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许选 郭燕环 +1 位作者 叶晓丹 黄耀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疑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依次在开立内镜白光、新光学染色技术及碘染色三种模式进行观察,共发现早期食... 目的探讨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疑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依次在开立内镜白光、新光学染色技术及碘染色三种模式进行观察,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76例,共检出病变93处,以病变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6例患者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共93处,其中阳性病变84处,阴性9处;开立内镜白光模式下阳性66处,阴性27处;新光学染色技术阳性74处,阴性19处;碘染色阳性75处,阴性18处;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74%、82.80%、86.02%,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1.43%、84.52%、86.90%,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下阳性和碘染色分级Ⅰ级病变多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新光学染色技术 染色 诊断
下载PDF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直肠息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岳倩茹 林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340-346,共7页
背景发现并治疗早期较小的结直肠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及新电复合染色成像在辅助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 背景发现并治疗早期较小的结直肠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及新电复合染色成像在辅助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直径小于2 cm的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01/2022-10期间,在我院诊断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00例,采用白光模式观察诊断和国产新光学染技术(SFI和VIST技术)观察,观察肠息肉的形态、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形态,并进行清晰度评分,最后与病理诊断相对比,评判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1型的结肠息肉样病变为78个(38%),2型为114个(55%),3型为16个(8%).病理学结果显示,非腺瘤型息肉为76个(37%),腺瘤型息肉为132个(64%).与肠镜白光模式诊断相比,新光学染色模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更高P<0.05).新光学染色模式下诊断直径小于1 cm和1 cm-2 cm腺瘤型息肉的灵敏度分别92.69%和92.21%,特异度分别为86.34和91.40%,准确率分别为90.60%和92.02%;对于不同直径的结直肠息肉病变,采用结肠镜常规白光模式和国产内镜新染色技术模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9和0.831.结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和对腺瘤型息肉的诊断成功率较结肠镜常规白光模式有所提升,在观察和诊断直径小于2 cm的结直肠腺瘤型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较高,适合在临床使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同镜新光学染色技术 腺瘤型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
下载PDF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应用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双双 邬瑞金 +8 位作者 陆一峰 王静 李超 田博 王世卉 王欣 于卫芳 刘枫 胡端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81-289,共9页
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 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 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 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 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 白光组208例, 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 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 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 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 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 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 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 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 对HP感染判断, 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 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 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 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新光学染色技术 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癌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