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 |
王先明
李丽峰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2
|
乡村新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以清末民初的山西乡村社会为范围 |
牛文琴
|
《晋阳学刊》
|
2004 |
3
|
|
3
|
近代乡村新学教育发展缓慢的政府原因 |
吴彦芳
徐静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4
|
华侨与清末梅州新学教育的兴起 |
魏明枢
|
《嘉应大学学报》
|
2001 |
8
|
|
5
|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
邢瑞苗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6
|
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的新学教育原因 |
邢瑞苗
|
《文教资料》
|
2008 |
0 |
|
7
|
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 |
郝锦花
王先明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8
|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现代化的顿挫 |
郝锦花
|
《河北学刊》
|
2003 |
3
|
|
9
|
20世纪前期基层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以山西省为中心的探讨 |
郝锦花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 |
郝锦花
王先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11
|
近代新学体制与城乡分离的加剧——20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
陈庆璠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乡村新学教育的变革与调适——以民国时期晋省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
杜慧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在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中的价值——以清末民初的无锡新学教育为例 |
黄树生
|
《中国教师》
|
2010 |
0 |
|
14
|
清末民初乡民抵制新学原因初探 |
吴彦芳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 |
郝锦花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6
|
浙江理工大学简介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
车文友
|
《科技资讯》
|
2009 |
1
|
|
18
|
一代理学教育宗师——朱熹 |
毕诚
|
《教育家》
|
2003 |
0 |
|
19
|
抗战前乡村教育的若干特点 |
郝锦花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教育督导与近代乡村教育——以山西为例 |
郝锦花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