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瘤病毒联合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田海龙 Lun Xueqing +5 位作者 姜彬 Alain Tommy 郭文强 孟宪兵 黄德章 王志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5-884,共10页
目的研究新型水疱口炎病毒VSV^ΔM51联合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核糖体S6激酶1(RSK1)抑制剂BI-D1870和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BI2536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GL261、CT2A、HS68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BI-D1... 目的研究新型水疱口炎病毒VSV^ΔM51联合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核糖体S6激酶1(RSK1)抑制剂BI-D1870和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BI2536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GL261、CT2A、HS68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分别用100 nmol/L雷帕霉素,10 μmol/L BI-D1870,100 nmol/L BI-2536预处理2 h后感染0.1感染复数(MOI) VSV^△M51病毒,72 h后采用Alarma Blue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用上述药物预处理1 h后感染10 MOI VSV^△M51病毒,24 h后活化Caspase-3染色检测GL261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2)将GL261、CT2A细胞细胞分为VSV^ΔM51组、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分别用上述药物预处理1 h后感染0.1 MOI VSV^△M51病毒,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IVIS200活体成像系统检测4组细胞病毒荧光素酶的变化;(3)15只CT2A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V^△M51组、BID-1870+VSV^△M51组和BI2536+VSV^ΔM51组,每组5只。后2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BI-1870(100 mg/kg)、静脉注射BI-2536(20 mg/kg),24 h后3组小鼠均静脉注射病毒VSV^△M51,24 h、72 h后IVIS200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病毒荧光素酶;15只GL261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的分组和处理同上,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GFP的表达;病毒噬斑法检测小鼠的病毒滴度。结果(1)与对照组、雷帕霉素组、VSV^ΔM51组、BI-D1870组、BI-2536组比较,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aspase-3染色检测显示对照组无凋亡,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可见少量凋亡小体,但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凋亡小体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GL261、CT2A细胞活化PARP蛋白的表达少于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Annexin V-FITC/PI染色结果与活化Caspase-3染色结果一致。(2)与VSV^ΔM51组、雷帕霉素+VSV^ΔM51组比较,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细胞GFP的表达增强、病毒荧光素酶更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2 h后VSV^△M51组、BID-1870+VSV^△M51组、BI2536+VSV^△M51组CT2A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荧光素酶亮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VSV^△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M51组GL261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的病毒滴度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小分子抑制剂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VSV^△M51病毒的复制,进而增强了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其增效效果明显优于雷帕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新型水泡口炎病毒 新型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新型小分子细胞周期素抑制剂flavopiridol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悦 沈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关键词 新型小分子细胞周期素抑制 FLAVOPIRIDOL 肿瘤 治疗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新型小分子Bcl-2蛋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活性研究
3
作者 李河川 万剑飞 +1 位作者 何谷 范举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小分子Bcl-2蛋白抑制剂。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活性小分子,运用Autodock4.2研究其与Bcl-2蛋白的作用模式,并以此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采用MTT法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设计合成了1...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小分子Bcl-2蛋白抑制剂。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活性小分子,运用Autodock4.2研究其与Bcl-2蛋白的作用模式,并以此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采用MTT法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全新小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确定。结论化合物Ⅱ、Ⅴ、Ⅹ、Ⅺ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Ⅵ显示出比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高于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小分子抑制剂 BCL-2 抗肿瘤活性 人肝癌细胞HEPG-2 活性小分子 蛋白抑制
原文传递
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心悦 赵雯 +3 位作者 吕玉红 王雪梅 郭瑞瑞 岳昌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63-269,共7页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病例在国内外相继出现,随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1-4],COVID-19疫情是继H1N1、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出现后的第六次国际公共卫生突...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病例在国内外相继出现,随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1-4],COVID-19疫情是继H1N1、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出现后的第六次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5]。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出现及大流行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负担,同时对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急需找到有效的药物来对抗SARS-Co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SARS-CoV-2药物 新型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