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琐碎中见新闻
1
作者 刘海民 《新闻爱好者》 1993年第5期29-29,共1页
平平淡淡可说是市井田园的流行色,闭眼一想,整日里琐琐碎碎,不屑一顾的事儿简直多如牛毛。但往往经济新闻中的新鲜题儿,就出在这寻常的琐事里,学会留心别人不屑一顾的平淡事,有时就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1991年末,大雪天我在安阳汽车站候... 平平淡淡可说是市井田园的流行色,闭眼一想,整日里琐琐碎碎,不屑一顾的事儿简直多如牛毛。但往往经济新闻中的新鲜题儿,就出在这寻常的琐事里,学会留心别人不屑一顾的平淡事,有时就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1991年末,大雪天我在安阳汽车站候车,看到七八个小伙子扛着抬着新买的大鼓铜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 我在 大雪天 哈地 发过 俏姑娘 大军鼓 新华社新闻稿 经济富裕 小中
下载PDF
是新闻也是美文——特写《火车开到了延安》赏析
2
作者 亦言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25-26,共2页
《火车开到了延安》(见1992年8月8日新华社新闻稿、8月9日人民日报、获人民日报新闻特写征文一等奖)是一篇仅有630字的特写。它在向读者提供一个新闻事件的同时,又以鲜明生动的细节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传递出丰富深长的意蕴。使新闻得... 《火车开到了延安》(见1992年8月8日新华社新闻稿、8月9日人民日报、获人民日报新闻特写征文一等奖)是一篇仅有630字的特写。它在向读者提供一个新闻事件的同时,又以鲜明生动的细节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传递出丰富深长的意蕴。使新闻得到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散文化新闻探索的一个范例。火车开到延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陕北人民为此期待了几十年。西延铁路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于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几经周折,终于在去年冬天铺轨到宝塔山下。今年8月1日,西延旅客列车正式开通,老区人民为此奔走相告,欢喜之情不言而喻。对这一事件,全国不少新闻媒介都做了大量报道,包括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内,也几次发了消息。所以这篇特写,如果不是以其散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化 新华社新闻稿 旅客列车 宝塔山 西延 十年 沧桑感 历史感 未成曲调先有情 里三层外三层
下载PDF
郭玲春新闻导语中的引语
3
作者 冯根良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7-20,共2页
新华社名记者郭玲春同志所写的新闻,往往别具一格,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总是能那样恰到好处地精选引语,清新活泼,豁人耳目,具有优美的艺术魅力。这里试举几例。以观其特色: 一、引语用于定准基调。如《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 新华社名记者郭玲春同志所写的新闻,往往别具一格,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总是能那样恰到好处地精选引语,清新活泼,豁人耳目,具有优美的艺术魅力。这里试举几例。以观其特色: 一、引语用于定准基调。如《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授奖仪式》的导语: “我祝贺同志们在新闻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绩!”习仲勋今天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授奖仪式上的热情致意,将这次新闻界的盛会推向高潮。出席这次仪式的胡乔木、邓力群在把写有“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锦旗交到一受奖者手里时,也同时送上了祝贺与勉励。(见1984.12.1新华社新闻稿) 这条导语以一句概括性的引语起始,先声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玲春 新闻导语 新闻工作者 邓力群 新华社新闻稿 清新活泼 习仲勋 胡乔木 试举 高出一筹
下载PDF
于长洪新闻导语的视觉美
4
作者 冯根良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0-30,共1页
一篇文章开头的优劣,往往关联着文章的美学价值。如果开头写得过于直露,让人一览无余,没有曲折起伏,就会令人读之索然无味。新闻作品也是这样,如果导语平铺直叙,就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要把新闻导语写得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 一篇文章开头的优劣,往往关联着文章的美学价值。如果开头写得过于直露,让人一览无余,没有曲折起伏,就会令人读之索然无味。新闻作品也是这样,如果导语平铺直叙,就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要把新闻导语写得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视觉美。在这点上,新华社从事卫生方面报道的记者于长洪同志作了可贵的探索。他很注意对新闻事实中视觉形象的描写。在一些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图案,到了他的笔下就化静为动,折射出新闻事实的光亮。这里试举出他的几条导语,以观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导语 视觉美 试举 化静为动 展翅飞翔 特写镜头 调节气氛 美学价值 世界人口日 新华社新闻稿
