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制度政治学中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 被引量:22
1
作者 吉嘉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3,共4页
本文在概括分析新制度政治学对制度的理解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在政治组织分析中的正式制度及其特性、非正式制度及其特性和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补充或替代的关系,正式制度影响非正式制度的运作轨迹,非正式制度也... 本文在概括分析新制度政治学对制度的理解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在政治组织分析中的正式制度及其特性、非正式制度及其特性和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补充或替代的关系,正式制度影响非正式制度的运作轨迹,非正式制度也强烈影响着正式制度的政治功能;两者紧密结合时是一种补充关系,两者相分离时是一种替代关系。本文还尝试为新制度政治学的基础前景提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政治学 制度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下载PDF
党内问责制度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观念与效能——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的考察
2
作者 侯雨呈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政治自觉运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党内问责制度作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依托。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为考察视角,能够为... 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政治自觉运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党内问责制度作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依托。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为考察视角,能够为党内问责制度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新的分析理论与分析视角。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观念与制度的二元维度,可以明确党内问责制度以责任性、监督性与人民性为观念基础,与党的自我革命观念契合、融合贯通。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分析制度效能的三维框架,可以有效评估党内问责制度在制度、制度相关人以及环境三维层面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效能发挥,并在此基础上于三维分析框架中提出优化方案,以此释放党内问责制度效能,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党内问责制度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制度主义政治学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赤弟 游旭彪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保障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性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议题。文章立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界定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被利益相关人认可并执行,进而对高校办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状态。高... 保障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性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议题。文章立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界定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被利益相关人认可并执行,进而对高校办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状态。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包含制度自身合理性与制度运行效果两个维度,其中制度自身合理性涉及制度设计科学性与制度实施规范性,制度运行效果分为利益相关人对制度的认可度、执行度以及功能实现度。制度内部要素、制度相关人及制度环境,都将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高校教师 绩效评价制度 制度有效性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观念维度
4
作者 王慧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78-87,共10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重视制度却忽视观念,因而无法清晰阐释一些政治现象,尤其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问题。在社会科学整体演进背景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结合自身的理论局限发生了观念转...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重视制度却忽视观念,因而无法清晰阐释一些政治现象,尤其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问题。在社会科学整体演进背景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结合自身的理论局限发生了观念转向,推动了制度分析的议题深化、理论建构及方法更新。从逻辑起点、围绕制度与观念关系的基本主张、特点与局限三个方面,可以揭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建构制度主义观念研究的大致样貌。从多学科分析视野与社会科学知识脉络加以审视,可以挖掘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观念研究的丰富内涵及关键突破。在此基础上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观念研究作出综合反思,可以发现各个流派在方法提炼及运用方面独具特色,同社会科学前沿与内在背景脉络关联密切,存在交流沟通、相互转化、彼此联结及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建构制度主义 观念 话语 制度变迁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立峰 吕永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1,共6页
对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及发展进路的研究是制度治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分析视角,能够弥补既有党建研究在分析视角选取和理论资源借鉴上的不足。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提出的由制度、制度相关人和环境构成的制度有效... 对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及发展进路的研究是制度治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分析视角,能够弥补既有党建研究在分析视角选取和理论资源借鉴上的不足。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提出的由制度、制度相关人和环境构成的制度有效性的三维分析框架出发,可以发现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主要体现在党内制度体系不够严密与制度执行不力、制度相关人的制度意识薄弱和制度与环境的契合度不高三个方面。鉴于此,推进制度治党实践的深入发展,应当将提高党内制度体系的严密性和执行力、培育制度相关人的制度意识和改善制度与环境的契合度作为三条发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制度治党 制度有效性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西方政治学
下载PDF
理解制度:对政治学中制度研究范式的再思考——兼论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洪 毛玉楠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3期31-37,共7页
制度是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制度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境遇。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别注重对宏观静态制度的研究,坚持"制度决定论";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却抛弃了制度,把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作为了... 制度是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制度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境遇。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别注重对宏观静态制度的研究,坚持"制度决定论";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却抛弃了制度,把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作为了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对旧制度主义政治学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合理扬弃之后形成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又将制度研究重新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了制度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主义政治学 制度主义政治学 研究范式 异同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及其整合研究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85-89,共5页
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大有成为主流分析范式的趋势。但自从西方政治科学研究者将其纳入政治分析视野以来,内部流派纷呈,理论阐释与概念界定一直不能殊途同归。国内的研究者们在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的译介过程中,一直跃跃欲试... 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大有成为主流分析范式的趋势。但自从西方政治科学研究者将其纳入政治分析视野以来,内部流派纷呈,理论阐释与概念界定一直不能殊途同归。国内的研究者们在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的译介过程中,一直跃跃欲试,大有和国外政治学者共谋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加以整合之势。文章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国政治制度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些思索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主要流派 交流与整合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一场新的范式革命?——兼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亮 罗亮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政治学研究业已经历两场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制度的应然研究到实然研究的旧制度主义范式转换和由制度研究向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传统制度主义政治学和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西方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业已经历两场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制度的应然研究到实然研究的旧制度主义范式转换和由制度研究向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传统制度主义政治学和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西方政治学者试图进行一场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变革尝试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但由于其兴起时间尚短,能否成为一场新的范式革命还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传统制度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 范式革命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成礼 严海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2-47,共6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是在扬弃旧制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之上,主动接纳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成果,并在同其它社会科学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内在逻辑机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交易政治学的两个范式:方法形成及其模型评介——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政治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交易的框架内分析政治过程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政治学研究的共同特征 ,但是他们在方法论的形成和构筑的政治交易模型上是有差别的。前者的交易模型是建立在自愿交易、没有强制的基础之上的 ,而后者则考虑了权力和... 在交易的框架内分析政治过程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政治学研究的共同特征 ,但是他们在方法论的形成和构筑的政治交易模型上是有差别的。前者的交易模型是建立在自愿交易、没有强制的基础之上的 ,而后者则考虑了权力和强制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在对二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指出这些差异并分别对其模型进行了评论 ,并认为 ,在交易政治范式的分析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 权力和强制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发展趋势跟踪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海湧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近些年以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成为我国政治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的热点。文章评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文献,介绍了该研究层面一些新的主题、进展、动向及研究方法论,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 近些年以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成为我国政治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的热点。文章评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文献,介绍了该研究层面一些新的主题、进展、动向及研究方法论,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根据对中国政治发展趋向的把握和政治学总体走势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政治学将会在理论、研究方法和寻找有意义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理论 问题 方法论
