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忠德采用平调五脏法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经验
1
作者 唐丽娟 何伟炎 +2 位作者 金连顺 张曈 张忠德(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91-259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入恢复期后,常会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中医对其辨治有独特的优势。张忠德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新冠感染进入恢复期,所感湿毒之邪可使脏腑气血阴阳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入恢复期后,常会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中医对其辨治有独特的优势。张忠德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新冠感染进入恢复期,所感湿毒之邪可使脏腑气血阴阳处于失调状态,出现阳气耗损或津血亏虚,湿浊困阻气机、入络成瘀为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的关键;提出其治疗应以平调五脏气血阴阳为原则,采用运化湿毒痰浊、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根据五脏气血津液阴阳之盛衰,辨证分型选用“扶正系列方”:元气亏虚证可选扶正升白方;肺脾肾虚证可用扶正益肺方;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可选扶正安神方。临证时,张忠德教授针对湿毒浊气留滞部位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加减,并重视脾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注意顾护脾胃,以促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 新冠康复 湿毒疫 阳气耗损 津血亏虚 平调五脏 扶正系列方 张忠德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潜在的胃肠道症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潘雪 苏暾 +1 位作者 陆建萍 黄文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出现的慢性胃肠道症状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一组有关胃肠道症状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问卷,于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对326名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出现的慢性胃肠道症状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一组有关胃肠道症状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问卷,于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对326名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有COVID-19病史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从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来看,患者在感染期间和感染后均表现出躯体症状(PHQ-15=5~9分)和健康焦虑(SHAI>15分)状态,有胃肠道疾病史(P<0.05)和健康焦虑(P<0.001)的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更加频繁。患者感染期间的躯体状况及胃肠道症状更差(P=0.003),抑郁症状更严重(P=0.004),在感染期间感到不适和在感染之后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状。结论 COVID-19能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抑郁的发生,健康焦虑对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有影响,这为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胃肠门诊患者有益提供证据,并为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状况 抑郁 焦虑 胃肠道症状 躯体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3
作者 魏海英 张晓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94-799,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2)监测判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可行性,探讨适用于门诊COVID-19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郑州大... 目的评估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2)监测判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可行性,探讨适用于门诊COVID-19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新冠康复门诊就诊的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就诊前是否进行MEWS评分及SpO 2监测分为对照组及校正MEWS评分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校正MEWS评分判断门诊COVID-19患者重症转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比较两组患者门诊就诊后15 d内重症转归率、病死率、住院前门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校正MEWS评分预测门诊COVID-19患者就诊后15 d内重症转归的灵敏度为83.05%,特异度为87.32%,最佳临界值为4.5分;构成校正MEWS评分的各项因素中,SpO 2对重症转归组分类的特征重要性最高达42.20%;相对于对照组,校正MEWS评分组重症转归率较低,门诊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pO 2作为校正因子的MEWS评分模型可有效识别潜在的门诊重症COVID-19患者并进行预警,这种预警作用可能有利于医疗人员采取更加积极的临床治疗决策,进而影响门诊COVID-19患者就诊后的临床转归和相关医疗经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 氧饱和度 临床转归 病死率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
4
作者 林侃 吴慧毅 +4 位作者 郑关毅 傅开龙 姚明龙 陈晓玲 马坤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8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5月17日于上海世博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366例,观察入住方舱医院次日清... 目的探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5月17日于上海世博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366例,观察入住方舱医院次日清晨的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舌象,收集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分析不同舌象患者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纳入366例患者中排名前5位的临床症状分别是咳嗽、咳痰、咽干、鼻塞/鼻涕、乏力/倦怠,核酸转阴时间为8.50(6.00,12.00)d。与淡红舌患者比较,红舌患者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与淡白舌患者比较,红舌患者食欲减退发生率增高(P<0.05)。与正常舌形患者比较,瘦薄舌患者发热发生率降低(P<0.05)。厚苔患者较薄苔患者咳痰、咽干、头晕、气短、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燥苔患者较润苔患者发热、气短、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黄苔患者较白苔患者咳嗽、咳痰、咽痛、恶寒、发热、肌肉疼痛、食欲减退、气短发生率增高(P<0.05)。另外淡白舌患者具有核酸转阴延迟的临床特点。结论方舱医院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常见邪犯肺卫证候,不同舌象患者临床症状同中有异,其中舌苔特点与恶寒、咳嗽、气短等症关系密切。淡白舌对核酸转阴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奥密克戎变异株 舌象 临床症状 核酸转阴时间 方舱医院
下载PDF
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5
