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伟欣 李冬梅 +3 位作者 李宝明 杨佐明 张瑞红 程艳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组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00例患者中,男383例,女2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8.1)岁。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7.93±25.60)min比(103.35±30.75)min、(29.68±10.70)ml比(161.91±23.65)ml、(39.90±20.65)min比(53.30±16.71)min、(7.25±1.70)d比(12.50±2.85)d],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5.64±3.31)分比(84.76±3.57)分、(26.53±2.34)分比(25.81±2.41)分],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4.50%比59.36%),创伤性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畸形、关节僵硬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84%比10.16%、0.48%比9.09%、4.84%比12.30%、7.51%比14.44%、1.21%比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SS评分及FMA评分、钢板周围深层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更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SchatzkerⅥ型 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应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武振方 王与荣 +5 位作者 遆云帆 鲁经纬 杨晓江 钱红波 许斌 孙国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06—2020-06诊治的31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先采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进行骨折牵引复位,骨折良好复位固定且... 目的观察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06—2020-06诊治的31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先采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进行骨折牵引复位,骨折良好复位固定且软组织损伤控制后可择期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制动舒适度问卷(Immobilization comfort questionnaire,ICQ)评估患者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固定后的舒适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安装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后28例可拄拐辅助下床行走活动。患肢消肿时间为2~8 d,平均3.4 d。牵引第1天ICQ评分为59~81分,平均71.4分;牵引第3天ICQ评分为76~91分,平均85.4分;手术当天ICQ评分为74~90分,平均83.4分。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5(12~21)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针道感染、骨髓炎、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1.6(15~26)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优17例,良10例,可4例。结论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临床应用时患者舒适度好,其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时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最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 损伤控制理念 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原文传递
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治疗跟骨骨折中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珂杰 张益舸 +1 位作者 赵镒汶 丁文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使用已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在跟骨骨折手术中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观察组20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获得专利... 目的探讨总结使用已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在跟骨骨折手术中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观察组20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复位,而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20足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术后1年及术后5年随访时行患足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资料上按照比例尺测量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AOFAS及VAS评分系统对患足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40足获得术后5年规律随访,1例患者因为个人原因失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影像学与功能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跟骨骨折手术中使用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复位,操作方便,效果确切。使用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治疗跟骨骨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 骨折 跟骨 内固定
下载PDF
摩托头盔在上颌骨骨折牵引复位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文君 何一川 +2 位作者 汪湛 杨卫东 何杰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65-565,共1页
关键词 口外牵引复位 上颌骨骨折 头盔 口外牵引装置 颌骨骨质疏松 手术切开复位 咬合关系恢复 愈合速度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骨牵引术的护理
5
作者 钟玲秀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S1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牵引 股骨颈骨折 膝关节 牵引装置 牵引 折骨 下床活动 体位不适 骨折复位 牵引时间
下载PDF
新型辅助复位经皮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吉祥 刘欢 +4 位作者 丁其瑞 葛运如 孙鹏 费昊东 王守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新型组),4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手术时间[(36.0±6.6)min vs(55.7±8.5)min,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19.8±3.2)次vs(36.7±6.3)次,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6.7±3.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Flynn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新型组的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组[(11.2±1.4)°vs(8.0±1.3)°,P<0.001],但是,两组间Baumann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缩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新型复位装置 儿童
原文传递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科 陈仲 +4 位作者 陈为坚 段扬 周治来 温永福 朱立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 观察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3-01—2015-11手术治疗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进行复位。对照组纳入自2009-05—2012-12手术... 目的 观察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3-01—2015-11手术治疗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进行复位。对照组纳入自2009-05—2012-12手术治疗且损伤程度相当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传统颅骨牵引复位。比较2组牵引时间、牵引重量、颈椎复位成功率,颅骨牵引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颈椎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而牵引重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颅骨牵引完成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5~57)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或CT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可即时增重、定长牵引及角度可调,牵引时间缩短,可安全进行大重量牵引,且颈椎复位成功率高,可最大限度避免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颅骨牵引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 颈前路手术 颈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林成寿 林旺 +3 位作者 王盈盈 郭卫中 许胜贵 张申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1-06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骨折,其中20例胫骨平台骨折与6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1-06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骨折,其中20例胫骨平台骨折与6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均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骨折复位。结果本组安装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时间为5~30 min,平均22.2 min。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4~24)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即刻Rasmussen解剖学评分平均16.8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28.8分。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平均0.6 mm,侧方成角平均1.1°,前后成角平均1.2°。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即刻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结果: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平均98.5分。结论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操作简便,适用于仰卧、侧卧、俯卧体位,其辅助复位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牵引复位 牵引复位装置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