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英译探析: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
1
作者 李稳敏 闫婷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04-609,共6页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视角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如何通过三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坚持恰当的文化立场,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确保译文文本质量,实现该白皮书文...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视角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如何通过三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坚持恰当的文化立场,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确保译文文本质量,实现该白皮书文本信息的真实传递及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有效表达、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下载PDF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修辞策略及功能研究
2
作者 李家赛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3期71-73,86,共4页
文章基于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诉诸理论,借助AntConc语料库检索工具分析、考查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英译)中的修辞策略和功能。研究发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使用的理性诉诸修辞策略较为丰富,体现了国家政府文件的官方属... 文章基于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诉诸理论,借助AntConc语料库检索工具分析、考查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英译)中的修辞策略和功能。研究发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使用的理性诉诸修辞策略较为丰富,体现了国家政府文件的官方属性及影响力。此外,人格诉诸和情感诉诸的使用向受众传递了中国政府“治国育人”的特色发展理念,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国家和青年群体积极、青春的正面形象,同时寄予了新时代青年深情寄托和期盼,具有宣传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亚里士多德 修辞三诉诸
下载PDF
思政教育视阈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隐喻研究
3
作者 侯静婕 《天津电大学报》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隐喻是思想传达的有效方法,可将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为易于被受众所接受的生活化概念。隐喻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难以忽视的现象,其一在量的方面,涵盖了隐喻的全部三种基本类型;其二在功能的方面,为引导青年读者形成对其“新... 隐喻是思想传达的有效方法,可将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为易于被受众所接受的生活化概念。隐喻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难以忽视的现象,其一在量的方面,涵盖了隐喻的全部三种基本类型;其二在功能的方面,为引导青年读者形成对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社会角色认知发挥不同作用。结构隐喻引导角色从“他知他塑”到“自知自塑”的转化,实体隐喻引导认知从“我们”层面到“我”层面的体认,方位隐喻引导情感认同;其三在方法论的方面,隐喻方法提示,教育生活化要讲“生活话”,主体性教育要首先体现“实体性”,善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本的中国青年形象分析
4
作者 付昕语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12期2983-2988,共6页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我国首次就中国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由此塑造和展示的中国青年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借助UAM Corpus Tool 3.3v,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版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探讨其构建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形...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我国首次就中国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由此塑造和展示的中国青年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借助UAM Corpus Tool 3.3v,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英译版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探讨其构建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发现,物质过程占比最高,其次为关系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而存在过程占比最小,塑造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堪当大任的形象。本文将有助于有关青年形象文本的翻译研究,丰富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青年形象自我建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及物性 中国青年形象
下载PDF
遮蔽·融合·建构: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顿 刘凤来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颁布,高度肯定了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应引导青年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奋斗精神,从而积极推动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颁布,高度肯定了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应引导青年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奋斗精神,从而积极推动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懈奋斗。然而,当前青年奋斗精神正受到消极的青年亚文化的冲击,青年的真实主体性、和谐主体性、责任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为此,需要反思青年亚文化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消极影响,积极结合青年亚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特征,用主流文化引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应围绕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本质内容,在正确认识青年亚文化特征、传播方式等基础上,通过转变治理青年亚文化的策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树立整体性思维等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青年 奋斗精神 立德树人 价值观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青年历史使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国亮 《广东青年研究》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后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气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红色血脉和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后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气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红色血脉和基因的“根”和“魂”。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是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条主线。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代际传承的客观规律,红色血脉和基因赓续的内在要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都决定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青年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难得的人生际遇,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这个根出发,赓续红色血脉和基因,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精神之源 红色基因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