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1
作者 刘鹏 《楚天法治》 2023年第19期0052-0054,共3页
刑事和解制度主要是让被害人和犯罪人进行沟通交流来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让被害人得到双重补偿,包括精神、物质层面上的,使之民事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而在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后,犯罪人也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融入社会.在构建法治社会... 刑事和解制度主要是让被害人和犯罪人进行沟通交流来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让被害人得到双重补偿,包括精神、物质层面上的,使之民事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而在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后,犯罪人也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融入社会.在构建法治社会背景下,刑事和解同社会、司法需求相符,具有显著成效.作为创新型司法方式、司法理念的一种,刑事和解应用范围非常广,受关注度也较高,因而也就有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但因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建立不久,需完善之处还有很多.基于此,本文基于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展开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 刑事和解制度 救助机制 多元化和解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的程序模式 被引量:42
2
作者 马静华 李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1,共11页
新刑诉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认罪从宽"制度扩展为"认罪从宽+认罚从宽"制度,实现"以认罪为中心"到"以认罚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认罪认罚程序体现出三方面的模式特征:其一是... 新刑诉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认罪从宽"制度扩展为"认罪从宽+认罚从宽"制度,实现"以认罪为中心"到"以认罚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认罪认罚程序体现出三方面的模式特征:其一是职权主导,其二是以审查起诉为中心,其三是量刑建议的有效性。长远地看,认罪认罚程序应当成为检察机关、法院处理无争议案件的常规化程序性机制。只有当该项制度全面、有效地运行之后,立法上正式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条件才会真正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认罪认罚从宽 程序模式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评新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建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59,共5页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刑事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需要。它只有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则是指国家预先设计确定的、希望或要求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以何种功能、效用和意...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刑事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需要。它只有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则是指国家预先设计确定的、希望或要求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以何种功能、效用和意义来满足国家、社会和一切诉讼参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价值取向 保障人权 被害人 惩罚犯罪 价值目标 被告人 诉讼权利 自诉案件 辩护律师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施谋侦查”证据转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治辉 孔令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施谋侦查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秘密性的特殊侦查行为,有狭义立法型与侦查习惯型两种立法样态,具有立法模糊性、实践普适性、相对合法性与灵活多样性的特征。施谋侦查所获信息可分为适格证据类、准证据类与非证据类三种,其证据转化具有理... 施谋侦查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秘密性的特殊侦查行为,有狭义立法型与侦查习惯型两种立法样态,具有立法模糊性、实践普适性、相对合法性与灵活多样性的特征。施谋侦查所获信息可分为适格证据类、准证据类与非证据类三种,其证据转化具有理论与实践中的必要性。新刑事诉讼法中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具有理念上的冲突、规则上的冲突及理论上的缺陷。合理的施谋侦查证据转化形式分为多元转化式、侦查主体作证式与相对人参与式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施谋侦查 证据转化 模式
下载PDF
权利保障: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追求──兼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强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建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59-65,共7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新刑事诉讼法 权利保障 犯罪控制 公民权利 被害人 价值目标 犯罪嫌疑 被告人 检察机关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鉴定制度不足与再完善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毅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4-157,共4页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强化了鉴定人出庭,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这种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诸多不足,具体而言,鉴定意见范畴不合理、证明力不适度、质证程...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强化了鉴定人出庭,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这种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诸多不足,具体而言,鉴定意见范畴不合理、证明力不适度、质证程序不规范;鉴定人出庭条件过严,未根除其后顾之忧;专家辅助人知情权保障不足,反驳意见证据效力不明;鉴定程序启动权配置带有强烈职权主义色彩。必须强化庭审质证,严格区分刑事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制定统一的鉴定意见审查标准,消除鉴定人出庭作证顾虑,赋予专家辅助人程序参与权,保障当事人鉴定程序启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鉴定意见 专家辅助人 出庭作证 鉴定启动
下载PDF
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背景下痕迹鉴定人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新文 钟达 《社科纵横》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针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从与鉴定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角度,对鉴定人的条件、权利、义务及出庭作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鉴定人问题 思考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中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韩旭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111-130,共20页
