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浅山区新型镇村体系适宜性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琰 崔小平 雷振东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期167-169,共3页
青海省东部80%的村镇分布于浅山区。浅山区沟壑纵横、高寒缺水、生态脆弱、民族众多;同时也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及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背景下,浅山区村... 青海省东部80%的村镇分布于浅山区。浅山区沟壑纵横、高寒缺水、生态脆弱、民族众多;同时也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及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背景下,浅山区村镇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地形破碎,村镇分散,迁并困难;耕地锐减,农业转型,人地矛盾突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高效利用;人口持续衰减,村庄空废严重。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等建设持续推进,极大地改善了浅山区村镇人居环境,但也同时引发"重复建设、短效浪费"的新问题。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是一次尝试和探索,基于"人—生产性用地"对应关系,探讨适宜于沟壑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镇总体规划技术方法。通过划定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重新整合农业生产用地与农村生活空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出适宜性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进行生产、生活相互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区划,提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一体的新型镇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浅山区 镇总体规划 适宜性方法 新型镇村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