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查献才 石丽敏 王保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9期569-569,共1页
目的探讨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目前应用医用注射器鼻饲输入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结果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可弥补目前应用医用注射器鼻饲输入的缺点。①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可以选... 目的探讨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目前应用医用注射器鼻饲输入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结果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可弥补目前应用医用注射器鼻饲输入的缺点。①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可以选择更多种类食物,给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更接近正常饮食结构;②能有效避免在推注食物时胃管脱落导致食物抛撒;③可高温清洗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能反复使用,节省了费用。结论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性能较目前医用注射器鼻饲输入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式鼻饲输入装置 设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注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胜男 赵志刚 《药品评价》 CAS 2010年第20期10-14,共5页
目的: 介绍几种新型注射剂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汇总,对目前市场上新型注射剂的原理、特点及临床使用状况进行综述。结果: 利用纳米材料、微球、脂质体等技术,注射剂由过去的单一剂型发展为多种类、多优点的新型... 目的: 介绍几种新型注射剂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汇总,对目前市场上新型注射剂的原理、特点及临床使用状况进行综述。结果: 利用纳米材料、微球、脂质体等技术,注射剂由过去的单一剂型发展为多种类、多优点的新型注射剂,以缓控释注射剂发展最快。结论: 相比于普通注射剂,新型注射剂在生物相容性、药物靶向性、毒副作用、长短效/控释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但临床广泛应用的品种还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 缓控释注射剂: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注射机动态射出系统的研究
3
作者 占国荣 张贤宝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3,共4页
介绍了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注射动态射出系统,它不同于前人将振动引入的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注射射出装置,它是不需要另外加入振动源而具有振动效应的注射装置。并从理论和实验上验证了此新型注射动态射出系统具有振动效应... 介绍了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注射动态射出系统,它不同于前人将振动引入的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注射射出装置,它是不需要另外加入振动源而具有振动效应的注射装置。并从理论和实验上验证了此新型注射动态射出系统具有振动效应。通过理论计算,把速度叠加得到的注射速度呈正旋波形式,射出熔体的形状也证实了其注射速度是波动的。这种振动效应将对注射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 动态射出
下载PDF
以肌肉注射为例的一种新型注射器
4
作者 高琳菁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8期191-,共1页
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应用注射法进行治疗。注射法是使用注射器将药液直接注入到人体内的给药方法。它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具有奏效较快的特点。
关键词 新型注射 理念、原理及结构设计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
下载PDF
七味三七口服液联合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承杰 张挥武 +5 位作者 刘晶晶 潘丹 蒋柒 李峰 潘汝南 贾军锋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七味三七口服液联合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新型可注射... 目的分析七味三七口服液联合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手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术前2 d开始加用七味三七口服液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中活动范围项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0.9%(50/55)比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短于/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5%(3/55)比21.8%(1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味三七口服液联合新型可注射骨水泥螺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新型注射骨水泥螺钉 七味三七口服液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国外上市新型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晓琳 栾瀚森 +1 位作者 杨莉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7,共8页
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原位凝胶和微乳或亚微乳等给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上述给药系统的新型注射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上市的新型注射剂的剂型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概况,并... 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原位凝胶和微乳或亚微乳等给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上述给药系统的新型注射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上市的新型注射剂的剂型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概况,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注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 缓控释给药系统 注射装置 综述
原文传递
新型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吕鹏 何军 +2 位作者 卞玮 杨亚妮 倪美萍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40,共8页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基于脂质体、微乳、微球、纳米粒和原位凝胶等的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给药系统具有减少注射次数、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不同新型注射给药系统上市或处于临床...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基于脂质体、微乳、微球、纳米粒和原位凝胶等的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给药系统具有减少注射次数、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不同新型注射给药系统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的产品、制备方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脂质体 微乳 微球 纳米粒 原位凝胶 综述
原文传递
新型注射剂的国内外研发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雪 齐宜广 +6 位作者 武玉杰 李哲肖 牛爱华 梁园园 任军乐 田立全 陈洪 《药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2期897-904,共8页
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具有起效快、定位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需求的增多,在传统注射剂的基础上,许多新型注射剂应运而生。脂质体、混悬剂、纳米粒、微球和包合物等注射给药系统的出现,不仅减少了药物... 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具有起效快、定位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需求的增多,在传统注射剂的基础上,许多新型注射剂应运而生。脂质体、混悬剂、纳米粒、微球和包合物等注射给药系统的出现,不仅减少了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还具有缓释、控释的优点,受到研究人员密切关注。重点介绍了几种新型注射剂的特点,并对国内外已上市和在研的新型注射剂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其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 缓控释给药系统 脂质体 纳米粒
