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昌济是现代新儒学的倡导者 |
王兴国
|
《船山学刊》
|
2024 |
0 |
|
2
|
二十世纪现代新儒学的创造性发展 |
公颜瑜
孙铁骑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3
|
新思辨主义与当代西方儒学的趋向 |
丁子江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接榫点——“后新儒学”建构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安梧先生访谈 |
林安梧
陈占彪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08 |
7
|
|
5
|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 |
成中英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6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学术批判 |
李方祥
郑崇玲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7
|
应当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评《新世纪大陆新儒家研究》 |
徐庆文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5
|
|
8
|
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评大陆新儒学“浮出水面”和保守主义“儒化”论 |
方克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3
|
|
9
|
内圣外王之道与当代新儒学重建 |
韩星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0
|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
林安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1
|
另一种声音:现代新儒学与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 |
彭彦琴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2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新儒学教育 |
石丽娟
赵颖霞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3
|
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 |
景海峰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4
|
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 |
方克立
|
《学术探索》
|
2006 |
26
|
|
15
|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论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
蒋庆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1 |
22
|
|
16
|
评大陆新儒家“复兴儒学”的纲领 |
方克立
|
《晋阳学刊》
CSSCI
|
1997 |
16
|
|
17
|
论现代新儒学中的政治自由主义传统 |
谢晓东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8
|
评新儒学派“文以载道”观念 |
谢桃坊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6
|
|
19
|
当代新儒学发展的若干难题 |
李宗桂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0
|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轨迹 |
刘述先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