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胃癌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中性粒细胞疫苗的制备和抗肿瘤效果评价
1
作者 翟青青 褚雁鸿 +4 位作者 秦岚群 张小力 周熙鹏 刘芹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s),以及同时负载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联合疫苗(DP-Ag-MFC-NEs+antiCD73+CpG),观察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一只10周龄615小鼠可分离纯化到平均约1.5×10^(6)个NEs,细胞活性在95%以上,纯度在90%以上。和对照组相比,DP-Ag-MFC-NEs可显著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使部分小鼠痊愈(CR),小鼠淋巴结中CD4^(+)、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CR小鼠再次接种MFC胃癌细胞,没有小鼠肿瘤复发。联合疫苗的治疗效果确切,小鼠存活率最高(75%,P=0.038)。结论:负载胃癌细胞来源的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疫苗对小鼠无明显毒性,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治愈小鼠。同时,该疫苗可在小鼠体内激活记忆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FC细胞 新抗原肽 中性粒细胞 疫苗 CD73抑制剂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中抗原肽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广志 李雨雨 谢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1-448,共8页
失控的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其中某些非同义突变(错义、移码、融合)多肽,被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后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识别,呈递至引流淋巴结,符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失控的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其中某些非同义突变(错义、移码、融合)多肽,被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后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识别,呈递至引流淋巴结,符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结合基序的短肽,继而被T细胞表面因子捕获而产生免疫反应,引发肿瘤的消退,我们称之为"新抗原"(neoantigens).这类抗原由于未受胸腺的阴性筛选,被T细胞识别为"异类",不易受免疫耐受机制的影响,从而可作为免疫介导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新一代测序技术极大推动了新抗原疫苗的可行性,但从测序识别肿瘤的体细胞突变到TCR (Tcell receptor)识别新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中间存在着大量的候选假阳性新抗原多肽,这对于针对新抗原而设计疫苗无疑是难以跨越的障碍.一套有效合理的筛选方法,是新抗原疫苗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国内未见相关综述报道,本文调研了目前新抗原免疫治疗过程中的新抗原肽预测及筛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新抗原肽 预测 疫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抗原共享肽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3
作者 徐铭远 陈仿军 +2 位作者 苏舒 吕昕 王立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54-1160,1167,共8页
目的 构建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热点突变的共享新抗原肽库,体外验证其免疫原性,从而建立针对肺癌患者快速、高效且可行的个体化新抗原鉴定及应用新策略。方法 收集2020-01-01-2021-08-3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2... 目的 构建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热点突变的共享新抗原肽库,体外验证其免疫原性,从而建立针对肺癌患者快速、高效且可行的个体化新抗原鉴定及应用新策略。方法 收集2020-01-01-2021-08-3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2例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血清循环肿瘤DNA(ctDNA)和血液样本。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HLA-A*0201/0203/0206、HLA-A*2402和HLA-A*1101),使用T细胞表位预测工具NetMHCpan 4.0,优选出高亲和力表位肽并构建新抗原肽库。通过二代测序鉴定肿瘤特异性突变,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分型方法(SBT)技术鉴定HLA精确分型,设置试验组(加新抗原肽)、阳性对照组(加植物血凝素)和阴性对照组(不加肽),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T细胞标志物IFN-γ及CD137的表达,评估其免疫原性,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新抗原表位肽。结果 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TP53 3个驱动基因中的8个热点突变,针对5个中国人群常见HLA,设计和构建高亲和力新抗原肽14条。在12例患者中进行新抗原共享肽库表位肽的免疫原性验证,共验证新抗原肽10条,其中11例(91.60%)患者对新抗原肽有反应性,90.00%(9/10)的新抗原肽对相匹配的患者有反应,共计9条新抗原肽被证实存在免疫原性。在1例患者中,尽管其相匹配的新抗原肽(TP53-2)多轮刺激后能观察到IFN-γ表达及CD137阳性T细胞增加的趋势,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基于中国人群NSCLC热点突变的共享新抗原肽库,并验证了其免疫原性。为存在驱动热点突变的肺癌人群提供了一个快速鉴定和获取新抗原的新思路,可加速个体化新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热点突变 新抗原肽 免疫治疗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