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的基本遵循及实践策略
1
作者 佘远富 佘彰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既是贯彻“首要政治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亦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贯彻“总体要求”,力...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既是贯彻“首要政治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亦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贯彻“总体要求”,力求“第一时间”;贯通“三个课堂”,力求“立体推进”;坚持“守正创新”,力求“讲深讲透”;把握“问题导向”,力求“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把握基本点,强化关键点,抓住支撑点,突出重要点,补强薄弱点,有效实现高校三个课堂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覆盖式全面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高校课堂 实践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
作者 孔祥成 杨文晴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2期16-32,共17页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以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途径和宝贵经验。但面临对外开放格局纵深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互联网技术前沿化、国际形势复杂化的时代特征...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以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途径和宝贵经验。但面临对外开放格局纵深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互联网技术前沿化、国际形势复杂化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遭遇群体分众下阐释效能差异化、话语张力下阐释目标浅层化、协作缺位下驱动手段工具化等现实困境。亟须在阐释新空间生成、阐释话语磨合、阐释模式创新、阐释路径闭环等方面靶向发力,构建吸引青年群体入场、在场、主场的“青年化”阐释新语境,推动“青年化”阐释空间的重构及其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青年化”阐释 话语体系 空间重构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国内研究述评
3
作者 尤文梦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传播体系,才能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获得“寻常百姓家”的理解和认同,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拉紧共同的精神纽带。...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传播体系,才能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获得“寻常百姓家”的理解和认同,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拉紧共同的精神纽带。研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基于国际格局、社会思潮、宣传教育、顶层设计以及特定视角展开了深入细致、系统广泛的研究,为今后开阔研究视野奠定了思维基础。但是在研究深度、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可拓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传播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提升路径
4
作者 吴丽萍 陈思颖 +1 位作者 付寅 李好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1期186-188,共3页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学思政课是提高青少年政治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助推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讲授方式单一化、融入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应当着力从提高中学思政课...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学思政课是提高青少年政治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助推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讲授方式单一化、融入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应当着力从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重塑中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优化中学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强化中学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创新中学思政课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中学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婷婷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23-26,共4页
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是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课题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青年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认同度较高,接受理论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也存在系统掌握不足、传播效果不好和阻碍因素较多等问题。通... 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是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课题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青年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认同度较高,接受理论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也存在系统掌握不足、传播效果不好和阻碍因素较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向青年传播过程中青年自身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关键因素,从价值引领、针对需求、创新方法、破除阻力等方面探索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青年 影响因素 路径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6
作者 肖贵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48,共8页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意义重大。要向学生...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意义重大。要向学生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以及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通过开展文本学习、构建课程矩阵,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深;以问题解析、理论分析的方式和鲜活通俗的语言,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在转变教学思维、拓展教育渠道、创新讲授方法中,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7
作者 李季 李雪峰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层是应急管理实践的前沿阵地,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事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 基层是应急管理实践的前沿阵地,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事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围绕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构建基层应急管理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筑牢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基层屏障、提升基层干部和应急救援人员应急管理能力,以及提升基层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等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基层治理 应急管理能力
原文传递
新思想的时代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奚洁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4-22,共9页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四大观的科学内涵、方法论意义及其理论特色、哲学智慧作了初步的探讨。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四大观的科学内涵、方法论意义及其理论特色、哲学智慧作了初步的探讨。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政治要求、思想要求,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以增强“三力”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大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6,共9页
当前,高校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亟须解决理论教育“硬灌输”、实践教学“摆形式”和建设成果“欠共享”等问题。故此,高校应聚焦“三力”协同,强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力度,从而以“大思政课”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转... 当前,高校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亟须解决理论教育“硬灌输”、实践教学“摆形式”和建设成果“欠共享”等问题。故此,高校应聚焦“三力”协同,强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力度,从而以“大思政课”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一是要依托“关键课程”强化理论武装、依托“课程思政”延伸理论触角、依托“自主学习”提高理论自觉,以增强理论的“浸润力”;二是要优化课堂实践涵育范式、校园实践涵育范式、社会实践涵育范式,以增强实践的“涵育力”;三是要做强“辐射源”、做大“转化链”、做实“传播点”,以增强成果的“共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力 赋能 大思政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