作者 刘颜州 岳文胜 +1 位作者 杨航 张曦月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49-152,15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探讨肺部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期COVID-19患者30例,采用BLUE-PLUS方案对患者行肺部顺序扫查,行床旁超... 目的分析急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肺部床旁超声特征,探讨肺部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期COVID-19患者30例,采用BLUE-PLUS方案对患者行肺部顺序扫查,行床旁超声半定量评分;并收集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阴离子间隙、PH值、标准碳酸氢根、氧分压、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临床分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急性期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LUS,分析LU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用于普通型与(危)重型分型的效能。结果30例急性期COVID-19患者中,双侧均至少有一个肺点受累者29例(96.7%),单侧至少有一个肺点受累者1例(3.3%),15例患者出现至少一个肺点的肺实变大小>1 cm。行左、右肺相同肺点得分比较,左、右肺总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各肺点得分之间比较: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左肺总得分、右肺总得分及全肺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总得分诊断普通型与(危)重型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左肺总得分、右肺总得分、全肺总得分与LYM%、LYM#、阴离子间隙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型、住院时间呈正相关,与标准碳酸氢根呈负相关(P<0.05);左肺总得分、全肺总得分与PH值、氧分压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P<0.05),右肺总得分与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期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床旁超声特征具有差异性,LUS与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根、氧分压、临床分型、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危重型患者LUS得分较高;肺部床旁超声有望用于急性期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评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 B线
下载PDF
7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消化道症状及其生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冯尚智 陈少文 +1 位作者 刘爱军 舒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5例)和非老年组(<60岁,44例),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食欲下降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胀恶心、腹痛、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患者的肌酐水平比较中,老年组患者的肌酐水平高于非老年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仍在正常范围。老年组粪便潜血阳性发生率为14.28%(5/35),非老年组发生率为18.18%(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感染、生化等指标差异性不明显,但老年组出现消化道症状概率更高,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老年组中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可能是该组患者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消化道症状 血清白蛋白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图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比分析
7
作者 方进智 鄂林宁 +1 位作者 曾剑兵 于大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采用4种半定量测量方法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病变负担,比较4种评估方法的诊断性能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找出诊断时间最短、最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经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诊并... 目的:采用4种半定量测量方法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病变负担,比较4种评估方法的诊断性能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找出诊断时间最短、最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经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诊并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进行分型,中型87例,重症型66例,危重型4例。基于患者的胸部CT图像,两名放射科医生使用4种半定量评分系统独立评估肺部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记录每个评分系统所用的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名医生使用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结果:重症组的D-二聚体、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评分结果显示,重症组的平均得分均高于非重症组。两名医师采用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均较差,4种方法的ICC均小于0.75,4种方法中T-SS法的平均用时最短。结论:基于视觉及主观经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病变严重程度半定量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开发基于人工智能且具有良好泛化性的定量评估模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评分系统
下载PDF
Omicron大流行期间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宛榕 唐辉 +6 位作者 周娜 邱维 李孝远 王湘 白春梅 周建凤 赵林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38-1245,共8页
目的 调查Omicron变异株大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下文简称“新冠”)感染的情况。方法 2022年12月25日至2023年1月25日,通过问卷星平台以电子问卷的方式收集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既往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就诊及于北京协和医... 目的 调查Omicron变异株大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下文简称“新冠”)感染的情况。方法 2022年12月25日至2023年1月25日,通过问卷星平台以电子问卷的方式收集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既往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就诊及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进修医生所在当地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患者)接种新冠疫苗、调查期间(自2022年12月9日至问卷调查时)感染新冠、临床症状、感染后抗肿瘤治疗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98.1%。26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接种新冠疫苗170例(64.2%),带瘤生存158例(59.6%),感染新冠时或调查期间正在抗肿瘤治疗216例(81.5%);感染新冠210例(79.2%),其中发生新冠肺炎9例(4.3%),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疗3例(1.4%),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新冠感染者中,205例(97.6%)出现新冠相关症状,其中以发热最为常见(72.9%),呼吸道症状以咳嗽(64.8%)、咳痰(50.5%)为主。新冠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正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新冠感染者中,疫苗接种≥3剂者新冠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者(1.1%比9.9%,P=0.025)。截至问卷调查时,88例患者于新冠感染后已开启抗肿瘤治疗,其中与感染前相比,感染后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更严重12例(13.6%),症状相近64例(72.7%),症状更轻微12例(13.6%)。感染新冠前后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变化与感染后开启抗肿瘤治疗时机无明显相关(P=0.938),而与感染后抗肿瘤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P=0.003)。结论 Omicron变异株大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对新冠普遍易感,几乎所有感染者均出现了相关临床症状,极少数发生新冠肺炎。接种≥3剂疫苗可能对新冠肺炎具有预防作用。多数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较感染前无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Omicron变异株 症状