原文传递
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培培 杨亚军 +1 位作者 刘希望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2-56,共5页
为了建立该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mL/L磷酸水(25∶75,V/V),检测波长224nm,柱温30℃,流速1mL/min为色谱条件。氟苯尼考在该色谱... 为了建立该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mL/L磷酸水(25∶75,V/V),检测波长224nm,柱温30℃,流速1mL/min为色谱条件。氟苯尼考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好;在5μg/mL^332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22 390C+17 227,R2=1.000 0;总平均回收率为96.09%±1.79%,RSD为1.87%;5批样品的氟苯尼考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0.75%。该方法准确可靠、选择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含量的测定,并为该注射液的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相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
下载PDF
5%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在健康受试者中剂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娟 杜晨冉 +3 位作者 田芳 王晓芳 刘伟丽 胡锦超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剂量逐渐递增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将32例健康受试者分为A、B、C、D组各8例,每组男女各半,分别按照500,750,1 000,1 250 m L剂...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剂量逐渐递增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将32例健康受试者分为A、B、C、D组各8例,每组男女各半,分别按照500,750,1 000,1 250 m L剂量静脉滴注给予5%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滴速2.0 m L·min^-1,早餐后30 min给药。观察受试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不良事件。结果 32例健康受试者均完成试验,发生8例轻度不良事件,表现为血生化、尿常规指标异常和心率下降,未予处理,均自行恢复正常。受试者生命体征、其他实验室指标及心电图均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以2.0 m L·min^-1单次静脉滴注5%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500-1 250 m L安全、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 新型复方 创伤用 安全性 耐受性
下载PDF
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程培培 杨亚军 +1 位作者 刘希望 李剑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按照2010版《中国兽药典》和《兽药及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对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安全性评价,相应进行了热原检查、注射途径LD50测定、皮肤刺激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等。结果表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制剂热... 按照2010版《中国兽药典》和《兽药及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对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安全性评价,相应进行了热原检查、注射途径LD50测定、皮肤刺激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等。结果表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制剂热原检查符合药典规定;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888.73 mg/kg,95%可信限为1575.90~2263.65 mg/kg;该注射液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股四头肌有轻微刺激,但在给药后7 d可以完全恢复。说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安全可靠,可应用于兽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 热原检查 LD50 皮肤刺激 肌肉刺激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新型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对仔猪疗效试验和腹泻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程汉 吴秋萍 《畜牧业环境》 2022年第20期38-39,共2页
药物右旋糖酐铁是一种络合物,它是由氢氧化铁和右旋糖酐经过反应后络合形成的,是一种棕褐色的,有的是棕黑色的粉末,深褐色的胶体溶液,溶于热水中,用过滤的方法灭菌,也可以用热压法灭菌,一般情况下制成注射用制剂。引起生理性贫血的猪,... 药物右旋糖酐铁是一种络合物,它是由氢氧化铁和右旋糖酐经过反应后络合形成的,是一种棕褐色的,有的是棕黑色的粉末,深褐色的胶体溶液,溶于热水中,用过滤的方法灭菌,也可以用热压法灭菌,一般情况下制成注射用制剂。引起生理性贫血的猪,初生的仔猪容易引起,因生长机能和发育迅速,所以防治贫血,补铁是关键,也是提高未成年猪的成活率主要措施,同时断奶仔猪体重的控制也尤为重要。我院中牧倍康药业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注射液-右旋糖酐铁。本项目研究试验选取了三种不同日龄(3、14、28)同窝的初生仔猪,各三十头,体重差不多均衡,本研究通过对仔猪注射该产品后,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组仔猪的腹泻明显减少,同时其他各项指标与试验对照组有差异显著,如体重、成活率等,进一步验证了我公司生产的新药效果理想,对于治疗仔猪生理性贫血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右旋糖酐铁注射 仔猪 疗效试验 腹泻
下载PDF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
14
作者 隆海滨 胡营营 孙桂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6,共7页
背景: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兼具二者优点,预计有更佳的应用空间。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切除27只... 背景: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兼具二者优点,预计有更佳的应用空间。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切除27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1个月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在L_4椎体制作骨缺损,实验组置入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对照1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照2组置入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置入后12周,检测植入体抗压强度、降解性能、组织学成骨情况,以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抗压强度、羟基磷灰石沉积量、失重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两对照组(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表明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能通过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增强骨质疏松椎体的支撑力,提高诱导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类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力学性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新型微发泡气体注射器注气过程可视化研究
15
作者 乔林军 信春玲 +2 位作者 何亚东 翟玉娇 闫宝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135,共8页
气体注射器是微发泡注塑过程中一个重要装置,本文研究了新型气体注射器的注气过程,通过高速摄像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压力曲线分析注气过程,发现气体从气体注射器进入可视化装置时呈分散状态,有利于在微发泡过程中气体与熔体的分... 气体注射器是微发泡注塑过程中一个重要装置,本文研究了新型气体注射器的注气过程,通过高速摄像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压力曲线分析注气过程,发现气体从气体注射器进入可视化装置时呈分散状态,有利于在微发泡过程中气体与熔体的分散混合。通过压力数据计算注气流量并配合高速摄像图像分析发现,注气压差和初始水压对注气流量影响很大。通过研究注气过程和注气量,发现新型微发泡气体注射器注气过程稳定可控,可用于微发泡注塑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注塑 可视化 新型气体注射 高速摄像机 圧力曲线
