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型阵列的双基地电磁矢量传感器MIMO雷达高分辨角度参数估计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前朋 潘小义 +1 位作者 陈吉源 肖顺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76,共7页
针对双基地EMVS-MIMO雷达角度参数估计问题,该文通过设计新的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来实现对双基地EMVS-MIMO雷达角度参数估计精度的提升。相比于半波长的均匀线性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所设计的新型阵列能够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阵列孔径的扩... 针对双基地EMVS-MIMO雷达角度参数估计问题,该文通过设计新的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来实现对双基地EMVS-MIMO雷达角度参数估计精度的提升。相比于半波长的均匀线性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所设计的新型阵列能够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阵列孔径的扩展。并且,为了避免发射角和接收角的角度参数额外配对过程,该文利用平行因子算法来实现发射角和接收角的角度参数自动配对。同时,相应的发射方位角、发射俯仰角、发射极化角、发射极化相位差和接收方位角、接收俯仰角、接收极化角以及接收极化相位差也是自动配对的。通过利用平行因子算法多次迭代之后得到的方向加载矩阵,对应于发射角和接收角的精粗估计的旋转不变关系可以从方向加载矩阵中进行相应的提取。因此,高分辨的发射角和接收角可以通过精粗估计的结合来实现。相比于当前算法,所提算法具有自动参数配对特性以及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MIMO雷达 电磁矢量传感器 新型阵列 平行因子算法
下载PDF
新型阵列式芒硝袋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百叶 王芳婷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5059-5060,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将2012年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装入芒硝后行腹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头包装入芒硝行腹... 目的:探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将2012年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装入芒硝后行腹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头包装入芒硝行腹部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在腹部外敷时,是否污染衣服及随体位变化时芒硝袋是否脱落、移位,芒硝是否滑向一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衣物、被服无污染,随体位变化时芒硝袋无脱落、移位,袋内芒硝无向袋的一端聚集的现象。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阵列式芒硝袋具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外敷舒适均匀,不污染被服。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实用新型阵列式外敷药带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新型直下式正三角阵列LED背光源的光学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帅 李荣玉 +1 位作者 陈秀锦 陆俊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9,共5页
从分析直下式LED背光的基础结构入手,对传统的矩阵LED背光布局方式进行数学建模。针对该布局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三角阵LED背光布局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小混光"盲区"比例,提高均匀性。通过Light... 从分析直下式LED背光的基础结构入手,对传统的矩阵LED背光布局方式进行数学建模。针对该布局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三角阵LED背光布局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小混光"盲区"比例,提高均匀性。通过Lighttools仿真软件证明了该新型结构的有效性:当灯腔高度为20mm时,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的均匀性为90.79%,相比于传统矩阵结构的88.77%,提升幅度达到2%;在LED间距较密的情况下,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的均匀性相比传统结构而言优势并不明显,仅有不到1%的提升;随着灯腔高度的提升,新型正三角阵结构相比传统结构的优势逐渐缩小,当达到24mm时,均匀性的提升仅有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背光 直下式 新型正三角阵列 均匀度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液闪阵列成像屏空间分辨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美 李奎念 +2 位作者 李阳 盛亮 张艳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2,共8页
针对低强度射线成像,自主研制了一种像元为0.1 mm高探测效率的液闪阵列屏.为此,基于倾斜刀口边缘响应的测量原理,建立了理论模拟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该液闪阵列屏开展了空间分辨性能研究.通过理论模拟,给出了液闪阵列屏在14 MeV中子和... 针对低强度射线成像,自主研制了一种像元为0.1 mm高探测效率的液闪阵列屏.为此,基于倾斜刀口边缘响应的测量原理,建立了理论模拟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该液闪阵列屏开展了空间分辨性能研究.通过理论模拟,给出了液闪阵列屏在14 MeV中子和1.25 MeV伽马射线激发下的调制传递函数,并与像元为0.1,0.3和0.5 mm的闪烁纤维阵列屏进行了理论对比.在60Co伽马射线源上,对液闪阵列屏和像元为0.3和0.5 mm的两种国产闪烁纤维阵列屏进行了调制传递函数实测研究.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液闪阵列的空间特性优于闪烁纤维阵列屏,而且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对1.25 MeV伽马,空间分辨接近0.9 lp/mm,而其他两种纤维阵列屏仅达到0.5 lp/mm,对于14 MeV中子,液闪阵列屏的空间分辨可达到1.8 lp/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液闪阵列成像屏 边缘倾斜扩展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射线成像