下载PDF
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9
作者 赵虎雷 王明航 +8 位作者 李建生 赵敏 田曙光 李宁 谢洋 韩瑞婷 杨建雅 史艳敏 李素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2-407,共6页
目的评价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12月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会展中心医学观察点收治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250例... 目的评价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12月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会展中心医学观察点收治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区组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共有5例患者未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形成符合方案集245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122例)。试验组给予银翘败毒合剂(由金银花、连翘、青蒿、射干、虎杖、薏苡仁等13味中药组成),对照组给予银翘败毒安慰剂(由5%的中药及调味剂等组成),试验药物均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统一煎煮提供,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14 d。以核酸转阴时间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核酸转阴率、转型率、转型时间、症状发生率、症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两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核酸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8.93±2.13比10.47±3.95,P<0.05)。治疗7、10和14 d,试验组核酸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7%(55/123)比27.9%(34/122)、91.9%(113/123)比72.1%(88/122)、98.4%(121/123)比88.5%(108/122),均P<0.05〕。治疗4 d和7 d,试验组转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6/123)比12.3%(15/122)、5.7%(7/123)比13.1%(16/122),均P<0.05〕,转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后(d:7.82±2.99比6.15±1.39,P<0.05)。治疗4 d,试验组发热、咳嗽、乏力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6/123)比17.2%(21/122)、8.9%(11/123)比18.0%(22/122)、14.6%(18/123)比26.2%(32/122),均P<0.05〕,到治疗10 d两组发热症状发生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9.8%(12/123)比18.9%(23/122),P<0.05〕,治疗14 d两组发热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 d两组对乏力症状的改善程度相当,治疗10 d开始试验组对乏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5.2%(31/123)比37.7%(46/122),P<0.05〕,持续到治疗14 d〔26.8%(33/123)比39.3%(48/122),P<0.05〕。两组各时间点胸闷、气短、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银翘败毒方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的疗效相当。试验组发热、咳嗽、乏力症状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后(d:6.62±1.50比5.30±1.22、8.48±3.34比6.54±1.45、7.97±3.21比6.11±0.98,均P<0.05),两组其他症状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3/123)比11.5%(14/122),P>0.05〕。结论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型率、延后转型时间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 银翘败毒方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10
作者 叶婷婷 高宇 +2 位作者 张亭亭 梅清 朱春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3例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3例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8 d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72例)和存活组(81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危重型占比更高(P<0.001);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心肌损伤、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脓毒症休克、急性肝损伤、气胸、耐药菌感染的占比高于存活组(P<0.05),而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存活组(P<0.05);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钙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D-二聚体、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CRP是影响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估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预后的指标中,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敏感度79.2%,特异度85.2%;氧合指数的AUC为0.774,敏感度88.9%,特异度55.6%;CRP的AUC为0.658,敏感度59.7%,特异度75.3%。结论 老年重症COVID-19死亡组患者的病情较重,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CRP水平是评估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婴儿无症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伴粪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伟 袁成良 +1 位作者 刘晓 郑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24-225,228,共3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地区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由于部分患者感染后无临床症状,造成的漏诊极可能引发新型冠状病毒在家庭及社会中传播,增加疫情控制的难度[1]。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婴儿 症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家庭聚集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作者 张淑香 纳建荣 +2 位作者 刘伯飞 杨蔚 周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5-258,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一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家庭聚集发病的事件,探讨有效隔离各类传染源对控制病毒播散的重要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地区发生的一起COVID-19家庭夫妇2人聚... 目的分析一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家庭聚集发病的事件,探讨有效隔离各类传染源对控制病毒播散的重要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地区发生的一起COVID-19家庭夫妇2人聚集性发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接触史等影响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并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胸部CT观察有无肺炎表现。