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与传统间隙平衡技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变化及术中截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与传统间隙平衡技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变化及术中截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30例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股骨截骨(研究组),51例使用传统间隙平衡技术进行股量截骨(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股骨截骨时间、术中相关参数(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后内髁截骨量、股骨后外髁截骨量、垫片厚度),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相关影像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中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更少(9.0±0.98 vs 9.7±01.0,t=-3.212,P=0.002)、垫片厚度更薄(8.2±0.6 vs 9.4±1.1,t=-4.939,P=0.001);术后随访1个月时研究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74.8±13.7 vs 66.9±14.5)及WOMAC评分(32.9±7.8 vs 38.9±8.1)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年、末次随访[平均时间(20.6±4.2)月]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下肢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均得到显著纠正(P<0.05),但是术后2组患者相比较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中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间隙平衡技术截骨,能够实现理想的屈曲间隙平衡并且减少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患者术后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与传统间隙平衡技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变化及术中截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30例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股骨截骨(研究组),51例使用传统间隙平衡技术进行股量截骨(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股骨截骨时间、术中相关参数(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后内髁截骨量、股骨后外髁截骨量、垫片厚度),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相关影像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中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更少(9.0±0.98 vs 9.7±01.0,t=-3.212,P=0.002)、垫片厚度更薄(8.2±0.6 vs 9.4±1.1,t=-4.939,P=0.001);术后随访1个月时研究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74.8±13.7 vs 66.9±14.5)及WOMAC评分(32.9±7.8 vs 38.9±8.1)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年、末次随访[平均时间(20.6±4.2)月]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下肢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均得到显著纠正(P<0.05),但是术后2组患者相比较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中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间隙平衡技术截骨,能够实现理想的屈曲间隙平衡并且减少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患者术后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