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文学制图法:以《威尼斯商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方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9-48,157,共11页
如何将潜藏的文学空间结构转换成清晰直观的地图意象,多年来困扰着众多英美文学研究者。ArcGIS软件能将复杂的文学空间映射为可视地图模型,形成一种新型文学制图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以《威尼斯商人》为目标文本,该制图方... 如何将潜藏的文学空间结构转换成清晰直观的地图意象,多年来困扰着众多英美文学研究者。ArcGIS软件能将复杂的文学空间映射为可视地图模型,形成一种新型文学制图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以《威尼斯商人》为目标文本,该制图方法由规划、数据分析、表征和版面整饰四个步骤组成,其中目的、主题、形式和受众是规划阶段四个基本问题,数据采集、信息细分、文本空间定位和地图母本点要素的矢量化则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表征时在智能系统的编辑区域输入标识的大小、字体、颜色等地理属性,版面整饰和方位修正后输出《威尼斯商人》的地图样品。研究表明,新型文学制图法可以将潜藏于字里行间的空间结构托出纸面,它既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显现绘制出了新的空间框架,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别具一格的阐释对象,具有相当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文学地图法 可视地图模型 ARCGIS 《威尼斯商人》
下载PDF
建设新型文学社 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2
作者 李巧钰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100-103,共4页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不同于本科院校。文学社作为可促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力量,应主动适应高职院校的特点,充分挖掘潜力,丰富内涵、提升目标,建设成为新型文学社,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文学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高中语文新型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卫国 谢星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1年第6期29-30,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也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新型文学类文本如科幻小说、奇幻小说、荒诞小说等,越来越常出现在语文试卷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也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新型文学类文本如科幻小说、奇幻小说、荒诞小说等,越来越常出现在语文试卷中,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文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探究高中语文新型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语文学习与考试要求,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型文学类文本 阅读技巧
下载PDF
创新型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龙灿宇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5期94-96,共3页
创新型教育以知识的应用与发展为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能将创新型教育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调整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目的、方法、模式、评价机制,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实践性的探索与贡献。
关键词 新型教育《中国古代文学》应用
下载PDF
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学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晓萌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文学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给以机械印刷为物质基础的纸质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多媒体语境中,文学正在依附新的媒介载体蓬勃发展,新媒介时代的文学,包括经典文学并没有终结... 文学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给以机械印刷为物质基础的纸质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多媒体语境中,文学正在依附新的媒介载体蓬勃发展,新媒介时代的文学,包括经典文学并没有终结,只不过其文学形态呈现出了多种更为复杂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新媒介时代,文学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渠道,从审美视域到艺术特点,从文学生产到文学消费都经历着深刻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时代 新型文学 数字技术 文学
下载PDF
泛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朝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20,共5页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具体与抽象回流互动、艺术感受与哲学思辨交相辉映、个案解剖与系统把握相得益彰、多视点交叉透视等研究方法。为了避免陷于二元思维和黑格尔"正→反→合"的套子,要用多视点交叉透视的系统思维方法对前面的各种方法给予整合。应更新传统研究方式,改革体制化了的学科和区域界限,用问题研究取代体系构造与学科"圈地运动"的壁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文化现象 文学概性 文学研究范式 新型文学
下载PDF
新文学开拓者群体刍议
7
作者 张国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30-35,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倡导和确立,是由1917年到1925年这个历史时段的新文学活动和新文学创作人才完成的。这些新文学人才开展的活动和创作,显现出创新性,是一批具有创新特色的开拓型人才,以其为主体形成一个较大的人才群体,聚合... 中国现代文学的倡导和确立,是由1917年到1925年这个历史时段的新文学活动和新文学创作人才完成的。这些新文学人才开展的活动和创作,显现出创新性,是一批具有创新特色的开拓型人才,以其为主体形成一个较大的人才群体,聚合了各种各样的新文学人才。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学,是集结他们的旗帜,是组合他们的粘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开拓者群体 开拓型人才 创造新型中国文学 粘合剂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回归与重构:江苏当代小说主题研究
8
作者 高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70-676,共7页
江苏当代小说创作成果丰硕,出现了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家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衍变的时代特征,表现了独具风味的江苏地域文化特色。梳理江苏当代小说创作,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其创作主题在当代... 江苏当代小说创作成果丰硕,出现了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家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衍变的时代特征,表现了独具风味的江苏地域文化特色。梳理江苏当代小说创作,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其创作主题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回归与重构、新型文学主体塑造和独具特色的江苏地域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征。因为江苏小说的地域文化谈者较众,所以在此侧重前两者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当代小说 日常生活回归与重构 新型文学主体的塑造 主题研究
下载PDF
海外学堂乐歌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南京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47-54,共8页
本文分析了海外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海外学堂乐歌的类别及其特点。作者认为 ,这些学堂乐歌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极力鼓吹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倡热爱中华祖国 ,为祖国服务 ;勉励学生勤学向上 ,充实自己 ,努力奋斗 ,不断追... 本文分析了海外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海外学堂乐歌的类别及其特点。作者认为 ,这些学堂乐歌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极力鼓吹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倡热爱中华祖国 ,为祖国服务 ;勉励学生勤学向上 ,充实自己 ,努力奋斗 ,不断追求进步 ;提倡热爱所在国、文化融合和中外友好。作者也分析了海外学堂乐歌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堂乐歌 海外新型文学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小说体的“茅盾论”与冷战状况下新“世界文学”的探索:以堀田善卫《齿轮》为线索
10
作者 王中忱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3,共29页
日本“战后派”作家堀田善卫曾以基于上海生活经验创作的系列“中国故事”而被誉为“国际作家”。在其前期小说中,堀田有意识地采用了把同时代中国文学文本引入自己作品的写作方法。本文从实证性角度考察堀田小说《齿轮》与茅盾小说《... 日本“战后派”作家堀田善卫曾以基于上海生活经验创作的系列“中国故事”而被誉为“国际作家”。在其前期小说中,堀田有意识地采用了把同时代中国文学文本引入自己作品的写作方法。本文从实证性角度考察堀田小说《齿轮》与茅盾小说《腐蚀》的互文关系,分析堀田通过续写和改写《腐蚀》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理解,特别是他对冷战状况下反共意识形态的回应,从而矫正以往战后日本文学史有关堀田文学“国际性特色”之叙述的空疏和暧昧,并进一步指出堀田善卫以独特方式书写的“茅盾论”也是他探索构建新型“世界文学”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堀田善卫 《齿轮》 茅盾 冷战 新型“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Thematic archetypes" and new era fiction
11
作者 Wang Guangdo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localized explanation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t proposes that four "thematic archetype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relations b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localized explanation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t proposes that four "thematic archetype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lklore, legends and the novel in the new er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first is the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enduring suffering and realizing one's poterltial; the third, discontent with reality expressed in writing about imaginary worlds; and the last, criticism of the materialistic personality which places material gain above justice and lusts after gain. The presentation, dynamics of change, practic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these "thematic archetypes" in the novels of the new era reveal writers' reflections on "modernity" and the awakening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relation to their own land. This paper also argues that the world outlook that pursue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view of life that prefers justice to material gain, and the values that affirm morality, life and human dignity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literature may supply us with important spiritual resources for responding to contemporary life, rebuilding the poetry of life and raising the quality of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matic archetype new era fiction folk culture aesthetic val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