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鹏 张瑞妮 +1 位作者 李飞 高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5-02~2016-10间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患者共6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术,观察随访1年,收集患者年... 目的研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5-02~2016-10间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患者共6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术,观察随访1年,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血脂异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用药情况、犯罪血管、门球时间、超声心动图特征等资料。入组患者按照有无新发房颤(AF)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和超声心动图特征,利用直方图比较不同左房容积指数(LAVI)水平房颤发生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F组和非AF组临床基线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方面相比较,平均年龄明显增高(P<0.05),女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比例明显增高(P<0.05),超声心动图特征方面二尖瓣E峰、LAVI、E/Em>15和LVEF<40%比例明显增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源性休克、LAVI、年龄为行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LAVI水平患者相比较,随着LAVI增高,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心源性休克、LAVI、高龄是行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AF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新发房颤 PCI术 心源性休克 容积指数
下载PDF
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术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凯 王联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发生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 888例,根据POAF定义分为新发房颤组(POAF组,389例)与未发房颤组(NPOAF组,1 499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 目的探讨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发生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 888例,根据POAF定义分为新发房颤组(POAF组,389例)与未发房颤组(NPOAF组,1 499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生化指标、术前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及术前用药情况,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POAF发生率为20.60%(389/1 888),POAF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和心肌梗病史比例、术前尿素氮(BUN)水平、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NPOAF组,术前心功能HYHA分级劣于NPOAF组(P<0.05);POAF组患者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明显低于NPOAF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与LAD增大是发生POAF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OAF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LAD及术前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POAF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术后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术前
下载PDF
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宇 宁兴旺 +2 位作者 尹晓清 程良昊 解鑫隆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58-1060,1064,共4页
目的分析N端前脑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水平与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例纳入研究,依据术后是否有POAF分为房颤组(n=60)与非房颤组(n=9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分析N端前脑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水平与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例纳入研究,依据术后是否有POAF分为房颤组(n=60)与非房颤组(n=9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NT-proBNP、D-D水平与术后POAF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NT-proBNP、D-D、白介素-6(IL-6)、起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NT-proBNP、D-D、IL-6、hs-CRP均属于心脏手术后POAF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POAF主要危险因素包括NT-proBNP、D-D、IL-6、hs-CRP,其水平的提升可为术后POAF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前脑钠肽 D-二聚体 心脏手术 新发房颤 关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庆志 李欣 +3 位作者 祝沪军 郭德庆 张振才 侯鑫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7期2694-269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近7年我院及相关医院CABG手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00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前无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507例患者纳入研究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507例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各... 目的总结、分析近7年我院及相关医院CABG手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00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前无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507例患者纳入研究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507例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各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结出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原因较多,可能与高龄、心功能差,合并瓣膜手术及心梗并发症、吸烟史、心脏停跳手术、心胸比率大、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围术期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军兰 张林 龚志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85例术前无房颤的CABG患者的术前、术中的相关数据,对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8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85例术前无房颤的CABG患者的术前、术中的相关数据,对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85例患者中有108例(13.8%)术后新发房颤。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衰竭病史、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左心房内径与术后新发房颤相关。结论年龄、肾功能衰竭病史、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左心房内径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术期预防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庆志 祝沪军 +3 位作者 李欣 张振才 郭德庆 侯鑫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6期2532-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术期预防方案。方法具有新发房颤的高危因素的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试验组术后给予胺碘酮预防房颤治疗。结果试验组房颤发生率(6/90)小于对照组(20/86)(P<0.0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术期预防方案。方法具有新发房颤的高危因素的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试验组术后给予胺碘酮预防房颤治疗。结果试验组房颤发生率(6/90)小于对照组(20/86)(P<0.05)。结论 CABG术后在倍他乐克基础上积极应用胺碘酮,以期进一步降低心脏术后围手术期房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新发房颤 胺碘酮