下载PDF
新闻语言中的动态描写
5
作者 冯根良 《新闻研究导刊》 2000年第5期26-27,共2页
新闻要见事又见人,如果不去写人的动作,那么人物也就成了一尊塑像,一具木偶,无法活起来。写作时只有多用动态手法,才能让新闻活起来。1979年,一位外国记者采写我国河北省深县后屯大队,看到一方方丰收在望的小麦分布在林网组成的方田里,... 新闻要见事又见人,如果不去写人的动作,那么人物也就成了一尊塑像,一具木偶,无法活起来。写作时只有多用动态手法,才能让新闻活起来。1979年,一位外国记者采写我国河北省深县后屯大队,看到一方方丰收在望的小麦分布在林网组成的方田里,显得格外整齐、美观,这位记者写道:"绿色的林带把1600亩小麦织在24块方田里。"一个动词"织",就使新闻活起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新闻稿 动态描写 新闻 贝利 茶船 李红云
下载PDF
“西藏和平解放”专题资料目录索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连荣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尼赫鲁制造西藏事变妄图侵吞中国领土《新华社电讯稿》1949.9.2愈来愈露骨的英帝在西藏的侵略阴谋《光明日报)1949.9.3在平藏民集会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北平人民报》1949.9.6李有义...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尼赫鲁制造西藏事变妄图侵吞中国领土《新华社电讯稿》1949.9.2愈来愈露骨的英帝在西藏的侵略阴谋《光明日报)1949.9.3在平藏民集会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北平人民报》1949.9.6李有义 揭穿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阴谋《新建设》1卷2期1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解放 李铁映 西藏 新华社新闻稿 目录索引
下载PDF
一篇促人深思的报道
7
作者 秦殿杰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30-31,共2页
4月14日是我国11亿人口日,在此前夕,新华社国际部播发了新闻综述《世界农田不堪人口的重负》(见4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以翔实的材料,强烈地喊出“控制人口”、“珍惜每一寸耕地”、这是“当今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等警语,读来令人深省... 4月14日是我国11亿人口日,在此前夕,新华社国际部播发了新闻综述《世界农田不堪人口的重负》(见4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以翔实的材料,强烈地喊出“控制人口”、“珍惜每一寸耕地”、这是“当今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等警语,读来令人深省。文章选择的角度好。作者从耕地的逐年减少,剖析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危害。首先是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1950年全世界人均谷物种植面积是0.24公顷,1980年下降到0.17公顷,预计到2000年将减少到只有0.13公顷。”而中国的状况更为严重,“1982年减少到不足0.1公顷”,“2000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将只有0.069公顷,这使人不寒而栗”。第二、人均耕地减少,这意味着粮食的减少。“世界人均粮食也由1984年的345公斤下降到去年的300公斤。”“全世界(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新闻稿 种植面积 使人 土地退化 单位产量 粮食需求 粮食产量 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成本 令人
下载PDF
谈谈吐鲁番报道的新突破
8
作者 刘光牛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5期41-41,共1页
中外闻名的葡萄之乡新疆吐鲁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这个丝路重镇的新闻报道如何突破旧有的思路和模式,近年来一直是困扰我们新华社记者的难题。去年下半年,分社把吐鲁番的报道作为一个重点,苦心经营,精心探索... 中外闻名的葡萄之乡新疆吐鲁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这个丝路重镇的新闻报道如何突破旧有的思路和模式,近年来一直是困扰我们新华社记者的难题。去年下半年,分社把吐鲁番的报道作为一个重点,苦心经营,精心探索,采写的通讯《吐鲁番在崛起》(见1990年12月23日《新华社新闻稿》),获得了新的突破,我们从中也获得有益的启示。以往说吐鲁番的报道难搞,是因为对于全国及世界读者来说,这个地方知名度太高了。火焰山、艾丁湖、坎儿井、高昌故城、交河古城、葡萄、长绒棉……古往今来,数不清的诗人、作家、记者、旅行家在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题材上写了大量的作品。不少外国人不知道新疆,却久仰吐鲁番的大名。这也更使得吐鲁番成为报章杂志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新闻稿 艾丁湖 高昌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知道 宏观意识 性商品 发展报 座座 中央新闻单位
