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单克隆抗体(Anti-LA18)体外抗K562红白血病细胞株的观察
1
作者 张晓薇 唐军民 +2 位作者 唐岩 薛琳 杨景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用细胞培养、酶细胞化学、同位素掺入等技术对新型单克隆抗体(Anti-LA18)抗K562-红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不同浓度Anti-LA18抗体的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实验组K562细胞出现体积小,核质比缩小,核染色质浓缩、胞质内空泡... 用细胞培养、酶细胞化学、同位素掺入等技术对新型单克隆抗体(Anti-LA18)抗K562-红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不同浓度Anti-LA18抗体的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实验组K562细胞出现体积小,核质比缩小,核染色质浓缩、胞质内空泡增多等形态学改变.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实验组K562细胞酸性磷酸酶、氯醋酸AS-D酯酶、酸性醋酸酯酶等反应均有所减弱,以酸性磷酸酶反应减弱最为明显.以K562细胞各种酶阳性百分率表示酶活性变化指标,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明显差异(P【0.001).抑制胸腺嘧啶核苷结合法测定Anti-LA18抗体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现纯Anti-LA18抗体浓度的依赖性.18小时~3H-TdR释放法测定Anti-LA18抗体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示出杀伤活性随Anti-LA18抗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单克隆抗体 K562细胞 酶细胞化学 细胞增殖 细胞毒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下载PDF
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奥妥珠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洪琼 李丹阳 朱亚男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12期75-77,80,共4页
总结28例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化疗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做好用药前准备,控制输注速度,加强输注过程中的护理;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尽早发现、正确处理。28例患者病情稳定,目前按照疗程规范... 总结28例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化疗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做好用药前准备,控制输注速度,加强输注过程中的护理;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尽早发现、正确处理。28例患者病情稳定,目前按照疗程规范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树梅 李莉娟 张连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570,共5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时,进行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CAR-T)是从基因层面研究出来的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与肿瘤细胞存活关系密切,使用肿瘤疫苗可增强FL的抗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剂调节肿瘤生存的免疫微环境并同传统化疗药物起到协同作用,新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突破原有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而发挥更好疗效。上述治疗研究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进一步研究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FL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如使用CAR-T细胞、HDAC抑制剂、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和新型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肿瘤疫苗 免疫调节剂 新型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范耀冰 李艳艳(综述) 吴红赤(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703-1708,共6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30%~40%的IMN患者有持续性尿蛋白,并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近几年各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投入临床使用,如新型单...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30%~40%的IMN患者有持续性尿蛋白,并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近几年各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投入临床使用,如新型单克隆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为IMN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抑制治疗 新型单克隆抗体 蛋白酶体抑制剂 补体抑制剂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艳江 杨向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085-7094,共10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IMN发病率逐年增加,大约1/3的IMN患者自行缓解,1/3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针对高风险的IMN需采取治疗,延缓其进入尿毒症期。目前主要药物包括皮质类...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IMN发病率逐年增加,大约1/3的IMN患者自行缓解,1/3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针对高风险的IMN需采取治疗,延缓其进入尿毒症期。目前主要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霉酚酸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及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