下载PDF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合剂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宏雁 景江新 +3 位作者 方志敏 钟小兰 刘顺民 陆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4期137-139,共3页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和单剂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三组,氨氯地平组(n=85),贝那普利片组(n=87),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合剂组(n=84),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和超...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和单剂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三组,氨氯地平组(n=85),贝那普利片组(n=87),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合剂组(n=84),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记录新发房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合剂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数值较单药组降低明显(P均<0.05);新发房颤率低于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组。结论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和左心房扩大,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且新发房颤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 高血压 左室肥厚 新发房颤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中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黎洁雯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药物和实验室指标、新发房颤发生情况和维持窦性心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洋地黄、阿司匹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发房颤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11/40)(P<0.05),维持窦性心律比例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心力衰竭 新发房颤 预防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艳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1年随访,观察比较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结果经观察发现,急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1年随访,观察比较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结果经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中恶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与未发生房颤恶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较差患者,与是否出现新发房颤及恶性心动过缓之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有较高几率出现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房颤 恶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
下载PDF
NLR、PLR、NT-proBNP联合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后新发房颤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勤 李姣 +1 位作者 周国忠 黄文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2051-2055,共5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氨基末端BNP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新发房颤(NOAF)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接...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氨基末端BNP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新发房颤(NOAF)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CI后出现NOAF的NOAF组(n=31)、未出现NOAF的非NOAF组(n=12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OAF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OAF的预测指标。结果 NOAF组患者入院时的NLR、P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肌钙蛋白I、NT-proBNP水平及PCI术中SYNTAX评分、GRACE评分、Gennisi评分均高于非N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LR、PLR、NT-proBNP及PCI术中SYNTAX评分、GRACE评分、Gennisi评分是PCI后NOAF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NLR、PLR、NT-proBNP水平对PCI后NOAF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入院时NLR、PLR、NT-proBNP升高是ACS患者PCI后NOAF的影响因素,检测NLR、PLR、NT-proBNP对NOAF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新发房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氨基末端BNP前体
下载PDF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术后新发房颤和心功能不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怡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6期32-34,47,共4页
目的研究DDD模式下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术后新发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因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室流出道起搏组(ROVT组)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30... 目的研究DDD模式下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术后新发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因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室流出道起搏组(ROVT组)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30例,入组后分别行右室流出道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在术前及随访时间点完善相关检查: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估以及起搏器程控检查。记录新发房颤发生率及术后第一次发生时间、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DDD模式下右室两种不同部位起搏对术后新发房颤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13.33%)vs 5(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ROVT组较RVA组术后房颤第一次发生时间晚于RVA组[(9.12±2.55)月vs(6.34±2.7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P<0.05)。②两组术前LVEDV[(46.2±7.1)mm vs(47.3±10.1)mm]及LVEF[(54.1±0.8)%vs(53.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1.175,P>0.05)。而在术后12个月,ROVT组LVEF高于RVA组[(52.5±0.7)%vs(47.5±0.9)%],LVEDV低于右室心尖起搏组[(47.5±6.9)mm vs(51.2±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0、4.050,P<0.05)。结论DDD模式下右室ROVT部位起搏较RVC起搏可以减少术后新发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起搏右室 心尖部起搏 新发房颤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骨科术后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白颖 牛思萌 +1 位作者 詹雪 周宁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5例骨科术后患者的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卡方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骨科患者术后POAF的发生率为13.8%。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5例骨科术后患者的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卡方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骨科患者术后POAF的发生率为13.8%。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增高、左心房增大、液体正平衡增加和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降低是POAF的危险因素。POAF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但短期死亡率不受影响。结论骨科患者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冠心病、COPD、NT-pro BNP增高、左心房增大、液体正平衡增加和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降低等。POAF对患者短期死亡率无影响,但可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术后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发房颤增加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
13
作者 肖增丽 杜安琪 安友仲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2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发房颤(NOAF)对念珠菌血症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念珠菌血症的患者92例,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AF)将患者分为:NOAF组(26例)、既往房颤组(7例)、无房颤组(59例)。比较3组患者间的一般... 目的:探讨新发房颤(NOAF)对念珠菌血症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念珠菌血症的患者92例,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AF)将患者分为:NOAF组(26例)、既往房颤组(7例)、无房颤组(59例)。比较3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院内死亡率及出院后3年内生存情况。结果:NOAF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组(P均<0.05);且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OAF对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影响,即NOAF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房颤组(P<0.05)。结论:NOAF在念珠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且明显升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房颤 念珠菌血症 重症监护病 死亡率
