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新兴文学——重新定位美国华裔文学 |
张卓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8 |
7
|
|
2
|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译介实践——以《壁下译丛》《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为中心 |
阮芸妍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刘呐鸥与“新兴文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接受为中心 |
王志松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1930: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史上的“新兴文学” |
谢力哲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5
|
革命文学的“科学”与中国的“现代生活” |
吴舒洁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新兴”还是“尖端”?——试论刘呐鸥的文艺观 |
陈齐乐
|
《阴山学刊》
|
2014 |
0 |
|
7
|
定位与焦虑:马华/华马文学的问题研究 |
钟怡雯
|
《华文文学》
|
2009 |
2
|
|
8
|
海内存知己——新加坡“国宝”潘受 |
衣若芬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钱杏邨的译作编评与翻译文献整理 |
傅瑛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0
|
“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 |
田亦洲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1
|
英国兴起“脱欧文学” |
|
《党课》
|
2020 |
0 |
|
12
|
南洋时期的许杰及其思想 |
庄华兴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