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原油中C15新倍半萜烷及其母源 被引量:6
1
作者 包建平 陈希文 朱翠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1251,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二坳陷所产原油饱和烃馏分中,检测到两个新的C15倍半萜烷,文献资料将其鉴定为2,2,4a,7,8-五甲基-反-萘烷和2,2,4a,7,8-五甲基-顺-萘烷,相当于18α(H)和18β(H)-奥利烷中的D/E环构成的二环倍半萜烷.珠二坳陷那些高姥... 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二坳陷所产原油饱和烃馏分中,检测到两个新的C15倍半萜烷,文献资料将其鉴定为2,2,4a,7,8-五甲基-反-萘烷和2,2,4a,7,8-五甲基-顺-萘烷,相当于18α(H)和18β(H)-奥利烷中的D/E环构成的二环倍半萜烷.珠二坳陷那些高姥植比和富含陆源三萜类奥利烷、双杜松烷的凝析油中,这类新倍半萜烷相对丰富;而在珠一坳陷那些富含4-甲基甾烷、贫陆源三萜类和低姥植比的湖相原油中其含量明显偏低,表明新C15倍半萜烷在成因和来源上与陆源有机质有关,它们在研究区具有指示原油母源的作用.不同结构的倍半萜烷母源不同,它们在珠江口盆地原油中与指示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性的指标Pr/Ph比呈现完全不同的相关性:Pr/Ph比与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新倍半萜烷和杜松烷的含量正相关,而与指示细菌输入的补身烷和重排补身烷的含量负相关,可能反映新倍半萜烷的形成需要偏氧化的地球化学条件.扩展至烃源岩中发现,恩平组碳质泥岩和泥岩中新倍半萜烷含量迥异,高姥植比(>7.0)的碳质泥岩中其丰度远高于低姥植比(约为2.17)的泥岩,但后者与同样低姥植比(约为2.29)的文昌组腐泥型湖相泥岩中含量相当,因此陆源有机质可能只是新倍半萜烷形成的充分条件,而偏氧化的沉积-成岩环境可能才是此类新标志物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倍半萜烷 补身 杜松 奥利 双杜松 原油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冉子超 李美俊 +5 位作者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_(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_(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_(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_(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C 15倍半萜 三环萜 四环萜 双杜松 原油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