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译介实践——以《壁下译丛》《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为中心
1
作者 阮芸妍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9,共11页
鲁迅所译的《壁下译丛》和《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是他以译介实践对“革命文学论争”做出的回应。鲁迅以“绍介”与“主张”为经纬设计了《壁下译丛》的结构,“绍介”类的文章拉出了一条西洋文艺思潮如何传入日本文坛的纵向线索;“主... 鲁迅所译的《壁下译丛》和《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是他以译介实践对“革命文学论争”做出的回应。鲁迅以“绍介”与“主张”为经纬设计了《壁下译丛》的结构,“绍介”类的文章拉出了一条西洋文艺思潮如何传入日本文坛的纵向线索;“主张”类的文章则呈现日本文艺批评者、创作者如何吸取、转化、抵抗和回应这些文艺思潮而提出主张的横向线索。相较于直接投入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而言,以翻译介入论争或许是一种“学院派”式的态度,但鲁迅却以他在论争后的一系列译介实践说明这是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不可或缺的基础。鲁迅也特别看重片上伸基于学者身份所进行的知识工作,在《壁下译丛》特意介绍他与有岛武郎关于“宣言一篇”的论争,同时也着手翻译他的《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试图借着对无产阶级文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打破这些主义只停留在空洞的符号而没有实际内容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壁下译丛》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 片上伸 有岛武郎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新兴文学——重新定位美国华裔文学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卓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美国华裔作家借助文学的影响力以主流社会的文字对抗美国主流社会的历史、知识和记忆,展现了不同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对抗叙事。在美国华裔作家的对抗叙事文本中,中国文化/文学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其文本构建中占有相当的分量。美国... 美国华裔作家借助文学的影响力以主流社会的文字对抗美国主流社会的历史、知识和记忆,展现了不同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对抗叙事。在美国华裔作家的对抗叙事文本中,中国文化/文学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其文本构建中占有相当的分量。美国华裔作家对中国文化、文学资源的据用、改写使有些批评家坚持认为美国华裔文学是中国文学,代表中国文化。因此,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文学与美国华裔文学、如何为美国华裔文学定位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 新兴文学
下载PDF
刘呐鸥与“新兴文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接受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松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88,共7页
刘呐鸥等人将他们自己的文学活动定位为"新兴文学",但文学史将其定名"新感觉派"。这样的命名在强调其现代派特征的同时遮蔽了他们的左翼倾向。本文从"新兴文学"一词入手,分析了刘呐鸥对弗理契《艺术社会... 刘呐鸥等人将他们自己的文学活动定位为"新兴文学",但文学史将其定名"新感觉派"。这样的命名在强调其现代派特征的同时遮蔽了他们的左翼倾向。本文从"新兴文学"一词入手,分析了刘呐鸥对弗理契《艺术社会学》的接受与他本人创作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刘呐鸥所展开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其中包含了"左翼联盟"以外的其他左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呐鸥 新兴文学 弗理契 艺术社会学 左翼联盟
原文传递
革命文学的“科学”与中国的“现代生活”
4
作者 吴舒洁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8,共5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新文学急剧分化,“无产阶级文学”和“小资产阶级文学”的对立形塑了此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矛盾格局。在“方向转换”的大众化目标推动下,革命文学激进地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方法上作出一系列变革,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新文学急剧分化,“无产阶级文学”和“小资产阶级文学”的对立形塑了此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矛盾格局。在“方向转换”的大众化目标推动下,革命文学激进地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方法上作出一系列变革,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值得指出的是,此时无产阶级文学以及其它各类“新兴文学”(新感觉派、现代主义等)的涌现,与西方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马克思主义、福本主义之于无产阶级文学,精神分析、现代医学之于新感觉派,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使文学家们对资本主义生活的体验变得敏锐起来,他们开始审视资本主义的技术、物质、情感以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借助社会科学所带来的批判性分析视角,“新兴文学”在审美先锋性的探索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革命文学 福本主义 新兴文学 社会科学理论 先锋性 西方社会科学
下载PDF
1930: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史上的“新兴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力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8-185,共8页
"新兴文学",作为1930年中国左翼文学理论热潮中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左联"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对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思想探索,也颇具典型性地显示出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在一个独特的历史片段中的若干特征。... "新兴文学",作为1930年中国左翼文学理论热潮中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左联"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对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思想探索,也颇具典型性地显示出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在一个独特的历史片段中的若干特征。"新兴文学"体现出"以新代旧"的历史使命意识、放眼国际的开阔视野、旗帜鲜明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目的、"新写实主义"的创作主张等特点,尽管在思想上难免显得肤浅乃至幼稚,但是探究、剖析它的来龙去脉无疑有助于对庞杂繁复的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史形成更为切实和细致的省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文学 1930年 中国左翼文学理论 左联
原文传递
“新兴”还是“尖端”?——试论刘呐鸥的文艺观
6
作者 陈齐乐 《阴山学刊》 2014年第5期46-51,共6页
