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的意蕴与建构 |
秦艳
相振港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4 |
0 |
|
2
|
“新儿童教育”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刘志彪
|
《教育视界》
|
2023 |
0 |
|
3
|
媒介建构视角下的新儿童观实践——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 |
周婷
|
《出版与印刷》
|
2023 |
0 |
|
4
|
论《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
黄梅
王娅婷
龚奎林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新儿童课堂:以时代之力育学生之慧 |
刘志彪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6
|
以悲悯和温暖的影调勾勒稚嫩——论亚洲新儿童电影的人文性 |
周安华
张静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1
|
|
7
|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
张白桦
聂炜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8
|
“新儿童教育”背景下学校空间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杨柳青校区空间建设为例 |
刘志彪
|
《江苏教育》
|
2019 |
1
|
|
9
|
对《新儿女英雄传》的再解读 |
李宗刚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0
|
也谈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
聂炜
张白桦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1
|
论《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本中主人公形象的叙事建构 |
韩江洪
束文娟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2
|
“新儿童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
刘志彪
|
《江苏教育》
|
2017 |
0 |
|
13
|
红色经典《新儿女英雄传》手稿 |
王雪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
聂炜
张白桦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5
|
沙博理《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译者主体性探析 |
徐婷婷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6
|
从《新儿女英雄传》看延安时期“新英雄传奇”小说的生产 |
马海娟
冉思尧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17
|
寻找新儿童教育的坐标 |
张晓东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18
|
应用气管内插管抢救新儿窒息50例临床效果观察 |
马庆玲
|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 |
0 |
|
19
|
凡俗与革命——关于《新儿女英雄传》的一种解读 |
王青
|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
2004 |
0 |
|
20
|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的前前后后 |
熊坤静
李晓丽
|
《党史博采(上)》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