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4
篇文章
<
1
2
…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新月诗派的新诗规范化运动
被引量:
4
1
作者
龙泉明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80-86,共7页
本文认为 ,新月派针对诗坛的“混乱” ,以挑战的姿态提出建立诗美规范的目标 ,探索诗的本体 ,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 ,其诗的本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与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 ,后来...
本文认为 ,新月派针对诗坛的“混乱” ,以挑战的姿态提出建立诗美规范的目标 ,探索诗的本体 ,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 ,其诗的本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与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 ,后来新月派呈现出向现代主义大潮归附的趋势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格律
诗
运动
规范化
美学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被引量:
3
2
作者
颜同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0,共6页
土白入诗与诗的口语化紧密相连,与诗人追寻活在嘴巴上的语言密不可分。从白话入诗到土白入诗,是新诗不断向前延伸的一股并不显著的潜流。“创格”时期的新月派诗人集体尝试着土白入诗,既是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平民化的情感流露,更是在日趋...
土白入诗与诗的口语化紧密相连,与诗人追寻活在嘴巴上的语言密不可分。从白话入诗到土白入诗,是新诗不断向前延伸的一股并不显著的潜流。“创格”时期的新月派诗人集体尝试着土白入诗,既是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平民化的情感流露,更是在日趋板结的官话语言系统中寻求松动、寻求活语的一次诗语输入与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白话
土白入
诗
口语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新月诗派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标晶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 ,并对其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在诗歌观念。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
新月诗派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上)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8-64,共7页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
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浪漫的潜伏——后期新月诗派“主智诗”、“城市诗”创作简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倪素平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
新月诗派
“主智
诗
”
“城市
诗
”
现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6
作者
谢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0-25,共6页
新月诗派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其一,在特定的历史境遇、历史契机中形成的新月诗派对新诗诗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二,就诗歌理论建设的角度而言,它繁荣了新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三,从新月诗...
新月诗派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其一,在特定的历史境遇、历史契机中形成的新月诗派对新诗诗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二,就诗歌理论建设的角度而言,它繁荣了新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三,从新月诗人们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说,它有力推动了新诗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诗
歌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月诗派后起之秀方玮德诗作的艺术风格
7
作者
袁媛
张媛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方玮德的诗歌具有潇洒灵真的艺术特征,表现在锦瑟年华的青春主题、古朴雅致的抒情意象、轻扬飘逸的意境和轻巧灵活的现代格律。除诗歌创作外,方玮德也表达出对现代诗歌的个人见解,以健康质朴的诗歌理论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方玮德
现代
诗
歌
艺术特征
新月诗派
诗
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适时而生的缪斯——新月诗派形成原因探
8
作者
孔令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加上闻一多等人的学识、才情以及对诗歌形式美探索的狂热,以他们为首的一个执著寻求诗美的诗派如一弯新月徐徐升起,照亮了诗国的天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形式
闻一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主义与新月诗派的发展
9
作者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2-67,共6页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诗派二十年代中期曾崛起于中国现代诗坛,其后在新月主将徐志摩、闻一多等的典范影响和热情扶持下,在1931年前后,以新人为主的新月诗再度在中国现代诗坛中营造了辉煌。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新月诗派
新月
诗
人
徐志摩
卞之琳
艾略特
《现代》
《荒原》
闻一多
象征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佩戴“文学徽章”的事物——论新月诗派的生成要素
10
作者
叶红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本文重点探讨文学流派生成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家、文本等最重要的因素外,还要追问其他带着"文学徽章"的文学事物或文学事件,及其在流派生成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新月诗派为例,讨论了"文学圈子"、报刊、文...
本文重点探讨文学流派生成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家、文本等最重要的因素外,还要追问其他带着"文学徽章"的文学事物或文学事件,及其在流派生成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新月诗派为例,讨论了"文学圈子"、报刊、文化谱系在文学流派、诗学观生成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文学徽章
圈子
报刊
文化谱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月诗派抒情诗的类型透视
11
作者
雷世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9-39,共11页
本文从类型视角来透视新月诗派抒情诗的构成,把新月诗派抒情诗的创造区别为四个类型:爱情抒情诗、自然抒情诗,文化抒情诗、现实抒情诗。由这些类型,我们可以认识新月诗派在现代抒情诗诗体创造上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抒情
诗
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蹈者的人间情怀: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
12
作者
王怀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新月派诗歌的平民意识首先表现为对严酷现实的义愤和对下层民众的道德关怀,其次是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新月派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互相呼应:描摹田园生活的诗歌因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生活而具有公共性,其中也...
