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京、津、沪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未江涛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5期34-36,共3页
文章以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三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揭示了天津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有待加快发展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推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 文章以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三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揭示了天津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有待加快发展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推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产服务业 新兴生产服务业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2
作者 未江涛 《当代经济》 2014年第21期76-77,共2页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并得出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政策...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并得出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新兴生产服务业 传统生产服务业
下载PDF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因素的SD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丽霞 田喜洲 《西部论坛》 2011年第1期83-89,共7页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持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传统生产服务业 新兴生产服务业 增长因素 结构调整 SDA
下载PDF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方芳 《大众商务》 2020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本文具体分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安徽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服务业 协同创新
下载PDF
我国提前跨入后工业社会就业形态的可行性研判 被引量:3
5
作者 谢茂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4,共8页
中外历史比较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在尚未全面完成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下,具有从就业形态上提前跨入后工业社会,并依此彻底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可行性。支持这一可行性研判的主要结论:一是我国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部门为主的新兴... 中外历史比较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在尚未全面完成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下,具有从就业形态上提前跨入后工业社会,并依此彻底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可行性。支持这一可行性研判的主要结论:一是我国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部门为主的新兴生产服务业,以及社会个人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就业拓展空间,这将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高速增长提供现实可行性;二是制造业迂回生产所衍生的众多服务性就业岗位的涌现,将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量的高速增长提供现实可行性;三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就业的加速转移及其所呈现的结构调整态势,将为我国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以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扩张提供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社会 就业形态 服务业就业 新兴生产服务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