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2,5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的意蕴与建构
1
作者 秦艳 相振港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7期58-63,共6页
“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意在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让教师成为“长大的儿童”,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栖居之所”.“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的外在特征体现为可组合、可融合、可拟合,内在定位体现在物与物、物与人、... “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意在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让教师成为“长大的儿童”,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栖居之所”.“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的外在特征体现为可组合、可融合、可拟合,内在定位体现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层面.爬梳建构类型,打造“成长学习空间”“课程群学习空间”和“跨学科学习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童教育 学习空间 教育资源
下载PDF
“新儿童教育”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
作者 刘志彪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9期49-52,共4页
面对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背离,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在“新儿童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样态,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要素:认识儿童是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儿童是教师的专业态度,发展儿童是教师的... 面对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背离,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在“新儿童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样态,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要素:认识儿童是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儿童是教师的专业态度,发展儿童是教师的专业执守。学校以项目变革和团队建设为原点,从“流程推理”转向“项目发展”,从“一般研修”转向“深度研究”,从“碎片发展”转向“全息成长”,从“标准评估”转向“责任邀约”,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童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样态 结构要素 四个转向
下载PDF
媒介建构视角下的新儿童观实践——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
3
作者 周婷 《出版与印刷》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究发现,《儿童世界》坚持“儿童本位论”的办刊立场,深入挖掘上乘内容,精心设计版式,形成了独特的儿童身份书写空间,并从个人、群体、社会三个层次形塑了儿童的多重身份,儿童在参与新儿童观的传播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报刊 《儿童世界》(上海1922) 新儿童观 身份书写 媒介建构
下载PDF
论《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4
作者 黄梅 王娅婷 龚奎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作者对《新儿女英雄传》进行了修改,形成了1949年版、1956年版、1963年版三个版本,通过校勘和对比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和演变。作者既充分尊重了原始版本... 《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作者对《新儿女英雄传》进行了修改,形成了1949年版、1956年版、1963年版三个版本,通过校勘和对比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和演变。作者既充分尊重了原始版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又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接受程度和阅读需求以及艺术的完整性。版本修改使文本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巧妙地运用文学文本的多义性,引导人民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党史知识,旨在向读者展示更加准确、完整和深入的作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版本修改 意义阐释
下载PDF
新儿童课堂:以时代之力育学生之慧
5
作者 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21年第36期29-31,共3页
新儿童课堂具有彰显时代风貌、顺应教学变革、强调实践体验、注重技术支持的特征,能够凸显新儿童教育特色,是有学力、有活力、有魅力、有媒力的课堂。新儿童课堂的构建要从儿童立场出发,把握学科特质,引导儿童思维升级,同时进行评价发展。
关键词 新儿童课堂 新儿童教育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以悲悯和温暖的影调勾勒稚嫩——论亚洲新儿童电影的人文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安华 张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5-10,共6页
当代亚洲新儿童电影内蕴丰厚、镜像感人,以独特的人文性享誉世界。这其中,亚洲儿童本位叙事电影积极彰显儿童的主体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价值,并且考虑到儿童观众的认知需要,多以儿童主人公的视角来展开单线叙事,令观众对其命运产生强烈... 当代亚洲新儿童电影内蕴丰厚、镜像感人,以独特的人文性享誉世界。这其中,亚洲儿童本位叙事电影积极彰显儿童的主体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价值,并且考虑到儿童观众的认知需要,多以儿童主人公的视角来展开单线叙事,令观众对其命运产生强烈认同,从而进行对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状况的深度关照。亚洲非儿童本位叙事的电影文本,尽管展现偏向于成人的价值取向,并且传达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规训,但编导者将这种规训视为是双向的,成人在与儿童的交流中同样产生了觉悟并成长。对弱小的呵护以及成人和儿童两个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构成亚洲新儿童电影超越儿童力量的东西,从而成为引导人精神上升的卓越互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新儿童电影 人文性 本位叙事
下载PDF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白桦 聂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基于此,以沙译《...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基于此,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变形倾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倾向"有所提醒,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曼 沙译《新儿女英雄传》 变形倾向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新儿童教育”背景下学校空间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杨柳青校区空间建设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0期61-63,共3页