新刑事诉讼法在提高检察机关追诉犯罪效能的同时,更加强调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和诉讼监督职能,有多项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对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的权利保障义务和诉讼关照义务,内容贯穿于多个程序和多项制度当中。尽管如此,新刑诉法有关检察官... 新刑事诉讼法在提高检察机关追诉犯罪效能的同时,更加强调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和诉讼监督职能,有多项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对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的权利保障义务和诉讼关照义务,内容贯穿于多个程序和多项制度当中。尽管如此,新刑诉法有关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定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缺乏程序保障、诉讼关照义务的内容尚不完善、以及体现检察官客观义务的相关制度尚未在立法上得到确立。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既面临着"司法一体化"的体制障碍,也面临着角色上的内在冲突,即检察官证明责任的强化和证明标准的提高与履行客观义务的冲突、检察官承担取证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与承担非法证据排除义务的冲突。应当从以下方面为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提供程序保障:一是完善辩护权保障程序;二是完善诉讼监督程序;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撤回起诉程序,并确立检察官向法庭请求无罪判决制度;四是完善检察官诉讼关照义务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 客观义务 程序保障 新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检视与路径探索——基于传统和互联网两种样态的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8-97,共10页
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在信息技术和商业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大量发生。以新刑事诉讼法条文为基础,论题从积极保护与消极保护相结合、概括保护与具体保护相结合、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刑事诉讼四阶段保护相结合等四个层面对刑... 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在信息技术和商业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大量发生。以新刑事诉讼法条文为基础,论题从积极保护与消极保护相结合、概括保护与具体保护相结合、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刑事诉讼四阶段保护相结合等四个层面对刑事诉讼保护个人信息进行了规范性分析和归纳。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具体设计的疏漏、公权力对个人信息权界限仍不明晰、个人信息保护与司法公开之张力以及责任追究的缺位等是检讨所在。文章试图以刑事诉讼法中存在个人信息权利为基点来提供刑事诉讼法保护个人信息的简要模式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新刑事诉讼法 公权力 私权利
下载PDF
少年犯罪案件暂缓起诉制度的冲突与重构——以新刑事诉讼法增添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为契机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远升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暂缓起诉制度符合现代刑事司法由能动型司法向回应型司法转向的要求,也契合现代社会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到目的刑主义价值理念转换的趋势,在比较法的视野上,也具有异域相关先进制度作为先导和有益借鉴。因此,我国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 暂缓起诉制度符合现代刑事司法由能动型司法向回应型司法转向的要求,也契合现代社会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到目的刑主义价值理念转换的趋势,在比较法的视野上,也具有异域相关先进制度作为先导和有益借鉴。因此,我国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将这一制度予以正式确立。然而,在将来的立法中,仍然需要在增加法官的制约力量、增强媒介的参与权与监督权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少年犯罪案件 暂缓起诉制度 重构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被害人 新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犯罪嫌疑 当事人诉讼 委托辩护人 检察院 人民法院 刑诉法 合法权益
下载PDF
我国律师执业权利的地方性规定探析——在新律师法与新刑事诉讼法之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宏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5,共6页
尽管我国地方性规定游离于国家法制之外,但在现实中它却是律师角色实现职业价值的某种基础保证。虽然我国2008年新律师法着力于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但是在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之前各地方制度博弈下的迥异做法却加剧震荡了律师执业环境... 尽管我国地方性规定游离于国家法制之外,但在现实中它却是律师角色实现职业价值的某种基础保证。虽然我国2008年新律师法着力于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但是在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之前各地方制度博弈下的迥异做法却加剧震荡了律师执业环境,尤其是会见权利、阅卷权利、调查取证权利和人身保障权利。这一特殊阶段暴露出我国律师执业权利地方性规定的契合与冲突、增量与变量等复杂问题,这必将成为我国中央和地方切实统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未来立法及实践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执业权利 地方性规定 律师法 新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长林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种类中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和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合并为一类证据,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为一类证据,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证据材料的归类和证据地位问题。在证据资格上,规定了行...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种类中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和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合并为一类证据,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为一类证据,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证据材料的归类和证据地位问题。在证据资格上,规定了行政执法过程获取的证据材料、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强制采集的样本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新刑事诉讼法吸纳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诸多重要内容,对证据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和完善。"两个证据规定"作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多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应当继续严格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证据制度 改革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能全 《长白学刊》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个人危险性决定了侦查措施对其证据收集的保障性,而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决定了实施侦查策略的限度性。明确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的法律界限,准确界分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行为性质,把握侦查策略运用分寸,确保侦查策略的...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个人危险性决定了侦查措施对其证据收集的保障性,而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决定了实施侦查策略的限度性。