下载PDF
素材丰满 情景交融——评通讯《田园荒芜胡不归》
9
作者 秦殿杰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38,共2页
应美国新闻处和阿富汗新闻媒介中心的邀请,新华社国际部杨木同志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阿富汗难民营参观访问,为期只有10天,1988年11月9日国际部播发了他写的见闻通讯:《田园荒芜胡不归?》(见1988年11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这篇不过1400... 应美国新闻处和阿富汗新闻媒介中心的邀请,新华社国际部杨木同志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阿富汗难民营参观访问,为期只有10天,1988年11月9日国际部播发了他写的见闻通讯:《田园荒芜胡不归?》(见1988年11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这篇不过1400字的通讯,以简洁的文笔,紧扣局势,写得情景交融,第二天全文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国际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东南亚几家华文报也予以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白沙瓦 胡不归 新华社新闻稿 新闻媒介 新闻 国际版 阿富汗人 全文刊登 参观访问 阿富汗问题
下载PDF
谈批评报道中的“大锅饭”
10
作者 苏眠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13,共2页
近一个时期,笔者在一些单位采访中,常听到读者朋友这样的抱怨:你们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如今怎么也吃起“大锅饭”来了。初始迷惑不解。待他们细说端详后,方知所揭乃是我们的一些批评报道,在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情时,不细为何往... 近一个时期,笔者在一些单位采访中,常听到读者朋友这样的抱怨:你们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如今怎么也吃起“大锅饭”来了。初始迷惑不解。待他们细说端详后,方知所揭乃是我们的一些批评报道,在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情时,不细为何往往只言其事不言其人,当事者的单位和人常常没姓没名,不知批评的究竟是谁。他们说,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这种“大锅饭”式的批评报道,免得让读者捉迷藏。翻开前一个时期的新华社新闻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大锅饭” 新华社新闻稿 知所 国家计委 新闻工作者 新闻事业 聚乙烯树脂 国家定价 上乘之作
下载PDF
记者的思维加工
11
作者 季燕京 《新闻实践》 1991年第1期28-30,共3页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别事实或事实要素...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别事实或事实要素归纳之后得出某种整体性的观念。比如,记者采访某人,便对该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方面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支配他对该人的材料选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加工 思维过程 采访写作 道德层次 参照系统 采访对象 产品质量管理 内外联系 新华社新闻稿 九江化纤
下载PDF
新闻大战中的战略战术
12
作者 吴会劲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7-29,共3页
看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够吓人的。其实文内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是想谈谈我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报道的体会。说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报道是一次新闻大战,一点不过分。前前后后,派人马上高原的新闻单位有数十家,总共近400名记者从全国各地... 看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够吓人的。其实文内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是想谈谈我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报道的体会。说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报道是一次新闻大战,一点不过分。前前后后,派人马上高原的新闻单位有数十家,总共近400名记者从全国各地赶往高原,捏着管笔,四处钻营,家家户户都是一副有你没我的架式。吃苦,是明摆着的,这谁也不怕。怕的就是苦了一场,干不出个样子来。一者,民族报道,敏感度复杂度本来就高;而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 战略战术 新华社新闻稿 封建农奴制 多民族国家 阿旺 上乘佳作 朗嘎 西藏人 还都
