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异托邦”还是“乌托邦”?——中国与新加坡作家“家国”与“放逐”主题比较 |
宋晓英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
|
新加坡作家协会92/93年度新理事 |
|
《华文文学》
|
1992 |
0 |
|
3
|
传承与扬弃 融合与流变——新加坡华文作家“身份与认同”创作主题管窥 |
宋晓英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新加坡英语文学创作的缩影——评新加坡著名英语女作家林宝音的小说创作 |
刘延超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略论新加坡女作家尤今作品的特征与审美教育价值 |
钱逸
|
《海外英语》
|
2016 |
0 |
|
6
|
春花三月下星洲——访新加坡作家协会 |
苏长仙
|
《南方文坛》
|
1993 |
0 |
|
7
|
乡情·意象·节奏——读新加坡华文作家方然诗漫笔 |
赵朕
赵焱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1 |
0 |
|
8
|
蜂雀竞飞的“内空之旅”——试论新加坡华文作家陈瑞献的文学创作 |
周可
|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
1997 |
1
|
|
9
|
“义”“利”困扰的现代都市——读新加坡华文作家流军的《归去来兮》 |
吴剑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0
|
南洋的风俗画与风景画——新华作家《莫河散文选集》序 |
王春煜
|
《华文文学》
|
1989 |
1
|
|
11
|
我们必须养活文学──近30年新加坡华文文学的一种侧影 |
黄万华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2
|
|
12
|
怀念理想──评新华作家柳舜的创作 |
郭建军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3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拓展——首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综述 |
陈玉珊
|
《华文文学》
|
2006 |
1
|
|
14
|
丑与美——谈尤今沙漠题材小说的二元对立意识 |
周登宇
|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5
|
林宝音小说《女仆》中的“神话母题”研究 |
赵志刚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
胡燕妮
|
《华文文学》
|
2002 |
0 |
|
17
|
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召开 |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8
|
《微型小说季刊》发刊词 |
黄孟文
|
《华文文学》
|
1993 |
0 |
|
19
|
林文锦与其微型小说 |
高仕
|
《华文文学》
|
1992 |
0 |
|
20
|
我爱拍他们的肩膀 |
黄孟文
|
《写作(中)》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