学校空间建设应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儿童置于空间的中心,以儿童生活、生长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设置为原点,将学校、儿童、教育、课程、文化等诸多元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时空,让儿童经历一段美好的学习光阴。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的序列... 学校空间建设应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儿童置于空间的中心,以儿童生活、生长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设置为原点,将学校、儿童、教育、课程、文化等诸多元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时空,让儿童经历一段美好的学习光阴。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的序列中,学校空间主题及其实践应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要命题,对此话题研究与思考必将带来对儿童教育深度的理解,为新时代教育内涵的发展作出更多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童教育 学校空间建设 时代
下载PDF
对《新儿女英雄传》的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宗刚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8-73,共6页
从显形主题来看,《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求的文本,这是它所以风行当时的主要动因;从民间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读者文化心理结构的文本,这是它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重要缘由;从隐性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五... 从显形主题来看,《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求的文本,这是它所以风行当时的主要动因;从民间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读者文化心理结构的文本,这是它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重要缘由;从隐性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个性解放主题的文本,这是它在今天依然为我们所研读的重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显形主题 民间主题 隐性主题
下载PDF
也谈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10
作者 聂炜 张白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24-29,共6页
沙博理作为中国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的翻译家,其一生译著颇丰且质量上乘。纵观其翻译生涯,其译著多以"红色"文学体裁为主,且开拓了中国"红色"文学外译的先河。勒菲弗尔曾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受到社会主流诗学... 沙博理作为中国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的翻译家,其一生译著颇丰且质量上乘。纵观其翻译生涯,其译著多以"红色"文学体裁为主,且开拓了中国"红色"文学外译的先河。勒菲弗尔曾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受到社会主流诗学观和个人诗学观的影响。以特殊的历史语境为考察时期,选取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代表,从中捕捉沙博理在其译本中所体现的"红色"诗学观,以期对沙博理"红色"翻译时期的断代史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红色"文学 勒菲弗尔 诗学观 新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论《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本中主人公形象的叙事建构
11
作者 韩江洪 束文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5-54,共10页
以蒙娜·贝克叙事建构理论为基础对《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本中的主人公形象重塑进行研究,发现译者在构建主人公“牛大水”形象时在副文本和正文本内使用了标签建构、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因果情节设置和叙事累积的... 以蒙娜·贝克叙事建构理论为基础对《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本中的主人公形象重塑进行研究,发现译者在构建主人公“牛大水”形象时在副文本和正文本内使用了标签建构、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因果情节设置和叙事累积的叙事策略,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得到了总体上的强化和情节上的复杂化。沙博理使用这些叙事策略主要是因为受主流意识形态与目的语特定的时空背景、自身翻译观念以及个人情感的影响,他在翻译中适度发挥主体性,既实现了翻译上的“忠实”,也在译本的再叙事中灵活重塑了原文主人公人物形象,这样催生出的译本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满足了目的语读者的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叙事建构 叙事策略 沙博理
下载PDF
“新儿童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12
作者 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2期16-19,共4页
只有指向人的成长这一终极目标,教育变革才能突显其价值和意义。没有教师思想和理念变革的教育必定无法真正接近儿童。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谈教师专业发展,必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优秀教师的培养如果仅仅提供技术的通道还不足... 只有指向人的成长这一终极目标,教育变革才能突显其价值和意义。没有教师思想和理念变革的教育必定无法真正接近儿童。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谈教师专业发展,必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优秀教师的培养如果仅仅提供技术的通道还不足以承担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只有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固有的、熟练的教育系统加以改造,使教育质态不断发生质的变化,才能使教师适应时代变化和未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童教育 教师发展生态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红色经典《新儿女英雄传》手稿
13
作者 王雪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0,共3页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在延安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1949年面世的《新儿女英雄传》就是解放区文艺界领会讲话精神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采用中国古代小说常用的章回体结构,以普...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在延安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1949年面世的《新儿女英雄传》就是解放区文艺界领会讲话精神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采用中国古代小说常用的章回体结构,以普通农民为主人公,深入描写农民的抗日战争,成为“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中国古代小说 红色经典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章回体 旧瓶装 讲话精神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14