下载PDF
基于三种反射型单元共享孔径的新型宽带低RCS反射屏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雯 高军 +2 位作者 曹祥玉 杨欢欢 李思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25-2931,共7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3种反射型单元共享孔径的新型宽带低RCS超表面反射屏,与传统人工磁导体反射屏相比,引入一种相量干涉单元,利用新型相位对消关系完成了对传统人工磁导体(AMC)反射屏相位对消频带的拓展。通过将3种反射单元交错排布,合...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3种反射型单元共享孔径的新型宽带低RCS超表面反射屏,与传统人工磁导体反射屏相比,引入一种相量干涉单元,利用新型相位对消关系完成了对传统人工磁导体(AMC)反射屏相位对消频带的拓展。通过将3种反射单元交错排布,合理设计阵列使其满足新型相位对消条件,并进一步优化单元结构参数,实现了阵列RCS缩减和缩减带宽的拓展。在不同极化波垂直入射条件下,新型阵列均有较好的低散射性能。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在5.2~13.9 GHz范围内后向RCS缩减量达到10 dB以上,相对带宽达到91%,为宽带低RCS反射屏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阵列 相位对消 宽带 低RCS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在轻轨车辆IGBT自然冷却系统应用研究
6
作者 苏增强 战乃岩 +2 位作者 邓育峰 张小龙 吴思洁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9-65,共7页
针对新型微热管阵列应用于轻轨车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自然冷却系统,建立实验系统测试在不同车辆速度微热管阵列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利用ICEPAK对各个工况进行模拟,热源的实验温度与模拟温度相差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 针对新型微热管阵列应用于轻轨车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自然冷却系统,建立实验系统测试在不同车辆速度微热管阵列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利用ICEPAK对各个工况进行模拟,热源的实验温度与模拟温度相差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下,微热管阵列可将IGBT模块200℃高温最少降低至59.8℃,可有效降低热源温度且均温效果明显,传热效率更高;主部热管导热系数在2.4×10^(3)W/(m·K)~4.3×10^(3)W/(m·K)之间变化,且随气流速度增加导热系数与微热管翅片对流传热系数也不断增大,这使得散热系统在车辆加速时冷却更快;实验结果为轻轨车辆IGBT中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新型材料的冷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微热管阵列 轻轨车辆(LRV) IGBT自然冷却系统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低流量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民君 戴家才 +3 位作者 裴阳 王中涛 张辉 张金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25-32,共8页
在水平井的井筒(水平段)中,流体具有与直井不同的速度分布和介质分布,由于密度差异,在重力分离作用下,从上至下分别是以气、油、水的层状流流动为主要特征。因此,常规垂直井中心流生产测井仪器无法准确测得水平井下真实流态。为... 在水平井的井筒(水平段)中,流体具有与直井不同的速度分布和介质分布,由于密度差异,在重力分离作用下,从上至下分别是以气、油、水的层状流流动为主要特征。因此,常规垂直井中心流生产测井仪器无法准确测得水平井下真实流态。为了解决水平井的生产测井问题,提高产液剖面测井解释精度,利用Sondex公司的新型阵列测井仪器MAPS(multiple array production suite),进行了一系列水平井两相流模拟试验,为水平井两相流态的检测分析提供了先进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两相流模拟试验 新型阵列测井仪器MAPS
下载PDF
应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的12位SAR ADC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伟奇 唐祯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7,共7页
针对红外探测微测辐射热计的应用,设计了一种12位全差分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该设计采用了新型的电荷重分配型数模转换器(DAC),通过对高位码字(MSB)段与低位码字(LSB)段采用两种不同参考电压的方案,使电路在保证... 针对红外探测微测辐射热计的应用,设计了一种12位全差分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该设计采用了新型的电荷重分配型数模转换器(DAC),通过对高位码字(MSB)段与低位码字(LSB)段采用两种不同参考电压的方案,使电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与面积。电路基于CSMC 0.18μm CMOS工艺,对模数转换器整体进行仿真,当采样频率为5 MSPS,输入频率为195.3 kHz的正弦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的无杂散波动态范围(SFDR)为74.1 dB,有效位数为10.66 bit,功耗为200μW,品质因数为24 fJ/conversion-st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次逼近 模数转换 低功耗 新型电容阵列 微测辐射热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