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物理学之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将心理物理学分为"外部心理物理学"与"内部心理物理学",前者研究刺激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后者研究大脑神经唤醒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1]。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德国心理物理学之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将心理物理学分为"外部心理物理学"与"内部心理物理学",前者研究刺激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后者研究大脑神经唤醒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1]。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博林恩(Daniel Ellis Berlyne)引领新实验美学(new experimental aesthetics)的创建,主张同时吸纳费希纳的"自下而上(aesthetics from blow)"实验美学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霍尔(Clark Leonard Hull)的驱动力理论。一方面,升级费希纳实验设计中的外部心理刺激变量,提出综合变量(collative variables)的概念;另一方面,在霍尔的理论基础上重点关注并测试好奇心与唤醒机制对于审美愉悦的驱动力。其后,国际实证美学协会(IAEA)的研究者们持续将艺术审美体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跨学科与跨艺术门类的研究,不断探寻并揭秘审美体验的心理发生机制。文章梳理了新实验美学与神经美学的发展脉络,在雷德等人提出的审美与认知模型基础上,聚焦审美情绪的发生机制,以期能从新实验美学或神经美学研究成果中,为国内公共艺术教育普及寻求启发。展开更多
文摘德国心理物理学之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将心理物理学分为"外部心理物理学"与"内部心理物理学",前者研究刺激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后者研究大脑神经唤醒与感官知觉之间的关系[1]。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博林恩(Daniel Ellis Berlyne)引领新实验美学(new experimental aesthetics)的创建,主张同时吸纳费希纳的"自下而上(aesthetics from blow)"实验美学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霍尔(Clark Leonard Hull)的驱动力理论。一方面,升级费希纳实验设计中的外部心理刺激变量,提出综合变量(collative variables)的概念;另一方面,在霍尔的理论基础上重点关注并测试好奇心与唤醒机制对于审美愉悦的驱动力。其后,国际实证美学协会(IAEA)的研究者们持续将艺术审美体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跨学科与跨艺术门类的研究,不断探寻并揭秘审美体验的心理发生机制。文章梳理了新实验美学与神经美学的发展脉络,在雷德等人提出的审美与认知模型基础上,聚焦审美情绪的发生机制,以期能从新实验美学或神经美学研究成果中,为国内公共艺术教育普及寻求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