在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中,苏联唯物主义美学理论和资产阶级文学如何共同构成刘呐鸥的文艺理论一直是一个语焉不详的问题。从刘呐鸥的日记和译介入手,方可弄清施蛰存所谓的"新兴文学"和"尖端文学"究竟包含了哪些文学思... 在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中,苏联唯物主义美学理论和资产阶级文学如何共同构成刘呐鸥的文艺理论一直是一个语焉不详的问题。从刘呐鸥的日记和译介入手,方可弄清施蛰存所谓的"新兴文学"和"尖端文学"究竟包含了哪些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从这看似对立的两个群体之间挖掘出他们共同对刘呐鸥产生了吸引的介质,广泛存在于"尖端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意象化技巧为刘呐鸥实现"新兴文学"的美学理想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手段,这种目标和手段的一致性使得刘呐鸥能并行不悖地使用二者创造出其独有的"新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呐鸥 新兴文学 尖端文学 意象化
下载PDF
定位与焦虑:马华/华马文学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怡雯 《华文文学》 2009年第3期75-80,共6页
在国家文学框架下,马华文学充满了焦虑和迷思.所谓的国家文学,必须以马来文书写,根本没有协商的余地,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是另一种绝对宰制的话语霸权.让马华文学成为国家文学,无非为了分享国家资源,获得国家的承认.如果以马来文写作跟... 在国家文学框架下,马华文学充满了焦虑和迷思.所谓的国家文学,必须以马来文书写,根本没有协商的余地,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是另一种绝对宰制的话语霸权.让马华文学成为国家文学,无非为了分享国家资源,获得国家的承认.如果以马来文写作跟马来文学接轨为的是走出封闭圈,那么,以华文写作跟世界华文文学接轨,同样是走出封闭圈的方式."华马文学"是一个建构与发展中的概念,"马华文学"则袭用既久,两者指涉范畴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并置,而非取代.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具有非中国支流论、强调马来西亚文学独特性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学 华马文学 马华文学 新兴华文文学
下载PDF
海内存知己——新加坡“国宝”潘受
8
作者 衣若芬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6,共11页
潘受享有新加坡国宝级的艺术地位,综观潘受一生的转折变化,从高唱左翼思想的"新兴文学",到舍白话写作而从文言旧体,甚至质疑白话文学的易解性,其间的复杂与矛盾,耐人寻味。本文就潘受的交游、诗歌与书法艺术观,探讨潘受的创... 潘受享有新加坡国宝级的艺术地位,综观潘受一生的转折变化,从高唱左翼思想的"新兴文学",到舍白话写作而从文言旧体,甚至质疑白话文学的易解性,其间的复杂与矛盾,耐人寻味。本文就潘受的交游、诗歌与书法艺术观,探讨潘受的创作主体意识。他选择以"法度中新变"的方式,树立个人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潘受 新兴文学 旧体诗 书法
下载PDF
钱杏邨的译作编评与翻译文献整理
9
作者 傅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出生于安徽芜湖的钱杏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大力开展对国内新文学创作的批评与革命文学理论阐述的同时,他还对各国无产阶级文学译作进行了"编评",即在编辑与评论的过程中进行无产阶级文学的... 出生于安徽芜湖的钱杏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大力开展对国内新文学创作的批评与革命文学理论阐述的同时,他还对各国无产阶级文学译作进行了"编评",即在编辑与评论的过程中进行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建设。这些编评之作虽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性,但大量翻译文献资料的汇集,却为后来者提供了研究那一历史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译介新动向、新潮流的重要线索。他以章回体形式写作的《翻译史话》及《晚清小说目》中"翻译之部"的内容,为中国文学翻译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杏邨 无产阶级文学 新兴文学 翻译 文献
下载PDF
“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
10
作者 田亦洲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作为最早将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译介到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刘呐鸥及其电影理论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富跨文化意味的典型案例。在"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之"前卫"精神的影响下,刘呐鸥构建起了一种脱胎于法... 作为最早将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译介到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刘呐鸥及其电影理论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富跨文化意味的典型案例。在"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之"前卫"精神的影响下,刘呐鸥构建起了一种脱胎于法国印象派—先锋派与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特性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影戏的"一词居于核心地位,纯粹性、动态性、机械性与时代性四要素则分别对应着"影戏的"的不同向度。无论从理论化深度,还是体系化程度来看,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重新考察刘呐鸥以及其他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家的文化主体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路径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呐鸥 电影特性论 “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 西方电影理论 文化主体性
原文传递
英国兴起“脱欧文学”
11
《党课》 2020年第18期66-67,共2页
“脱欧文学”这一新兴文学类型集中出现在2016年至今的英国文坛,特别是小说领域。其名称由“英国脱欧”和“文学”两词组合而成,由英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肖于2018年首次公开提出。
关键词 小说领域 新兴文学 英国脱欧 英国文坛
原文传递
南洋时期的许杰及其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华兴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年第4期53-59,共7页
许杰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晚期开始写作,他的农村小说别树一帜,获得过茅盾和鲁迅的赞赏。他出道时,中国思想界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与启蒙思想,也相继出现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北伐与大革命失... 许杰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晚期开始写作,他的农村小说别树一帜,获得过茅盾和鲁迅的赞赏。他出道时,中国思想界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与启蒙思想,也相继出现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北伐与大革命失败以后,许杰因白色恐怖以及生活的驱使于1928年离开上海到南洋避难兼讨生活,其时他甫告别无政府主义加入共产党。"五四"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借国民党的资源在吉隆坡创办《益群报》,一直到1928年左右思想的传播方告式微,惟短时间内未完全从华侨社会的记忆中消失,暗杀事件仍时有所闻。许杰南来接任《益群报》总编辑,不久创立"枯岛"文艺副刊,大力提倡新兴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杰 《益群报·枯岛》 无政府主义 共产主义 新兴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