作者 聂炜 张白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 "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后续以"红色"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外译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译作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诗学作为重要的"改写"因素之一,主要受到社会主流诗学观和个人诗学观的共同作用。研究试从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梳理出其翻译策略的运用,窥探出其中的"红色"诗学观,以期对当下文学外译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红色”小说 勒菲弗尔 新儿女英雄传》 翻译策略 文学外译
下载PDF
沙博理《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译者主体性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婷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译者受动性及其译者、读者、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文学》创刊号刊载的《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英译本为例进行探讨。在翻译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通过分析该译作中的回目、译序、标题、熟语...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译者受动性及其译者、读者、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文学》创刊号刊载的《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英译本为例进行探讨。在翻译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通过分析该译作中的回目、译序、标题、熟语、歌谣等的翻译,让我们了解在受制因素突出的情况下,译者如何平衡、协调制约因素与主体能动性及其主体间性关系,从而确保译介效果。这在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形势下,对于翻译研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译者主体性 主体间性 受制性
下载PDF
从《新儿女英雄传》看延安时期“新英雄传奇”小说的生产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海娟 冉思尧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3-98,共6页
广义上的“新英雄传奇”属于“革命叙事”的派生物。救国御辱抗战的爆发,民族形式问题大讨论的开展,边区劳模文化的发展,新的文艺生产机制的出现,促使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共同推动了“新英雄”叙事的繁荣。以... 广义上的“新英雄传奇”属于“革命叙事”的派生物。救国御辱抗战的爆发,民族形式问题大讨论的开展,边区劳模文化的发展,新的文艺生产机制的出现,促使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共同推动了“新英雄”叙事的繁荣。以《新儿女英雄传》为代表的“新英雄”叙事继承了民间英雄叙事的“故事性”“传奇性”等特点,同时又塑造了具有新特质的、成长了的新英雄,探索出了“新人”的“成长”路径,论证了现代民族国家合法性的逻辑起点。对“新英雄”的建构,则显示了新文学尝试建构自己主体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传奇” 叙事传统 超越 规范
下载PDF
寻找新儿童教育的坐标
17
作者 张晓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8期28-30,共3页
新儿童教育不是追求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教育,不是刻意追求人无我有的特色,通过"新"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和目光,而是在不断理解与认识儿童的基础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再一次展开扎根中国大地的深入探索,形成中国儿童成长的实践新... 新儿童教育不是追求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教育,不是刻意追求人无我有的特色,通过"新"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和目光,而是在不断理解与认识儿童的基础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再一次展开扎根中国大地的深入探索,形成中国儿童成长的实践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梦想 价值 生活
下载PDF
应用气管内插管抢救新儿窒息50例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马庆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560-561,共2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的50例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行气管内插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羊水,对黏稠的胎粪及黏液吸出,正压给氧,自主呼吸有力后拔除气管插管,结合新生儿复苏药物治疗...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的50例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行气管内插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羊水,对黏稠的胎粪及黏液吸出,正压给氧,自主呼吸有力后拔除气管插管,结合新生儿复苏药物治疗等方法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50例重度窒息儿中,死亡3例,其余47例经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气管内给药等,5minApgar 评分均在5 分以上,10minApgar 评分为7~8 分.抢救成功律为94%,存活儿无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也无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和气胸发生.3例因患缺血氧性脑病经儿科诊治,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结论 此方法的应用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有效地改善因缺氧而导致的脑细胞损害,从而降低了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改善了围生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新儿生窒息 缺氧
下载PDF
凡俗与革命——关于《新儿女英雄传》的一种解读
19
作者 王青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3期88-90,共3页
革命英雄传奇的出现是解放区文学中突出的文学现象。《新儿女英雄传》既是在政治性话语规定内的写作,同时也隐含着非政治性话语的叙述。两种话语交织在一起主宰着文本的生产过程,为乡土生活的理想性提供了合法的表达方式,为观众提供了... 革命英雄传奇的出现是解放区文学中突出的文学现象。《新儿女英雄传》既是在政治性话语规定内的写作,同时也隐含着非政治性话语的叙述。两种话语交织在一起主宰着文本的生产过程,为乡土生活的理想性提供了合法的表达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非官方的欣赏角度,尽管这个欣赏角度是潜在的、被压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革命英雄传奇 解放区文学 政治性话语 小说
下载PDF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坤静 李晓丽 《党史博采(上)》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我国当代作家袁静、孔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全面地再现了抗战8年中敌后人民游击队艰难发展、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那么,... 我国当代作家袁静、孔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全面地再现了抗战8年中敌后人民游击队艰难发展、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那么,这部通俗流畅、引人入胜、影响广泛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长篇小说 创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 当代作家 光辉历程 英勇事迹 保家卫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