结果夫妇2人发病前14天无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未接触过COVID-19确诊患者;未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病例1发病前4天、病例2发病前6天与居住在武汉返回宁夏的女儿一起生活,其女儿无症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但隔离观察期间再次核酸检测阳性而被确诊。其他密切接触的48人均无可疑流行病学史,14天医学观察中无人发病,核酸检测阴性、胸部CT无异常。结论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传染源是切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作为传染源导致COVID-19的传播,因无症状易被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感染 家庭聚集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爽 陈秀芝 +14 位作者 宋丹丹 侯赛 肖永康 储娜 李明 储修杰 魏鸿园 朱标 马婉婉 祝茜 孙袁芳 冯玉杰 毕念念 朱梦 李青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19,14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长期症状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个月后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主要涉及呼吸、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包括呼吸困难、疲劳、焦虑、关节疼痛、心血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长期症状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个月后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主要涉及呼吸、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包括呼吸困难、疲劳、焦虑、关节疼痛、心血管相关疾病和肾组织损伤等。本文对COVID-19长期症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提高人们对COVID-19长期症状认知水平,减轻病患痛苦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长期症状 临床症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无锡市Omicron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相关持续症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詹星雅 刘娟 +1 位作者 冀斌 沈元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探究Omicron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者康复后3~4个月存在相关持续症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随访计划、减少感染后相关持续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躯体与精神神经症状量表、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 目的探究Omicron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者康复后3~4个月存在相关持续症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随访计划、减少感染后相关持续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躯体与精神神经症状量表、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焦虑量表(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和自编的疾病污名化量表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有50.7%的受访者在康复后3~4个月存在相关持续症状,共报告躯体与精神神经症状47种,疲劳乏力是最常见的躯体症状(50.5%),失眠是最常见的精神神经症状(24.3%),抑郁和焦虑均与躯体或精神神经症状伴随出现。女性(β=0.70,OR=2.01,95%CI:1.04~3.86,P=0.037)、隔离期间存在临床症状(β=0.78,OR=2.17,95%CI:1.13~4.20,P=0.021)、中高压力(β=1.68,OR=5.35,95%CI:2.14~13.38,P<0.001)、严重污名化(β=1.03,OR=2.79,95%CI:1.33~5.83,P=0.006)是新冠感染者出院3~4个月后存在持续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新冠感染者康复后3~4个月时仍存在相关持续症状。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相关持续症状的高风险人群,并同时在医疗保健和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给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Omicron毒株 持续症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分析
15
作者 孙敏 马建 +4 位作者 陈大伟 蔡蓉 王玮明 何芳 杨鹏飞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21—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拭子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毒载...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21—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拭子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毒载量分析。结果纳入121例病例,确诊病例占54.5%。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不同性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P=0.006);不同年龄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3,P=0.008)。在病毒载量方面,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Z=1.124,P=0.261)。年龄≥60岁的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的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P=0.033),两组病毒载量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12466.5(1861.3,168323.6)、3256.3(972.8,42043.3)copies/ml。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0岁年龄组确诊病例的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提示老年病例中病毒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确诊病例 症状感染 病毒载量 分析
原文传递
扬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16
作者 周海娟 龚圣兵 谭亮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加强疫情防控。方法对2020年1月21日至2月29日该院集中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14例(37.8%);新...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加强疫情防控。方法对2020年1月21日至2月29日该院集中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14例(37.8%);新冠肺炎普通型23例(62.2%),无一例重型、危重型。23例普通型患者中14例(60.9%)为疫情高风险地区输入型病例,3例(13.0%)密切接触发病。家族聚集性发病1起,涉及9例。无症状感染者多因密切接触、经筛查而获得诊断。23例普通型患者男女发病情况无显著差异,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为主。血常规白细胞水平正常或降低,69.6%淋巴细胞降低。胸部CT以磨玻璃影及网格索条影为主,主要分布在肺叶外周或胸膜下,常累及多叶。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出院随访有个别咽拭子或肛拭子转阳。结论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62.2%)以输入型为主,无症状感染者占37.8%,多因密切接触筛查而检出,治疗效果满意,出院患者需规范隔离观察及随访。在防治过程中,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症状感染
下载PDF
银黄清肺胶囊治疗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42例
17
