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国空间特性的新历史法学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在研究中国法律、经济等问题时,中国作为"大国"的空间性往往被忽视,或仅仅被作为无需赘言的背景衬托,对其在社会各层面的深刻影响概未之见。无论政治家和普通人,对于中国作为大国的特殊空间性必须具有清醒的认知,方能洞察解... 在研究中国法律、经济等问题时,中国作为"大国"的空间性往往被忽视,或仅仅被作为无需赘言的背景衬托,对其在社会各层面的深刻影响概未之见。无论政治家和普通人,对于中国作为大国的特殊空间性必须具有清醒的认知,方能洞察解决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措置得宜。大国空间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诸多鲜明特征形成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的领土空间结构决定了其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性 法律制度设计 新历史法学 经济法
下载PDF
新历史法学视野下清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构建--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2
作者 蒲海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4,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世明教授所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力图超越冲击—反应模式和中国中心史观的对立,在中西方历史互视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沟通古今;以追寻大学科"底层语法规则"为学术旨趣,...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世明教授所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力图超越冲击—反应模式和中国中心史观的对立,在中西方历史互视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沟通古今;以追寻大学科"底层语法规则"为学术旨趣,集矢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等相互勾连的核心命题;围绕前现代三百余年的历史时间单位,从边疆民族、军事战争、司法场域、经济开发四个特定茎块进行新历史法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该书是一部极富个人特色的"新清史"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法学 清史研究 法律 资源 时空 学术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钟摆效应:税法的新历史学法学解释
3
作者 张卓媛 马立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2-109,共18页
前朝之弊,往往成为新朝前车之鉴、力矫之政。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税收问题可谓其中病灶之一。清朝从明朝的覆亡中吸取教训,遵循原额主义,使税赋收入被勒为定额,造成刚性财政,引发诸多问题。清朝衰亡的根源也在于"永不加赋&qu... 前朝之弊,往往成为新朝前车之鉴、力矫之政。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税收问题可谓其中病灶之一。清朝从明朝的覆亡中吸取教训,遵循原额主义,使税赋收入被勒为定额,造成刚性财政,引发诸多问题。清朝衰亡的根源也在于"永不加赋"作为刚性约束导致的这种僵化的财政经制。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所谓民国"万税"绝非夸大之词。新中国惩于民国税制之失,在税收方面采用尽量隐蔽的方式,呈现出严重依赖间接税的结构性特征,对民众产生乐观的财政幻觉,不利于国民意识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法学 间接税 财政幻觉
下载PDF
资源史观的新探索——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4
作者 王昱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张世明独著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用资源史观考察前近代中国历史转型的进程,阐述了近三百年来中国的边疆、司法、军事、经济等场域的复杂变迁,并运用跨学科方法进行探究,力图构建新历史法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资源史观 跨学科 新历史法学
下载PDF
清末就地正法制度研究(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世明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59-70,共12页
就地正法的产生是清代后期法律制度重大变化。以往学者对于就地正法与清前期的恭请王命即行正法制度的关系认识不甚深入,对于就地正法之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于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迁。对此,应当坚持新历史法学的研究路径,从就地正... 就地正法的产生是清代后期法律制度重大变化。以往学者对于就地正法与清前期的恭请王命即行正法制度的关系认识不甚深入,对于就地正法之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于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迁。对此,应当坚持新历史法学的研究路径,从就地正法的产生、就地正法的实际操作、关于就地正法的争论、就地正法在晚清无法取消的原因等方面对其合法性进行解读,从而解释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正法 新历史法学 时空 资源
下载PDF
清末就地正法制度研究(上)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世明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46-57,共12页
就地正法的产生是清代后期法律制度重大变化。以往学者对于就地正法与清前期的恭请王命即行正法制度的关系认识不甚深入,对于就地正法之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于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迁。对此,应当坚持新历史法学的研究路径,从就地正... 就地正法的产生是清代后期法律制度重大变化。以往学者对于就地正法与清前期的恭请王命即行正法制度的关系认识不甚深入,对于就地正法之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于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迁。对此,应当坚持新历史法学的研究路径,从就地正法的产生、就地正法的实际操作、关于就地正法的争论、就地正法在晚清无法取消的原因等方面对其合法性进行解读,从而解释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正法新历史法学 时空 资源
下载PDF
互视求通:观念及方法——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7
作者 陈兆肆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张世明教授所著《法律、资源与时空构建: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共五卷,描绘出1644-1949年间中国的司法、边疆、军事等场域的辽阔画卷。本文拟从其体用赅备的学理主张入手,结合其"新历史法学"之实践,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及... 张世明教授所著《法律、资源与时空构建: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共五卷,描绘出1644-1949年间中国的司法、边疆、军事等场域的辽阔画卷。本文拟从其体用赅备的学理主张入手,结合其"新历史法学"之实践,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及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法学 法律 互通求视
下载PDF
清代班房考释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世明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共21页
班房,又称班馆,是明末以后迄有清一代在国家正式的监狱之外由地方官吏非法设立的管押轻微未决人犯及干连人证的场所。所谓差馆、押馆、卡房、歇家、便民房、自新所、候质所、知过亭、支搁亭、中公所等等,均名异实同。笔者在通过对班馆... 班房,又称班馆,是明末以后迄有清一代在国家正式的监狱之外由地方官吏非法设立的管押轻微未决人犯及干连人证的场所。所谓差馆、押馆、卡房、歇家、便民房、自新所、候质所、知过亭、支搁亭、中公所等等,均名异实同。笔者在通过对班馆概念的语言学分析和班馆现象的文本信息分析后,引入资源、实践与时空概念对班馆的结构化过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与其说是将班馆作为实体加以把握,毋宁说是将班馆置于行为过程的关系网络之中加以审视,目的则在于采取新历史法学的路径勾勒“纸面法”与“活法”(或者说“显规则”与“潜规则”、“法律表述”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转换规则”,将帝国的法律和法律的帝国视为多元的同一,认为班馆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博弈/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房 班馆 歇家 社会资源 空间关系 转换规则 新历史法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