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延安时期“新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重塑——以袁静《刘巧儿告状》为考察中心 |
马海娟
牟婷婷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24 |
1
|
|
2
|
晚清男女小说家“新女性”书写的不同面相 |
方越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
李向南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阮玲玉自杀事件的诉讼视角、媒体钩沉及“新女性”形象建构 |
刘素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浅论当代“新女性”视角下的生活陶瓷 |
王婕
|
《陶瓷研究》
|
2024 |
0 |
|
6
|
初试啼声的“新女性”——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广播人研究 |
王瑞
|
《今传媒》
|
2024 |
0 |
|
7
|
视觉修辞与《良友》画报“新女性”的形象构建 |
林嘉琪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现代出版与“新女性”的诞生——基于“回忆性文本”的考察(1921—1949) |
宋守山
庄莹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新女性”:从《妇女生活》看中国近代妇女解放 |
李学孟
闫婷郁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10
|
晚清小说中的“新女性” |
周乐诗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演示:论华顿小说中多元“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
李维屏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2
|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
靳怀芳
胡宗锋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05 |
9
|
|
13
|
张扬自我的“新女性”——从文化视角看《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形象 |
孙兰花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4
|
试析中国“新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 |
郑宗荣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5
|
乔·马奇:妥协于传统的另一种“新女性”——《小妇人》的女性主义新解 |
何小颖
|
《科技信息》
|
2008 |
5
|
|
16
|
西方近代剧输入与日本“新女性”的成长 |
肖霞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张爱玲笔下的“新女性”形象论析 |
温伟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8
|
觉醒:民国“新女性”婚姻家庭观之嬗变——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城市女性的调查展开 |
邓红
刘海霞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19
|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 |
许徐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20
|
从“新女性”到“封面女郎”——由女性期刊封面看现代性话语之嬗变 |
黄继刚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