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新形成6颗埋伏多生牙1例
1
作者 刘启红 华成舸 谭理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98-599,共2页
多生牙是指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齿,数目一般为1~2颗,3颗以上者少见。之前报道均为初诊时即存在的多生牙,本文报道1例初诊时全景片显示牙数正常,2年后复诊共新形成6颗埋伏多生牙的病例。
关键词 新形成 埋伏 多生牙
下载PDF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进路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晟 贺灿飞 李志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未来生产力形态,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抓手。为此,构建了“要素-产业-生产关系”分析框架,探讨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进路。具体而言,在要素维度上...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未来生产力形态,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抓手。为此,构建了“要素-产业-生产关系”分析框架,探讨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进路。具体而言,在要素维度上,新质生产力弱化要素空间粘性,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平衡性;在产业维度上,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协同性;在生产关系维度上,新质生产力催生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的生产关系,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面对新质生产力布局过程中,区域的体制机制僵化、产业“路径锁定”和公共服务不完善等现实堵点,需围绕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从区域重大战略、板块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通过要素市场化建设、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城镇公共服务提升三方面,优化生产要素、产业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好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质生产力形成 生产力布局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揭示关中平原气溶胶新粒子形成影响因素
3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11期9-9,共1页
大气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是由气态污染物最初形成颗粒物的初始过程,它是大气中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大气新粒子生成和随后的生长过程是环境空气污染的关键贡献因子,同时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 大气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是由气态污染物最初形成颗粒物的初始过程,它是大气中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大气新粒子生成和随后的生长过程是环境空气污染的关键贡献因子,同时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国内外对大气新粒子生成和生长的影响机制仍存在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污染 粒子生成 粒子形成 气态污染物 人体健康 气溶胶 中国科学院 关中平原
下载PDF
鸟类鸣声行为对其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雷富民 王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1-648,共8页
鸟声和鸟类的形态特征一样 ,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在鸟类分类和野外识别方面是有意义的。从生物种的基本概念出发 ,新种的形成有赖于两个亲缘种群间不能相互婚配和繁殖隔离的产生。鸟类主要的有关特征是在配对形成过程中的听觉和视觉特征... 鸟声和鸟类的形态特征一样 ,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在鸟类分类和野外识别方面是有意义的。从生物种的基本概念出发 ,新种的形成有赖于两个亲缘种群间不能相互婚配和繁殖隔离的产生。鸟类主要的有关特征是在配对形成过程中的听觉和视觉特征。如果出现鸣声特征的差异 ,而且这种差异已经超出了种间“语言通讯”的变化范围 ,那么它就有可能与群内其它异性无法配对 ,从而被排除到该种群或种的范围之外。然而鸣禽的鸣唱有时在不同种群间变化很大 ,而在同一种群内比较稳定 ,从而形成种群的方言。在方言种群之间 ,如果长期隔离 ,就会在种群之间形成障碍乃至遗传上的隔离 ,从而使种群间失去了相互配偶的机会。新的亚种或种可能由此形成。文章最后假设出了基于鸣声行为的鸟类新种形成机理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鸣声行为 物种分化 形成 生殖隔离
下载PDF
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天瑜 邓新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内容提要 术语是近代科学兴起、学科分野明晰的产物,中国近代新术语的形成,是中。日、西语汇互动的结果。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合作,用汉字译介了一批西方术语;清末民初,出现留学日本及广译东书高潮,又将日译西方术... 内容提要 术语是近代科学兴起、学科分野明晰的产物,中国近代新术语的形成,是中。日、西语汇互动的结果。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合作,用汉字译介了一批西方术语;清末民初,出现留学日本及广译东书高潮,又将日译西方术语传输到中国。而日本明治时代用汉字翻译西方术语,主要有两法:一是借用中国古典旧词,二是运用汉字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这两类新术语大量入华,对中国现代语汇系统发生重大影响,成为中日两国与西洋文化互动的不朽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术语形成 术语 文化互动 中国 日本 西方国家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大鼠髁突软骨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反应,PAS染色观察新骨形成量。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髁突后份软骨组织增殖层和成熟层明显变薄,移行区可见破骨细胞增加,此区附近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实验第3天及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量有明显区别,第14天和第21天,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后份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后退 髁突软骨 形成
下载PDF
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志河 URBAN HAGG +1 位作者 RABIE ABM 沈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54,I007,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下颌持续前伸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采用Leica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下...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下颌持续前伸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采用Leica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性前伸条件下,其颞下颌关节窝后份有明显的新骨沉积。第3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新骨沉积无明显差异,从第7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在第21天时达到高峰,接近30天,二者间的差别趋小。结论: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有新骨形成,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伸 颞下颌关节窝 形成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因素和分布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昭武 彭先平 +1 位作者 赵正元 李以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湖南 血吸虫病 流行区形成因素 分布特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卡立泊来德对AGEs所致新内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树金 杨青山 +3 位作者 宋涛 周寿红 刘玉辉 刘立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7,共7页