明确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的法律界限,准确界分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行为性质,把握侦查策略运用分寸,确保侦查策略的合法性,对于提升我国刑事侦查正当性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针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侦查策略 非法取证 界限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克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我国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强化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力度的同时,促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在当前法治环境下更加规范。从实践来看,公安机关执行新法规的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对来自各方监督审查、取证方式的变化、诉讼对抗性的提高等情况的... 我国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强化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力度的同时,促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在当前法治环境下更加规范。从实践来看,公安机关执行新法规的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对来自各方监督审查、取证方式的变化、诉讼对抗性的提高等情况的不适应。今后一段时间,公安机关应从法治意识、办案模式、执法规范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规范执法提高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真正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公安执法 影响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酷刑预防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志媛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防止酷刑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新设了一系列酷刑预防机制:不仅确立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改革了羁押性讯问程序,还正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配套制度。这些新的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 防止酷刑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新设了一系列酷刑预防机制:不仅确立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改革了羁押性讯问程序,还正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配套制度。这些新的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刑事诉讼中的酷刑行为,但是也都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如实陈述义务的存在将大大削弱酷刑预防体系的整体效果,羁押性讯问改革的成效有赖于新制度的切实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贯彻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刑预防 新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简析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其满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7X期58-59,共2页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灵魂,没有证据,就没有刑事诉讼。这次刑事证据制度的修改完善了证据的概念和种类,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了证人出庭范围,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促进行刑衔接,行政执法物证可为证据使用。这对中...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灵魂,没有证据,就没有刑事诉讼。这次刑事证据制度的修改完善了证据的概念和种类,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了证人出庭范围,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促进行刑衔接,行政执法物证可为证据使用。这对中国诉讼制度的建设,以及规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制度 修改 新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简析
18
作者 高绍先 高飞 《重庆社会科学》 1997年第1期39-43,共5页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对1979年刑诉法进行了重大修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律修改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可以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新刑诉法将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法学理论研究上也将引起一系列重...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对1979年刑诉法进行了重大修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律修改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可以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新刑诉法将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法学理论研究上也将引起一系列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法律修改 司法实践 历史时期 法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 生命力 无罪推定原则 犯罪嫌疑人
下载PDF
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的控辩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斌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71-74,共4页
新刑事诉讼法的起诉方式向"审问式"回归,在庭审制度上向"控辩式"靠拢,继续保留了庭审法官的绝对主导地位,改变了案卷移送方式,首次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拓展了履行辩护职能的基础条件,增加了辩护律师的义务。但是... 新刑事诉讼法的起诉方式向"审问式"回归,在庭审制度上向"控辩式"靠拢,继续保留了庭审法官的绝对主导地位,改变了案卷移送方式,首次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拓展了履行辩护职能的基础条件,增加了辩护律师的义务。但是控审权力交往过密且上下位关系混乱;控辩不平等,辩护方处于弱势地位;辩护人边缘化倾向明显,刑事辩护的实质性作用受到抑制。应当通过确保法官的中立地位、明确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加强有效辩护等,理顺控辩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刑事诉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控诉 辩护 审判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适用问题研究——以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凡镇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通过,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律地位,改变了之前于法无据的"尴尬"局面。该制度的实施,虽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符合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有利于消除标签理论,预防和减少...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通过,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律地位,改变了之前于法无据的"尴尬"局面。该制度的实施,虽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符合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有利于消除标签理论,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国际轻刑化趋势。但是,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实施过程来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适用的主体范围和案件范围都太过狭窄,考察的主体过于单一,考察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缺少附随义务,并且法律监督方面也存在不足,缺少享有最终裁量权的人民法院的有效制约。基于此,本文从适用范围、考察主体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以期对新刑事诉讼法的适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