原文传递
给人知识和乐趣的新闻
13
作者 林木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45,共1页
如今,在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除了想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外,还需要得到各种信息,特别是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以增添生活的乐趣。《洋县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稿(见1990年12月16日新华社新闻稿)就是... 如今,在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除了想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外,还需要得到各种信息,特别是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以增添生活的乐趣。《洋县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稿(见1990年12月16日新华社新闻稿)就是一则为人们增添生活乐趣的知识性新闻。它的新闻价值就在于迎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向人们提供了有关的信息和知识。黑米、香米、寸米因其稀少和兼口味、营养、药用三者于一身而得名餐中三珍。此稿的另一优点就在于将三种米的珍贵之处介绍得简单明了:“黑米外形和普通大米相似,但纯黑油亮,入口松软,余香经久。营养价值极高,并具有滋阴、益肾、补胃、暖肝、明目、活血等医药效用。当地人习惯食用黑米治疗头昏、贫血、白发、眼疾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价值 新华社新闻稿 新闻价值 米因 暖肝 益肾 生活乐趣 生活水平 气侯 内客
原文传递
读《边远地区的通讯员怎样求得新闻时效》的体会
14
作者 卢水任 《新闻与写作》 1985年第12期40-,共1页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接贵刊,总先首尾粗阅一遍,尔后细读与己有关的文章。近阅贵刊第五期“通讯员信箱”专栏里刊登的问答文章。认为张贵生同志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是业余通讯员关心的事;方孜行同志对《边远地区的通讯员怎样求得新...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接贵刊,总先首尾粗阅一遍,尔后细读与己有关的文章。近阅贵刊第五期“通讯员信箱”专栏里刊登的问答文章。认为张贵生同志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是业余通讯员关心的事;方孜行同志对《边远地区的通讯员怎样求得新闻时效》的解答既详细,又符合实际,但对于住在深山区,通讯条件不便的通讯员来讲,还是有困难的。因为我在未被调到县广播站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时效 张贵生 方孜行 深山区 通讯条件 新华社新闻稿 采用率 高山区 边远山区 事使
原文传递
新闻价值与“官本位”
15
作者 施诗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0-50,共1页
海南省西海岸有一个洋埔开发区,现在首期工程已由外商承包,开始前期建设。目前已确定的外商投资建设项目有火电厂、炼油厂、合成氨厂、尿素厂、乙烯厂。建成之后,将成为拥有50万人口、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的国内第一个自由港。这件事当... 海南省西海岸有一个洋埔开发区,现在首期工程已由外商承包,开始前期建设。目前已确定的外商投资建设项目有火电厂、炼油厂、合成氨厂、尿素厂、乙烯厂。建成之后,将成为拥有50万人口、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的国内第一个自由港。这件事当然是颇有新闻价值的,新华社为此发了一条消息。但是看了这条消息的标题和导语,却令人有些不得要领。标题是“王震称赞洋埔开发区”,导语说:“王震副主席新近在海南听取洋埔开发区汇报时说, 洋埔开发区的办法使特区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见1988年12月14日新华社新闻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区建设 新闻价值 投资建设项目 乙烯厂 新华社新闻稿 合成氨厂 新闻根据 新闻由头 副主席 合成氮
原文传递
不要使“新闻特写”贬值
16
作者 宫正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45,共1页
现在,有些国际新闻特写,并不是记者目睹的事件和亲自采访所得,却冠以“特写”的栏头。这样的文章缺少感染力,使特写的功能贬值,这是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这里举一实例作些评述。《巴拉圭首次民主集会纪实》一文(见2月13日《新华社新... 现在,有些国际新闻特写,并不是记者目睹的事件和亲自采访所得,却冠以“特写”的栏头。这样的文章缺少感染力,使特写的功能贬值,这是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这里举一实例作些评述。《巴拉圭首次民主集会纪实》一文(见2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特别标以“特写”的栏头。请问记者远距拉美千万里之遥,又没有卫星电视转播,何以能目睹巴拉圭的民主集会?记者未在现场,怎么能作“纪实”报道?这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吗?其实,读文章的第一句话就露馅了:“据外国通讯社报道,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11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特写 新华社新闻稿 如见其人