为了观察Na+/H+交换蛋白1(NHE1)选择性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所致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内膜形成的作用,以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取标本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算内... 为了观察Na+/H+交换蛋白1(NHE1)选择性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所致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内膜形成的作用,以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取标本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为探讨相关机制,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VSMC),[3H]thymidine检测VSMC增殖;RT-PCR及实时RT-PCR检测VSMC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及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抑制蛋白κBα(I-κBα)的降解.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cariporide(0.1,10 mg/kg)能显著抑制AGEs所致新内膜增生(P<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ariporide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GEs诱导VSMC中COX-2、MMP-2及MMP-9 mRNA表达,同时显著抑制I-κBα降解及NF-κB表达.结果表明,cariporide能显著抑制血管损伤后AGEs所致新内膜的形成,其机制与抑制NHE1活性从而抑制NF-κB活化,下调MMP-2、MMP-9及COX-2 mRNA有关.提示NHE1可能是AGEs致血管损伤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CARIPORIDE 内膜形成 NF-ΚB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新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春梅 李淑慧 +3 位作者 温齐古丽.乃库力 于莉 袁萍 尼加提.吐尔逊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拔牙窝骨缺损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3组,每组9只,建立动物模型,均在全身麻醉下微...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拔牙窝骨缺损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3组,每组9只,建立动物模型,均在全身麻醉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A、B和C组分别为BMSCs复合PRF、单一PRF和空白对照。每组3只于3个时间点,即第4、8、12周,在骨缺损部位取材,拍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区骨质的愈合及改建情况。同时制作HE染色的组织切片,进行骨计量观察。结果观察和使用灰度值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8、12周A组缺损区骨密度明显高于B、C组(P<0.01)。A组与B、C组的骨计量学比较分析显示骨小梁宽度、缺损区骨量、成骨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BMSCs复合PRF应用于兔牙槽骨缺损区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形成 X线 骨计量学
下载PDF
上颌快速扩弓腭中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时空表达与新骨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兵 王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扩张期和固定期兔腭中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时空表达模式以及新骨形成情况。方法将4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1组:实验组(共5组)、对照组(共5组)、对照0组,每组4只。用螺旋分裂基托扩大矫治器(Haas矫正器... 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扩张期和固定期兔腭中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时空表达模式以及新骨形成情况。方法将4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1组:实验组(共5组)、对照组(共5组)、对照0组,每组4只。用螺旋分裂基托扩大矫治器(Haas矫正器)扩张兔上牙弓,快速扩张2周,固定4周。在安装扩张器当天(对照0组)、快速扩张第1、2周、固定第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取兔上颌骨腭中缝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在腭中缝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采用过碘酸-Schiff染色法观测新骨形成。结果快速扩张的腭中缝可见高水平的VEGF表达,VEGF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和增殖活跃的成骨细胞胞浆。对照组VEGF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呈弱阳性表达。实验组快速扩张第1周、快速扩张第2周、固定第1周、固定第2周VE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机械应力快速扩张,实验组VEGF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固定1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实验组新骨形成的量均高于对照组,新骨形成的量逐渐上升,固定2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上颌快速扩弓产生的机械牵张力可以导致VEGF生成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及新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快速扩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形成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大隐静脉新内膜形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穆军升 镡朝晖 +3 位作者 朱洪生 郑家豪 许德华 刘新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静脉再狭窄的机制及预防治疗 ,建立一种人的大隐静脉体外培养模型 ,并对新内膜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 取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大隐静脉 ,体外培养 14天 ,常规病理学染色 ,图象分析 ;通过α-平滑肌细胞骨架 ... 