下载PDF
新型无痛注射技术在儿童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16
作者 黄铁慧 朱秀玲 +2 位作者 杨雪英 焦雯雯 张雪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在儿童静脉穿刺中新型无痛注射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日-12月31日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静脉穿刺的儿童患者2 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 2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穿刺技术的静脉穿刺... 目的:分析在儿童静脉穿刺中新型无痛注射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日-12月31日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静脉穿刺的儿童患者2 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 2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穿刺技术的静脉穿刺,治疗组接受新型无痛注射技术的静脉穿刺。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配合率、输液成功率及家长满意率,穿刺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穿刺后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42%)、患儿配合率(93.17%)、输液成功率(95.25%)及家长满意率(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0%、70.33%、79.58%、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治疗组心率为(86.02±6.12)次/min,平均动脉压为(64.20±5.8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33±5.24)次/min及(68.22±6.2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治疗组β-EP水平为(152.99±23.59)pg/ml,COR水平为(141.88±23.33)n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32±25.33)pg/ml及(179.43±25.54)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静脉穿刺中新型无痛注射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儿童穿刺时的生理指标及穿刺后的COR、β-E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穿刺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较高,儿童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无痛注射技术 生理指标 儿童静脉穿刺
下载PDF
新型微量注射装置在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赋兴 苑青 +2 位作者 蔡洪庆 韩睿钦 万经海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7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小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装置制备稳定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应用新型微量注射装置进行单侧纹状体内6-羟基多巴胺(6-OHDA)注...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小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装置制备稳定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应用新型微量注射装置进行单侧纹状体内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对照组则使用普通微量注射器。建模后,观测记录小鼠异常行为并统计分析黑质和纹状体组织学改变。结果旋转实验提示,实验组小鼠均出现阿扑吗啡(Apo)诱导的旋转行为,对照组仅5只小鼠出现旋转行为。建模28 d,对照组小鼠30 min旋转圈数较7 d显著下降(P<0.05),且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小鼠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小鼠患侧纹状体内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增多,部分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特征。结论用于颅内立体定向注射的新型微量注射装置可显著提高制备PD模型小鼠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6-OHDA) 立体定向框架 新型微量注射装置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新型微量注射泵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18
作者 陈玉珍 庄冬萍 李婉雅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8期1056-1056,共1页
微量注射泵能够准确控制静脉注射速度及注射量,以动力推送,避免高粘稠性溶液形成栓塞,可监测静脉推注,避免空气进入血管,我院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新型微量注射泵,2年以来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新型微量注射 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 操作方法 硝普钠 注意事项
下载PDF
新型四针注射技术对面部年轻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余永利 彭瀚 陈立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8-179,共2页
探讨新型四针注射技术与水光针头注射对于面部年轻化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我院整形美容科治疗的60例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使用4针针头配合1ml注射器注射,B组使用9针针头配合水光仪注... 探讨新型四针注射技术与水光针头注射对于面部年轻化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我院整形美容科治疗的60例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使用4针针头配合1ml注射器注射,B组使用9针针头配合水光仪注射,C组使用5针针头配合水光仪注射,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治疗治疗效果和感受度相近(P>0.05)),并优于C组治疗(P<0.05);60例患者满意度中,A组和B组满意度为1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时间上,A组平均治疗时间5.65±2.01 min,B组平均治疗时间8.94±3.81 min,C组平均治疗时间10.12±1.34 min,均优于B组、C组(P< 0.05)。术后评估三组出现的出血、疼痛、红肿、局部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四针注射技术能够增强水光针改善面部皮肤颜色、皱纹的效果,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安全性与9针针头治疗无统计学差异,但具备更短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新型水光针注射技术 4针针头 9针针头 5针针头 治疗效果 飞特针 治疗时间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竟 龚泰芳 +1 位作者 陈文 郑红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10-2316,共7页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方法:切除30只雌...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方法:切除30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在L_(3-5)椎体骨缺损处分别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和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置入后12周取置入节段椎体,进行生物力学、降解性能、Ca、P、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检测,以及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组的降解性能、抗压强度、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量、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Ca、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P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果表明,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增强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力,诱导成骨,可能与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磷酸钙类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力学性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