原文传递
从普通生活中发掘出的新闻——读一组“拉萨见闻”有感
17
作者 祥止 《中国记者》 1985年第7期11-12,共2页
翻开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的新华社新闻稿,一组关于西藏的报道吸引了我。这组稿件篇幅都不长,字数多的不超过一千二百,一般只有七八百字或千字左右,但文笔细腻流畅,内容涉猎较广,象一束绚丽的小花,反映了西藏拉萨市藏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翻开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的新华社新闻稿,一组关于西藏的报道吸引了我。这组稿件篇幅都不长,字数多的不超过一千二百,一般只有七八百字或千字左右,但文笔细腻流畅,内容涉猎较广,象一束绚丽的小花,反映了西藏拉萨市藏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读者以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生活 稿件篇幅 新华社新闻稿 千二百 外国旅游者 藏族同胞 社会生活 透不过气来 格萨尔王传 社会底层
原文传递
这篇报道也可以得一块“金牌” 评报道安徽省八万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的新闻
18
作者 高洁 《中国记者》 1985年第2期22-23,共2页
翻阅今年一月十日至十七日的新华社新闻稿,参加全社各编辑部的评稿会,我把这一周国内广播稿的“冠军”票投给了《安徽八万农民进省城夺得第三产业五枚“金牌”》这条新闻。这篇报道“金牌”的稿子,本身也可以得一块“金牌”。这是一篇... 翻阅今年一月十日至十七日的新华社新闻稿,参加全社各编辑部的评稿会,我把这一周国内广播稿的“冠军”票投给了《安徽八万农民进省城夺得第三产业五枚“金牌”》这条新闻。这篇报道“金牌”的稿子,本身也可以得一块“金牌”。这是一篇角度新,有气势,文情俱佳,出手不凡的好新闻。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报道了不少,几乎每天都有一些这方面的来稿,但很多稿件不免“千人一面”,取材、角度都差不多。安徽记者写的这一篇,也是讲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新闻稿 评稿 千人一面 合肥市政府 农村经济 使人 为之一新 上级业务部门 常青乡 不发达
原文传递
埃及社会中的敏感活跃阶层——我所接触的埃及新闻同行
19
作者 陈佩明 《中国记者》 1985年第1期43-44,共2页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天上午,早上九点来钟,我到开罗《消息报》一位副主编的办公室去,想同他谈谈有关《消息报》接收新华社新闻稿的问题。敲门进去,见他正忙着伏在桌上写东西。寒喧几句以后,我问道,“你正忙着哪?”他微笑着回答说:“是的,...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天上午,早上九点来钟,我到开罗《消息报》一位副主编的办公室去,想同他谈谈有关《消息报》接收新华社新闻稿的问题。敲门进去,见他正忙着伏在桌上写东西。寒喧几句以后,我问道,“你正忙着哪?”他微笑着回答说:“是的,我在写一篇刚在新德里结束的不结盟首脑会议的稿子。两个小时以前我才从新德里飞回开罗。”原来他出差采访去了,连家也没回,顾不上休息,就忙着写稿。我当然不便打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人 新华社新闻稿 消息报 新闻同行 穆巴拉克 萨达特 中国外交部 一九 金字塔报 首脑会议
原文传递
通讯语言的特色 三、情感丰富(上)
20
作者 马向伍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17,共3页
人们在阅读通讯的时候,往往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各种生动、形象的事实跃入眼帘的同时,仿佛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不时冲击着心扉。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通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或是在表述事实的字里行间所流溢出来的丰富感情。当然,通讯中... 人们在阅读通讯的时候,往往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各种生动、形象的事实跃入眼帘的同时,仿佛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不时冲击着心扉。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通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或是在表述事实的字里行间所流溢出来的丰富感情。当然,通讯中打动人心的基础依然是真实而具体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丰富 柳绿 中国官员 中国公安部 新华社新闻稿 使人 渡黄河 茅津 含而不露 文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