作者 陈飞豹 张长明 +6 位作者 陈晨 季平 张婵娟 李艳波 王浩 顾保保 杨燕婷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银黄清肺胶囊治疗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2例新冠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42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银黄清肺胶囊治疗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2例新冠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42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黄清肺胶囊治疗。观察2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中医证候积分、重症/危重症转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2%(236/242),对照组为95.00%(114/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为0分。2组均未见重症/危重症转化情况。结论:与单用标准治疗方案相比,联合银黄清肺胶囊能更有效地缩短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冠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核酸转阴时间,改善中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 轻型/普通型 银黄清肺胶囊
原文传递
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四川省居民新冠感染情况和应对态度调查
18
作者 先德强 冯舒影 +3 位作者 刘利 卢晓红 刘玲 刘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41-1150,共10页
目的了解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四川省居民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以及公众对防疫政策优化的应对态度。方法于2023年1月19日至2023年3月4日对四川省居民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通过... 目的了解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四川省居民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以及公众对防疫政策优化的应对态度。方法于2023年1月19日至2023年3月4日对四川省居民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通过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四川省各市州感染率,感染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症状,感染风险因素和应对态度等情况,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8187份(城镇居民5035份,农村居民3152份)。调查对象新冠感染率为77.66%,城镇感染率(81.50%)高于农村(71.54%)(χ^(2)=110.566,P<0.001),各地区感染率差异较大,感染率前3的地区为泸州(82.11%)、自贡(80.15%)和广元(79.46%)。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感染风险更低(OR=0.66,95%CI:0.59~0.73);和男性相比,女性感染风险更高(OR=1.40,95%CI:1.24~1.55);和<18岁组相比,41~50岁组感染风险最高(OR=2.52,95%CI:1.70~3.34);和学生相比,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最高(OR=2.24,95%CI:1.77~2.83);和无基础疾病人群相比,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更高(OR=1.34,95%CI:1.10~1.65)。无症状感染者在城镇和农村中分别占14.55%、17.78%。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66.75%的居民恐惧感染新冠,94.78%的居民支持防疫政策优化。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和继续佩戴口罩的意愿更大(P均<0.05)。结论四川省居民新冠病毒感染率高,疫情发展迅速,各地区感染率有显著差异。仍需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感染 临床症状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史及奥密克戎不同分支毒株感染对感染者症状影响分析
19
作者 马春娜 孙瑛 +7 位作者 张莉 吴文婷 段玮 张姣姣 马佳鑫 王莹莹 张代涛 王全意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再次感染情况和症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23年3—5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中涉及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二次感染者和首次... 目的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再次感染情况和症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23年3—5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中涉及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二次感染者和首次感染者性别、年龄、感染时间、症状发生的占比,比较XBB和非XBB变异株在上述变量占比差异,探索调整其他因素情况下,首次/二次感染以及不同变异株对高热、咳嗽等症状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1例病例,244例(76.01%)为二次感染,198例(61.68%)感染毒株为XBB变异株。二次感染者主要分布在4月(28.95%)和5月(71.08%),呈上升趋势。首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均以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为主,但二次感染者出现发热(58.44%vs.90.98%)、高热(体温≥38.5℃)(11.69%vs.61.48%)、咳嗽(35.06%vs.57.79%)、头痛(20.78%vs.45.49%)、乏力(25.97%vs.45.90%)和肌肉关节疼痛(14.29%vs.26.64%)等症状的比例低于首次感染者,出现呕吐症状的占比高于首次感染者(6.49%vs.1.64%,χ^(2)=5.061,P=0.039)。XBB变异株感染者出现鼻塞(46.46%vs.28.46%)和呕吐(4.55%vs.0%)等症状的比例高于非XBB变异株感染者,但出现发热(79.29%vs.89.43%)和高热(41.92%vs.61.79%)等症状的比例低于非XBB变异株感染者。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发现,首次感染是出现高热(OR=15.195,95%CI:6.435,35.880)、咳嗽(OR=2.617,95%CI:1.378,4.971)和肌肉关节疼痛(OR=2.278,95%CI:1.044,4.972)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二次感染的主要症状未发生变化,其大部分症状的发生率低于首次感染者,目前北京市流行的各分支毒株导致的主要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一些症状的出现率可能有影响,应持续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 二次感染 奥密克戎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症状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陈木欣 梁好 +5 位作者 李明铨 彭银英 杨友友 周双军 张小培 魏琳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360-1366,共7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者衰弱现状,分析新冠感染对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2月入住广州某集中隔离点的新冠感染者进行“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一般情况、Tilburg衰...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者衰弱现状,分析新冠感染对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2月入住广州某集中隔离点的新冠感染者进行“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一般情况、Tilburg衰弱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新冠感染症状评分、心理弹性量表。采用多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冠感染对衰弱发生的影响。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67份,其中有效问卷594份,有效回收率为89.1%,新冠感染后新发生衰弱51例(8.6%)。在调查的594例患者中,150例(25.3%)处于衰弱状态,444例(74.7%)处于非衰弱状态。新冠感前TFI评分中位数为3(2,4)分,16.7%(99/594)处于衰弱状态;新冠感染后TFI评分中位数为3(2,5)分,25.3%(150/594)处于衰弱状态;新冠感染前后TFI评分(Z=-6.596,P<0.001)、衰弱发生率(χ^(2)=351.648,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疾病因素、人口学因素、心理因素后,新冠感染症状评分始终是新冠感染者衰弱影响因素;新冠感染症状评分整体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1)。结论新冠感染症状评分是新冠感染者发生衰弱的重要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随着新冠感染症状评分水平的升高,新冠感染者衰弱风险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评分 衰弱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