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双套囊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谢斌 欧怡 廖伯勇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双套囊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或急诊行支气管麻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100例)无论开左右胸全部使用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其中实验右组(双囊右组... 目的 探讨双套囊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或急诊行支气管麻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100例)无论开左右胸全部使用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其中实验右组(双囊右组)为开右胸62例,实验左组(双囊左组)为开左胸38例。对照组(200例)中100例使用双腔气管导管,其中双腔右组为开右胸61例,双腔左组为开左胸39例。100例使用单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其中单囊右组为开右胸55例,单囊左组为开左胸45例。分别观察手术侧肺叶塌陷效果;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患者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使用效果理想,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声嘶、咽痛发生率与使用双腔气管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使用单套囊支气管封堵器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可以广泛使用,无论开左胸、右胸均可使用。减少患者术后咽痛及声嘶,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舒适性及就医感受,并且不增加术后肺部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卡压填充型双套囊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麻醉 封堵效果
下载PDF
新型链式管道封堵器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斌 刘佳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169,173,共3页
油气管道在封堵过程中会因为封堵管段内的压力升高而导致封堵失败,因此需要一种在高压环境下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管道封堵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链式管道封堵器,主要由钢丝轮、封堵头本体和封隔圈组成。钢丝轮具有刮削功能,在封堵头密封... 油气管道在封堵过程中会因为封堵管段内的压力升高而导致封堵失败,因此需要一种在高压环境下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管道封堵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链式管道封堵器,主要由钢丝轮、封堵头本体和封隔圈组成。钢丝轮具有刮削功能,在封堵头密封管道之前,能够对管道进行清污和除锈;两个链接的封堵头在管道中能够实现两级密封;封隔圈具有凸面结构,利用橡胶弹性,密封管道内流体。相对传统封堵器,该新型链式封堵器只需开一次孔就能实现封堵和不停输作业,具有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高,施工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封堵器 链式结构 两级密封 管道维修
下载PDF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鉴 陈笋 +3 位作者 孙锟 杨健萍 沈加 武育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龄3.8岁。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中,3例选择4 mm×6 mm ADOⅡ,5F输送鞘;1例选择4 mm×4 mm ADOⅡ,4F输送鞘。1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选择4 mm×4 mm ADOⅡ,5F输送鞘。术中造影及术后心脏超声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ADOⅡ的主要优势是输送鞘尺寸小、柔软,容易到达瘘口并能够有效封堵冠状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应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与传统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红芳 李巧星 王伟录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70-27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与传统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与传统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钬激光碎石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4.28%,其中有1例患者的结石移入肾脏,占2.85%。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60.00%,其中有12例患者的结石移入肾脏,占34.28%。两组患者结石的清除率及结石移入肾脏的几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新型结石封堵器进行钬激光碎石手术治疗的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可降低其体内的结石在被击碎后移入肾脏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结石封堵器 与钬激光直接碎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下载PDF
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5
作者 游晓华 王可 +5 位作者 陈少萍 李松华 陈峰 熊文峰 赵仙先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7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1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6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 目的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7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1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6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植入封堵器大小,右室收缩、舒张、平均压,肺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及主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术后1、3、6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5~18 mm,平均(11.7±3.6)mm;对照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16 mm,平均(11.0±3.3)mm。试验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心电图左心室负荷增大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见残余分流。对照组有1例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1例术后血小板减少,1例术后3个月内存在残余分流,心电图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nflow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 疗效
下载PDF
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可 游晓华 +1 位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1-983,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继发孔ASD患者49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4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5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 目的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继发孔ASD患者49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4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5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ASD直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收缩压(RVSP)、封堵器腰部直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及1、3和6个月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9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34例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32 mm,对照组为14~34 mm。两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对照组1例可见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残余分流消失,其他患者均未见心房水平分流,封堵器未影响右房室瓣返流。术前、术后心电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nflower封堵器与SHSMA封堵器治疗ASD同样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 疗效