新月派诗歌的平民意识首先表现为对严酷现实的义愤和对下层民众的道德关怀,其次是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新月派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互相呼应:描摹田园生活的诗歌因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生活而具有公共性,其中也隐含了诗人的平民化生活理想;爱情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爱体验,也显示了诗人自身作为广大平民中一员的生存状态;爱情诗因具有个性解放意义而体现了对平民意识的张扬。报刊、聚餐会和俱乐部作为公共舆论空间的直接影响,新月诗人信仰自由主义,成为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个人性
公共性
平民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月之美——浅析新月诗派诗歌的意境美学
13
作者
祝子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先行者
14
作者
陈小碧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9-81,共3页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晨报副刊·
诗
镌》
创作基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
15
作者
陈小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诗
镌》
新月
诗
人
新月诗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的形式美追求
16
作者
倪素平
《阴山学刊》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传承了“带着镣铐跳舞”的主张,其散文化倾向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歌的流弊。后期新月诗人又注重音乐性对诗形、文字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美追求。
关键词
诗
歌
后期
新月诗派
现代主义
形式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论
17
作者
汤凌云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1期23-29,共7页
依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事物的生成是主体将形式赋予质料,亦即质料的形式化过程。同样地,诗歌创作是创作主体通过赋予审美对象以整体性存在而从事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新月诗派理论家们对诗歌创作问题的阐发主要涵涉创作原...
依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事物的生成是主体将形式赋予质料,亦即质料的形式化过程。同样地,诗歌创作是创作主体通过赋予审美对象以整体性存在而从事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新月诗派理论家们对诗歌创作问题的阐发主要涵涉创作原则论、创作主体论、创作情感论及创作经验论等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歌创作论
新月诗派
创作主体论
亚里士多德
审美对象
精神活动
自我实现
原则论
理论家
经验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下)
18
作者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
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月诗派的诗歌本质论
19
作者
汤凌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诗
歌本质论
中国新
诗
理论批评史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6
20
作者
陈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1期99-130,共32页
崛起于二十年代中叶的新月诗派,是我国现代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一向为现代文学史家们所瞩目。本文试图从这一诗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它的政治与艺术倾向的性质、它的历史贡献与历史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它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总结我...
崛起于二十年代中叶的新月诗派,是我国现代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一向为现代文学史家们所瞩目。本文试图从这一诗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它的政治与艺术倾向的性质、它的历史贡献与历史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它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总结我国新诗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期对繁荣今天的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发展
格律体
艺术倾向
徐志摩
诗
歌创作
诗
镌
文学史家
思想倾向
陈梦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月诗派的新诗规范化运动
被引量:
4
1
作者
龙泉明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80-86,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 ,新月派针对诗坛的“混乱” ,以挑战的姿态提出建立诗美规范的目标 ,探索诗的本体 ,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 ,其诗的本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与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 ,后来新月派呈现出向现代主义大潮归附的趋势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要求 。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格律
诗
运动
规范化
美学原则
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rationalization of emotions
new rhyme poem movement
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T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被引量:
3
2
作者
颜同林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0,共6页
文摘
土白入诗与诗的口语化紧密相连,与诗人追寻活在嘴巴上的语言密不可分。从白话入诗到土白入诗,是新诗不断向前延伸的一股并不显著的潜流。“创格”时期的新月派诗人集体尝试着土白入诗,既是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平民化的情感流露,更是在日趋板结的官话语言系统中寻求松动、寻求活语的一次诗语输入与试验。
关键词
新月诗派
白话
土白入
诗
口语化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新月诗派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标晶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
出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文摘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 ,并对其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在诗歌观念。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
新月诗派
影响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上)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光明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8-6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1898-1998)"
文摘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关键词
诗
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
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Keywords
poetic form
New Moon Verse School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lines and stanzas
syllables and syllabic group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浪漫的潜伏——后期新月诗派“主智诗”、“城市诗”创作简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倪素平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文摘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后期
新月诗派
“主智
诗
”
“城市
诗
”
现代主义
Keywords
New Moon latter poetry
'self-wise poem'
'city poem'
modernism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6
作者
谢丽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0-25,共6页
文摘
新月诗派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其一,在特定的历史境遇、历史契机中形成的新月诗派对新诗诗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二,就诗歌理论建设的角度而言,它繁荣了新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三,从新月诗人们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说,它有力推动了新诗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诗
歌理论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月诗派后起之秀方玮德诗作的艺术风格
7
作者
袁媛
张媛媛
机构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98)
2013年蚌埠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SK14)
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项目(BBXYHHWH2011C05)
文摘
方玮德的诗歌具有潇洒灵真的艺术特征,表现在锦瑟年华的青春主题、古朴雅致的抒情意象、轻扬飘逸的意境和轻巧灵活的现代格律。除诗歌创作外,方玮德也表达出对现代诗歌的个人见解,以健康质朴的诗歌理论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方玮德
现代
诗
歌
艺术特征
新月诗派
诗
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适时而生的缪斯——新月诗派形成原因探
8
作者
孔令环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文摘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加上闻一多等人的学识、才情以及对诗歌形式美探索的狂热,以他们为首的一个执著寻求诗美的诗派如一弯新月徐徐升起,照亮了诗国的天空。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形式
闻一多
Keywords