下载PDF
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解读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华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有选择地吸收了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兴起了一股新制度主义思潮。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背景,其理论渊源主要是文化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有选择地吸收了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兴起了一股新制度主义思潮。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背景,其理论渊源主要是文化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理论。它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规范制度主义。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制度主义启示我们:要注意发挥政府协调各方利益的主导作用,推进内部制度创新;要重视建构合理的外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要注重提升文化中制度因素,引导制度变迁走向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制度变迁 启示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机制的三维构建——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守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56-161,共6页
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实践,立足理论认识层面,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出发,认为依靠制度、环境、制度相关人这三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新基点来建立研究假设,构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将大大深化学术界对中国民族区域... 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实践,立足理论认识层面,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出发,认为依靠制度、环境、制度相关人这三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新基点来建立研究假设,构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将大大深化学术界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运行机制 制度主义政治学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研究及其启示
15
作者 李晓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1-218,共8页
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虽然时间较晚,却已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主流分析范式。但它毕竟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三个主要流派虽有各自的研究路径,却因都坚持"制度中心观"本身就存在着发展完善的问题。作为外来理论,中国政... 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虽然时间较晚,却已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主流分析范式。但它毕竟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三个主要流派虽有各自的研究路径,却因都坚持"制度中心观"本身就存在着发展完善的问题。作为外来理论,中国政治学者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转型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的特殊性,开创了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路径。未来中国的政治发展需要更多具有批判与开拓精神的研究者在借鉴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时,与本土政治研究相结合,并加以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中国化 启示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及其路径依赖——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解读视角
16
作者 徐瑞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是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变迁的形式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变迁的困难在于二元模板所致路径依赖,变迁的阻力在于体制内阶层的排斥与制度创新主体缺位,变迁乏力是...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是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变迁的形式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变迁的困难在于二元模板所致路径依赖,变迁的阻力在于体制内阶层的排斥与制度创新主体缺位,变迁乏力是因公权力者的有限理性。整合政府责任、克服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关键。倡导体制内阶层包容、共享理念,彰扬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蕴涵,培养制度创新主体的自觉意识,消除搭便车者的消极心理,在制度框架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资源总量既定时实现效用最大,既需要政府推动制度创新的政治决心,又需要整合阶层利益的政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下载PDF
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欣 李永洪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4,共3页
制度是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制度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境遇。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别注重对宏观静态制度的研究,坚持"制度决定论";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又将制度研究重新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 制度是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制度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境遇。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别注重对宏观静态制度的研究,坚持"制度决定论";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又将制度研究重新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了制度研究的新范式。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研究范式之间虽然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但是二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主义政治学 制度主义政治学 研究范式 异同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党内法规制度效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文飞 王立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5,共8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制度依据,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不仅关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也是依规治党得以长效化的关键,然而现实中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实现了制度与行为、环境的有机结合,对于...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制度依据,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不仅关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也是依规治党得以长效化的关键,然而现实中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实现了制度与行为、环境的有机结合,对于分析制度效能问题具有视角优势。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制度相关人-环境”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可知,党内法规制度效能实现受阻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能动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具体表现为:党内法规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主体的思想认知落后与法治能力不强、党内法规与环境的契合度不高。因此,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效能应从党内法规的内部因素、制度相关人的能动性因素以及制度环境的外部因素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依规治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制度效能 制度主义政治学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新在何处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中海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56-357,共2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之所以名之日“新制度”,不是因为其发现了全新的制度结构和制度类型,而是由于其对制度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并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制度的新规律,从而使制度的界定从狭义走向广义,使制度的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制度界定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大学章程制度逻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建新 徐袁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在对中国大学章程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主要观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面对大学章程建设所应遵循的制度逻辑进行剖析:教育实践者对大学组织利益的算计是微观基础,权力的冲突与平衡是主要动力,... 在对中国大学章程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主要观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面对大学章程建设所应遵循的制度逻辑进行剖析:教育实践者对大学组织利益的算计是微观基础,权力的冲突与平衡是主要动力,对文化的认同是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章程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校长等教育实践者的主动性,又要注重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和意见吸纳,还应重视"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政治学 大学章程 制度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