目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静脉再狭窄的机制及预防治疗 ,建立一种人的大隐静脉体外培养模型 ,并对新内膜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 取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大隐静脉 ,体外培养 14天 ,常规病理学染色 ,图象分析 ;通过α-平滑肌细胞骨架 (α- 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内膜增生细胞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 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内膜凋亡细胞。 结果 培养的大隐静脉在 14天后有新内膜形成和显著的中膜增厚 ,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新内膜细胞α- 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呈阳性细胞 ,较正常血管内膜明显增多。在新内膜中荧光和核边聚分裂数目极少 ,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在人的大隐静脉体外培养中有新内膜形成和中膜增厚 ,增生的细胞可能是肌成纤维细胞 ,故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迁移的同时 ,促进凋亡将是静脉移植血管病变潜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器官培养 大隐静脉 内膜形成 α-平肖肌细胞骨架 凋亡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新血管形成与脑梗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丽 郭淮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82-384,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以增加半暗带区的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的...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以增加半暗带区的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的新途径.作者就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情况及其应用潜力的文献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 脑梗死 脑缺血 促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种下分化和新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华国 孙丽娟 《武夷科学》 2002年第1期243-246,共4页
本文综述了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种下分化和新种形成影响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寄主植物 植食性昆虫 种下分化 形成
下载PDF
牵张性新骨形成术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昕 祁佐良 王炜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牵张性形成 生物学基础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颅骨板下新骨形成1例报告
16
作者 安海龙 方锦才 +1 位作者 张佳克 杨欣刚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1期132-132,共1页
目的报告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颅骨钛网下新骨形成的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女性患者,因脑外伤颅骨缺损修补术后4年,头皮破溃感染1月入院。头皮出现破溃,予以换药等处理后未愈合,且逐渐增大,钛网暴露,行手术取出钛网,术中见在原骨窗... 目的报告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颅骨钛网下新骨形成的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女性患者,因脑外伤颅骨缺损修补术后4年,头皮破溃感染1月入院。头皮出现破溃,予以换药等处理后未愈合,且逐渐增大,钛网暴露,行手术取出钛网,术中见在原骨窗边缘钛网表面已有骨质覆盖,钛网下有新骨生成,质地坚硬,形状与钛网吻合。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再行颅骨修补。结论脑外伤术后颅骨大面积缺损多需修补,但颅骨板下有新骨生成,颅骨板取出后并不影响颅腔的完整性以及对脑的保护性,极其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修补 形成
下载PDF
促进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亮 周诺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854-856,共3页
关键词 牵张成骨 形成 研究进展 牙颌面畸形 颌骨缺损 矫治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后退大鼠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胡芳 龚爱秀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全麻下分批处死动物。PAS染色法观察新骨形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颞下颌关节窝软骨后份软骨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新骨形成的量区别明显,第14天后,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后份软骨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下颌骨后退 颞下颌关节窝
下载PDF
促进牵引成骨新骨形成的物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星 郑杰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形成 牵引成骨 物理方法 治疗时间 牙颌面畸形 实验研究 超声刺激 机械刺激
下载PDF
TNFSF15表达下调或缺失对卵巢癌组织中肿瘤新血管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宋娟 张秋月 +4 位作者 顾欣 许静静 李凤舞 谷超 邓为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在人卵巢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在小鼠体内TNFSF15对卵巢癌血管生成及卵巢癌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12例)、卵巢癌组(94例)中TNFSF15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雌性C57BL/6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在人卵巢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在小鼠体内TNFSF15对卵巢癌血管生成及卵巢癌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12例)、卵巢癌组(94例)中TNFSF15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雌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TNFSF15注射组(实验组)、TNFSF15-shRNA处理组(A组)、shRNA-对照组(B组),每组6只,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ID8细胞制备小鼠荷瘤模型,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重组TNFSF15蛋白,A、B组采用TNFSF15-shRNA干扰其内源性表达的方法,通过检测小鼠肿瘤组织MVD值并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观察其对小鼠卵巢癌细胞系ID8在小鼠C57BL/6体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标本中TNFSF15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Ⅲ/Ⅳ期TNFSF15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期降低(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VD值降低且肿瘤体积减小(P<0.05),而A组较B组MVD值升高且肿瘤体积增大(P<0.05)。结论:卵巢癌微环境中TNFSF15表达下调或缺失是肿瘤新血管形成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血管形成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