Crescent moon poem school
the form of new poem
Wen Yi-duo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主义与新月诗派的发展
9
作者
黄昌勇
机构
同济大学文艺系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2-67,共6页
文摘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诗派二十年代中期曾崛起于中国现代诗坛,其后在新月主将徐志摩、闻一多等的典范影响和热情扶持下,在1931年前后,以新人为主的新月诗再度在中国现代诗坛中营造了辉煌。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新月诗派
新月
诗
人
徐志摩
卞之琳
艾略特
《现代》
《荒原》
闻一多
象征主义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佩戴“文学徽章”的事物——论新月诗派的生成要素
10
作者
叶红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文摘
本文重点探讨文学流派生成过程中,除了关注作家、文本等最重要的因素外,还要追问其他带着"文学徽章"的文学事物或文学事件,及其在流派生成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新月诗派为例,讨论了"文学圈子"、报刊、文化谱系在文学流派、诗学观生成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文学徽章
圈子
报刊
文化谱系
Keywords
New Moon Poetry School
Badge of Literature
Literary Circles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s
Cul-tural Pedigre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月诗派抒情诗的类型透视
11
作者
雷世文
机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部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9-39,共11页
文摘
本文从类型视角来透视新月诗派抒情诗的构成,把新月诗派抒情诗的创造区别为四个类型:爱情抒情诗、自然抒情诗,文化抒情诗、现实抒情诗。由这些类型,我们可以认识新月诗派在现代抒情诗诗体创造上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抒情
诗
类型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蹈者的人间情怀: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
12
作者
王怀昭
机构
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基金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2012YBWX087)
文摘
新月派诗歌的平民意识首先表现为对严酷现实的义愤和对下层民众的道德关怀,其次是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新月派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互相呼应:描摹田园生活的诗歌因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生活而具有公共性,其中也隐含了诗人的平民化生活理想;爱情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爱体验,也显示了诗人自身作为广大平民中一员的生存状态;爱情诗因具有个性解放意义而体现了对平民意识的张扬。报刊、聚餐会和俱乐部作为公共舆论空间的直接影响,新月诗人信仰自由主义,成为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新月诗派
个人性
公共性
平民意识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月之美——浅析新月诗派诗歌的意境美学
13
作者
祝子媛
机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出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文摘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意境
Keywords
Crescent Moon Poetry School
new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先行者
14
作者
陈小碧
机构
温州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9-81,共3页
文摘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晨报副刊·
诗
镌》
创作基调
Keywords
"Morning Daily Supplement ‘Poetry’ "
New Moon Poetry School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
15
作者
陈小碧
机构
温州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文摘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关键词
《晨报副刊·
诗
镌》
新月
诗
人
新月诗派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的形式美追求
16
作者
倪素平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阴山学刊》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文摘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传承了“带着镣铐跳舞”的主张,其散文化倾向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歌的流弊。后期新月诗人又注重音乐性对诗形、文字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美追求。
关键词
诗
歌
后期
新月诗派
现代主义
形式美
Keywords
poetry
Latter period
New moon poetry
modernism
Pretty of the form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论
17
作者
汤凌云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1期23-29,共7页
文摘
依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事物的生成是主体将形式赋予质料,亦即质料的形式化过程。同样地,诗歌创作是创作主体通过赋予审美对象以整体性存在而从事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新月诗派理论家们对诗歌创作问题的阐发主要涵涉创作原则论、创作主体论、创作情感论及创作经验论等层面。
关键词
诗
歌创作论
新月诗派
创作主体论
亚里士多德
审美对象
精神活动
自我实现
原则论
理论家
经验论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下)
18
作者
王光明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1898-1998)"成果之一。
文摘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关键词
诗
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
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Keywords
poetic modes
New Moon Verse School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lines and stanzas
syllables and syllabic group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月诗派的诗歌本质论
19
作者
汤凌云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文摘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关键词
新月诗派
诗
歌本质论
中国新
诗
理论批评史论
Keywords
the Xinyue poetical School
discussion on poetry essence
on the Chinese new verse's history both theory and criticism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6
20
作者
陈山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1期99-130,共32页
文摘
崛起于二十年代中叶的新月诗派,是我国现代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一向为现代文学史家们所瞩目。本文试图从这一诗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它的政治与艺术倾向的性质、它的历史贡献与历史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它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总结我国新诗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期对繁荣今天的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新月诗派
新
诗
发展
格律体
艺术倾向
徐志摩
诗
歌创作
诗
镌
文学史家
思想倾向
陈梦家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新月诗派的新诗规范化运动
龙泉明
《求是学刊》
CSSCI
200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颜同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新月诗派的影响
李标晶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上)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浪漫的潜伏——后期新月诗派“主智诗”、“城市诗”创作简论
倪素平
《阴山学刊》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贡献
谢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新月诗派后起之秀方玮德诗作的艺术风格
袁媛
张媛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适时而生的缪斯——新月诗派形成原因探
孔令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现代主义与新月诗派的发展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佩戴“文学徽章”的事物——论新月诗派的生成要素
叶红
《文学与文化》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新月诗派抒情诗的类型透视
雷世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高蹈者的人间情怀: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
王怀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新月之美——浅析新月诗派诗歌的意境美学
祝子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先行者
陈小碧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
陈小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后期新月诗派现代主义诗歌的形式美追求
倪素平
《阴山学刊》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论
汤凌云
《理论与创作》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下)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新月诗派的诗歌本质论
汤凌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陈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