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朱颖 黄科宇 +6 位作者 陈辉 杨慧 李会敏 安利杰 张鑫 赵性泉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血压水平将观察队列分成3组: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440名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9人,其中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人,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人,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2353人。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正常血压组(n=618)、正常高值血压组(n=950)、高血压组(n=785)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9%、15.5%、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按不同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舒张压120~129/80~84mm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舒张压130~139/85~89mmHg),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正常高值血压1组、正常高值血压2组、高血压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正常血压组增加67.6%、73.4%和109.6%,其OR值分别为1.676(95%CI1.145~2.454),1.734(95%CI1.137~2.644),2.096(95%CI1.468~2.993)。结论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已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新发颈动脉斑块 检出率
原文传递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耿晓妍 刘雪梅 +4 位作者 王爱田 黄玮 李晓庆 张冬艳 刘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且相关资料完整者1 1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基线血糖三分位水平将研... 目的 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且相关资料完整者1 1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基线血糖三分位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FBG〈5.21 mmol/L组(A组)390例,FBG 5.21~6.03mmol/L组(B组)394例,FBG≥6.04 mmol/L组(C组)400例,比较3组2014至2015年度健康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和C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A组(P均〈0.05),C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hs-CRP高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B组(P均〈0.05)。A组、B组和C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人数分别为90、120和196例,分别占23.3%、30.5%和49.2%。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发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因素为血糖水平、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P〈0.05,P〈0.01),其中C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为A组的2.06倍(95%CI:1.068~3.971,P〈0.05)。结论 空腹血糖≥6.03 mmol/l是发生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干预和治疗,将FBG控制在6.04mmol/L以下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新发颈动脉斑块 影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