下载PDF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鹏军 余志庆 +6 位作者 傅立军 李筠 张玉奇 李奋 黄美蓉 郭颖 高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1例为2岁10个月,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7.8 mm,分流口为2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5.8 mm,均采用Duct Occluder II进行封堵。结果分别选择4 mm×4 mm Duct Occluder II,5 F输送长鞘;4 mm×3 mm封堵器,4 F长鞘,均按常规建立动静脉轨迹后分别释放左盘面和右盘面,按常规释放,术后心脏超声和造影显示VSD封堵部位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返流,1例出现右房室瓣轻度返流;术后2 d行心电图检查无异常。结论幼儿PMVSD可选择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行封堵,输送鞘小,对血管损伤小;术后近期无明显残余分流、无瓣膜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儿童
下载PDF
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在胸腔胃气管瘘中的临床应用初探(含视频)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璐蓉 王继旺 +5 位作者 朱昌 桑怀鸣 王云 张伟锋 李君兰 张国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初探一种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胸腔胃气管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7-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的5例胸腔胃气管瘘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总手术时间、封堵时间、术中和术后并... 初探一种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胸腔胃气管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7-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的5例胸腔胃气管瘘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总手术时间、封堵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短期封堵疗效评估。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69岁,瘘病程3~16个月,瘘口长径0.3~1.0 cm。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总手术时间38~88 min,封堵时间8~24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10分。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4例患者瘘口完全封堵;1例患者进食呛咳症状完全缓解,但因严重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临床应用该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胸腔胃气管瘘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瘘 胸腔胃气管瘘 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周平 张丽 +4 位作者 于明华 黄萍 夏树亮 李伟 黄晓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 总结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期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PDA的患儿12例,成功采用 ADOⅡ进行PDA封堵。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确定动脉... 目的 总结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期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PDA的患儿12例,成功采用 ADOⅡ进行PDA封堵。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类型、导管最狭窄处直径和主动脉端大小,同时根据肺动脉压力情况选择合适的ADOⅡ。12例患儿中10例术中采用从主动脉侧建立轨道,逆向释放法,2例从肺动脉侧建立轨道,顺向释放法。释放前常规行降主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及降主动脉、肺动脉血流速度;术后1 d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若无异常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1、3、6、12个月时门诊随访,行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2例介入治疗患儿。男7例,女5例;年龄0.53~4.47(1.59±1.10)岁,体质量5.5~18.3(9.52±3.41)kg,平均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1.33~2.85(1.64±0.45),肺动脉收缩压23~58(32.50±10.05)mmHg(1mmHg=0.133 kPa),导管最窄直径1.6~3.8(2.40 ±0.68)mm,选择3mm×4mm封堵器7例,3mm×6mm 3例,6 mm×6mm 2例,输送长鞘为4~5F。X线曝光时间为3.2~18.2(6.39±4.16)min。10例即时心血管造影显示即时完全堵闭,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确定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主动脉血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24h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2例完全堵闭,1例出现降主动脉相对狭窄,术后即刻测量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压差为11 mmHg,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压差为10 mmHg。6例完成术后1年随诊,3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随访。除上述1例出现降主动脉相对狭窄外,其余1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DO Ⅱ对婴幼儿中、小型、长管型或不规则型PDA 能达到完美的封堵效果,能使用4F或5F的输送鞘,可从主动脉端或肺动脉端操作释放封堵器,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封堵安全、有效。从肺动脉端释放封堵器的患儿,建议可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代替主动脉造影,可以避免穿刺主动脉,减少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Pansy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远期疗效:36个月随访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李子昂 郑晓舟 +4 位作者 苗强 雷印胜 王明华 刘现坤 郭志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64-671,共8页
目的随访Pansy®生物可降解封堵器(PBO)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术后1、3、6、12、24和36个月,评估使用PBO经皮闭合PFO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我们招募了15例符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条件的PFO... 目的随访Pansy®生物可降解封堵器(PBO)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术后1、3、6、12、24和36个月,评估使用PBO经皮闭合PFO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我们招募了15例符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条件的PFO患者,均接受PBO封堵治疗,封堵器尺寸24~34 mm等。患者于术后第1、3、6、12、24、36个月返回医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经颅多普勒超声造影(cTCD)或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检查,记录临床数据。结果15例患者年龄27~68(44.0±16.4)岁。封堵指征为隐源性卒中6例,偏头痛9例。技术成功率100%(15/15),术中TTE显示封堵器的位置和形状满意。3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A)患者分别在术后1、6个月行TTE检查发现小残余分流。1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在封堵后8个月复发卒中。随访12个月,卵圆孔闭合11例。随访36个月,完全闭合13例。12例不合并ASA的患者完全闭合,3例合并ASA患者,完全闭合1例。随访期间无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PB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宜的降解时间,对于不合并ASA的患者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完全闭合率。使用PBO经皮闭合PFO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 封堵治疗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