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传统心肌酶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俭权 陶珊花 +2 位作者 李竞春 龙振洪 徐超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传统心肌酶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有AMI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I但确诊为非AMI的21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传统心肌酶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有AMI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I但确诊为非AMI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初诊患者均检测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和传统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3h,3~6h,以3h间隔抽取静脉血离心血清。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Y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逐渐升高,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的CK-MB、LD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I、MYO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相对高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ABP在3~6h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最高。结论传统心肌酶用于排除AMI疑似患者,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可采用连续监测法代替判断AMI。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传统心肌酶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