态'文学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之比较
19
作者 陈延庆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的同时 ,也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认真分析它们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 。
关键词 现代儒学 后现代主义 中国 西方哲学 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的新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20
作者 董小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结合文艺多元化发展现状,阐释文学创作两大主潮:新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与后现代主义的东方化蜕变。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