下载PDF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刘波 韩冷 +3 位作者 曹东来 何文兵 倪杰 何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的相关性。方法无房颤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痛患者21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将LDL-C分别降至〈...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的相关性。方法无房颤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痛患者21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将LDL-C分别降至〈70mg/dL(强化组),70~99mg/dL(普通组),随访3年,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新发房颤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2例,心源性休克2例,房颤11例;普通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4例,心源性休克1例,房颤10例。强化组新发AF发生率10.38%,普通组8.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717)。强化纽MACE发生率13.21%,普通组13.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8)。结论强化降脂不能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率,强化降脂不能使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新发房颤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QRS时程和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淑云 于影 +1 位作者 公永太 邸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QRS时程(QRSd)增宽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患有心衰但无房颤病史的患者1098例,将其分为三组:QRSd≤120 ms、120 ms〈QRSd〈150 ms及QRSd≥150 ms组,随访跟踪各组新发房颤的概率.通过二元分析和多元logi...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QRS时程(QRSd)增宽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患有心衰但无房颤病史的患者1098例,将其分为三组:QRSd≤120 ms、120 ms〈QRSd〈150 ms及QRSd≥150 ms组,随访跟踪各组新发房颤的概率.通过二元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RS时程和房颤新发概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患者群体的统计表明,房颤的新发概率为35.7%.通过二元分析发现,房颤的新发概率存在组间差别(21.7%、35.9%、42.5%,P〈0.01);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发现,QRS时程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QRS是慢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时程 慢性心力衰竭 新发房颤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乃时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术后新发房颤(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0%~50%,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1-7].术后新发房颤,特别是快速房颤,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心功能,而且可... 术后新发房颤(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0%~50%,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1-7].术后新发房颤,特别是快速房颤,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心功能,而且可使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1-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出现了如不停跳搭桥、微创小切口搭桥、机器人辅助搭桥等新的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手术创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新发房颤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糖类抗原12-5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预测新发房颤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晨 杨威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糖类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预测新发房颤的价值。方法选取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与3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尿酸、TGF-β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糖类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预测新发房颤的价值。方法选取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与3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发生房颤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有38例患者新发房颤,发生率为10.44%;相比于未发生组,发生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以及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均更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Killip分级≥Ⅱ级及高水平的血清尿酸、TGF-β1、CA12-5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TGF-β1、CA12-5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高于或大于任一指标单独预测(均P<0.05),特异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异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患者的血清尿酸、TGF-β1、CA12-5水平更高,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房颤 尿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类抗原12-5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嘉淼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489-494,共6页
术后新发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在15%-45%,多发生在术后第二天,同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死亡率都明显增加.目前多项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关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 术后新发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在15%-45%,多发生在术后第二天,同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死亡率都明显增加.目前多项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关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等相关研究尚未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新发房颤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下载PDF
重症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B型钠尿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庄燕 戴林峰 +2 位作者 鲁俊 王建 张海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并评估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接受至少48 h重症监护或器官功能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并评估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接受至少48 h重症监护或器官功能支持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入院前已经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入院前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以及入住ICU 3 h内未检测BNP和hs-CRP的患者,根据房颤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NOAF组及非NOAF组.观察入选患者住院48 h内房颤发作情况.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寻找可能预测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108例患者,在入住ICU 48 h内37例出现NOAF,中位年龄85(71,89)岁;71例未发生房颤,中位年龄73(63,83)岁.两组患者除年龄外,性别、血压、心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白细胞计数(WBC)、血浆肌酐、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以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NOAF组血清BNP和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OAF组〔BNP(ng/L):577.0(202.5,1485.0)比210.0(121.0,777.0),hs-CRP(mg/L):75.09(39.59,160.90)比48.00(14.73,118.7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BNP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均与NOAF相关,年龄和BNP、hs-CRP水平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预测NOA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95%可信区间(95%CI)为0.579~0.782〕、0.657(95%CI为0.547~0.767)、0.630(95%CI为0.525~0.735)和0.745(95%CI为0.651~0.839),均P<0.05.结论年龄、血清BNP及血浆hs-CRP水平是重症患者发生NOAF的危险因素,可以三者联合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房颤 B型钠尿肽 超敏C-反应蛋白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效果.方法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口服贝那普利10~40 mg/d,观察组87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d,2组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和超声...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效果.方法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口服贝那普利10~40 mg/d,观察组87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d,2组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新发房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2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发房颤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是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新发房颤发生率较低,替米沙坦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贝那普利 高血压 左室肥厚 新发房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