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定性新探——以其内在规定性和我国实际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林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于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于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以及互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共有 定性 新型共有
下载PDF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定性新探——以其内在规定性和我国实际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47-52,共6页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论点之一。无论于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论点之一。无论于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共有 定性 新型共有
下载PDF
论建筑物区分共有的法律性质
3
作者 郭敬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0年第12期311-314,共4页
建筑物区分共有权的性质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传统问题,其具有不同于传统之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特性、制度基础及规则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沿袭《物权法》的规定,对建筑物区分共有的性质仍未予以明确。笔者以为,建筑物区分... 建筑物区分共有权的性质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传统问题,其具有不同于传统之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特性、制度基础及规则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沿袭《物权法》的规定,对建筑物区分共有的性质仍未予以明确。笔者以为,建筑物区分共有既然无法归入传统的共有类型,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新的共有类型,与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并列构成共有的类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区分共有 新型共有 法律性质
下载PDF
关于调整城镇基本居住保障模式的思考--兼论基本居住保障普惠制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淦明 《上海房地》 2022年第11期9-15,共7页
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居住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义务。住宅用地是实现居住的前提。鉴于城镇住房保障的不足,为保障所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居住,本文分析了住宅用地保障的比较优势,建议改革城镇基本居住保障制度,... 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居住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义务。住宅用地是实现居住的前提。鉴于城镇住房保障的不足,为保障所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居住,本文分析了住宅用地保障的比较优势,建议改革城镇基本居住保障制度,调整基本居住保障新模式,实行基本居住保障普惠制:以“住宅用地保障”取代配售型住房保障,将单一的住房保障模式调整为“以住宅用地保障为主、以住房保障为辅”的综合保障模式,并以“政府划拨住宅用地,居民拥有房屋产权”的“新型共有产权住房”实现住有所居。此外,本文认为,住宅用地资源有限,只有限制奢侈消费才能保障基本居住。因此,国家还应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城镇住宅用地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居住保障 住房保障 住宅用地保障 居住保障普惠制 实施路径 新型共有产权住房 住宅用地合理使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