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军事史”视角下近代早期日本军事变革初探:军事领域
1
作者 屈伯文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68-78,292,293,共13页
从历史上看,日本与火药、火器的发源地中国虽一衣带水,但迟至中国元朝时期日本方知火器的存在。进入近代早期,以铁炮为代表的火器通过不同渠道(葡萄牙、东南亚等)传入日本,引起了日本的军事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火药、火器技术的开发与... 从历史上看,日本与火药、火器的发源地中国虽一衣带水,但迟至中国元朝时期日本方知火器的存在。进入近代早期,以铁炮为代表的火器通过不同渠道(葡萄牙、东南亚等)传入日本,引起了日本的军事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火药、火器技术的开发与掌握,火药、火器的生产、制造,火药、火器规模化地装备军队并被应用于战争,军事、相关社会领域乃至区域性国际格局等受到影响。传统军事史研究存在视野狭小的不足,20世纪中期以来兴起的“新军事史”研究范式可以弥补这一点。在这方面的尝试可以为推动近代早期日本军事变革的研究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军事史 近代早期 日本 军事变革
下载PDF
从军方到学界:抗战军事史研究在台湾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圣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7,M0004,共18页
在台湾,军事史研究并非学界主流,抗战军事史研究亦然。不过由于抗战终究是一场战争,军事是不可忽视的面向,学界仍有一定的研究,这方面最早由刘凤翰开拓,时间在40年前,至今已颇有积累。学界研究之外,早在70年前的战争时期,军方于“编纂... 在台湾,军事史研究并非学界主流,抗战军事史研究亦然。不过由于抗战终究是一场战争,军事是不可忽视的面向,学界仍有一定的研究,这方面最早由刘凤翰开拓,时间在40年前,至今已颇有积累。学界研究之外,早在70年前的战争时期,军方于“编纂”方面已有所投入,然后在“研究”方面配合军方战略学的发展,形成其研究范式。军方与学界相交流,成为台湾抗战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历程。本文分梳军方抗战军事史发展脉络,析论军方与学界学术推进的关系,归纳学界当前研究重点。通过对史学史的探讨、方法论变迁的述论,除了整体研析70年来的抗战军事史发展,或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学社 抗日战史 刘凤翰 新军事史 台湾
原文传递
多维视野下的西方“军事革命”研究
3
作者 杨领 马瑞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204,M0008,共23页
西方学界的“军事革命”研究,是“新军事史”范式下的分支领域,集中考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文化转型、现代国家形成及世界格局转型,致力于以军事因素阐释现代世界起源。在社会文化史路径下,“军事革命”研究关注欧洲贵族与士兵境况及“军... 西方学界的“军事革命”研究,是“新军事史”范式下的分支领域,集中考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文化转型、现代国家形成及世界格局转型,致力于以军事因素阐释现代世界起源。在社会文化史路径下,“军事革命”研究关注欧洲贵族与士兵境况及“军事启蒙运动”,并与其他“新军事史”研究形成互补关系;在“国家形成”论题中,“军事革命”研究与历史社会学存在跨学科关联;而在全球史视野下,“军事革命”与欧洲崛起之间的因果关系遭到质疑和挑战,亚洲“军事革命”转而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军事革命”因此超出欧洲范围成为全球史研究重要领域。“军事革命”研究的发展体现了西方学术革新进程,为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革命 新军事史 现代国家形成 全球史
原文传递
Fiction, Docudrama and Joumalism in the Globo Group (Grupo Globo): A Memory of the Brazilian Military Dictatorship Directed at the General Public
4
作者 Monica Almeida Korni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3期142-148,共7页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moving image and its recordings of facts and events considered to be historical, followed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lassic narrative cinema grammar in the 1910s reaffirmed until today by ...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moving image and its recordings of facts and events considered to be historical, followed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lassic narrative cinema grammar in the 1910s reaffirmed until today by a large part of the television production that turns to the past, without disregarding authorial aesthetic experiences produced especially since the 1920s, history has been present for over more than a century in several types of media. Movie theaters, people's homes and, nowadays, thanks to new media technology, any and every place are spaces for project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ey are both entertainment--by deploying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 "truth" about the past--and critical reflection, going against a belief in that possibility, in rendering explicit their nature as a language. Since all of these narratives presuppose an audience, a public, within different genres, styles and formats, with more realist overtones, more to the general public's taste, or anti-naturalist, in experiences for smaller audiences, it seems pertinent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considering that audiovisual narratives are powerful agents in constructing a memory of the past. Particularly in this text, we will examine how the most powerful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n Brazil - Global Group - had construct a memory of the Brazilian military dictatorship (1964-1985) until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zilian history TELEVISION MEMORY media CINEMA national identity fictional narrativ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