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东南新地-安平地区辉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国英 覃小锋 +5 位作者 王宗起 宫江华 杨文 朱安汉 石浩 詹俊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1-803,共13页
桂东南新地-安平地区的辉长岩体主要沿着岑溪-梧州深大断裂带两侧分布,与早古生代地层或震旦纪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并被白垩纪地层覆盖。岩相学研究表明,其主体岩性以角闪辉长岩和紫苏角闪辉长岩为主,还有少量的含长辉石岩、辉长闪长岩... 桂东南新地-安平地区的辉长岩体主要沿着岑溪-梧州深大断裂带两侧分布,与早古生代地层或震旦纪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并被白垩纪地层覆盖。岩相学研究表明,其主体岩性以角闪辉长岩和紫苏角闪辉长岩为主,还有少量的含长辉石岩、辉长闪长岩和辉绿(玢)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9.1±2.8 Ma(MSWD=0.44),相当于早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这些辉长岩体具有较低MgO(2.13%-3.59%)和较高Fe2O3T(16.42%-33.53%)、P2O5(0.58%-1.18%)和TiO2(1.52%-2.31%)的特征;岩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Ba、Rb和U),而Nb-Ta、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显示出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岩浆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可能形成于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古生代洋盆的存在,该洋盆一直延续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才最终闭合,本区广泛发育的大陆弧型辉长岩应为该洋盆发生俯冲-消减作用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新地-安平地区 桂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